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颂

作品数:36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成像
  • 11篇动脉
  • 8篇动脉粥样硬化
  • 8篇小鼠
  • 8篇磁共振
  • 8篇磁共振成像
  • 6篇斑块
  • 6篇APOE-/...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硬化斑块
  • 5篇粥样硬化斑块
  • 4篇肿瘤
  • 4篇主动脉
  • 4篇腹主动脉
  • 4篇靶向
  • 3篇动脉夹层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荧光
  • 3篇主动脉夹层
  • 3篇主动脉夹层动...

机构

  • 27篇东南大学
  • 8篇浙江省肿瘤医...
  • 4篇南昌大学第二...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附属...
  • 1篇南通市肿瘤医...
  • 1篇承德市中心医...
  • 1篇南通大学第二...

作者

  • 36篇文颂
  • 9篇居胜红
  • 9篇高歌军
  • 8篇戴峰
  • 7篇滕皋军
  • 7篇姚玉宇
  • 7篇邓钢
  • 7篇邵国良
  • 7篇杨涛
  • 6篇郑家平
  • 5篇金晖
  • 5篇赵瑞
  • 5篇陈骏
  • 5篇王中娟
  • 4篇罗君
  • 4篇卢瞳
  • 4篇颜利辉
  • 4篇安艳丽
  • 4篇曾晖
  • 3篇臧凤超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第三届放射青...
  • 1篇第三届中华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xLDL靶向USPIO纳米探针在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oxLDL靶向USPIO探针在apoE-/-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MR成像中的作用。方法:使用PEG包被的USPIO与兔抗小鼠oxLDL抗体结合,构建oxLDL靶向探针。使用非特异性IgG-USPIO及单纯USPI...
文颂柳东芳刘振姚玉宇卢瞳聂芳安艳丽居胜红滕皋军
文献传递
小鼠腹主动脉斑块模型建立的两种方法及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建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方法及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在活体监测及量化小鼠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高脂饮食法小鼠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建立及磁共振检测(高脂饮食组):选择3批10~12月龄apoE-/-小鼠13只、WT鼠3只高脂饮食喂养,分别于喂养前、喂养3个月、喂养6个月3个时期进行小鼠腹主动脉7.0 T磁共振活体扫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灌注法小鼠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建立及磁共振检测(AngⅡ灌注组):选用10只6月龄apoE-/-小鼠,分为AngⅡ1000 ng·kg^-1·min^-1组3只、AngⅡ500 ng·kg^-1·min^-1组3只(以上两组均在背部埋置AngⅡ缓释泵14 d)和对照组为4只(埋置生理盐水缓释泵),分别于灌注前后行磁共振扫描,选用FLASH T1WI黑血及MSME-T2WI-PDWI双回波序列.高脂饮食组依次在各时期扫描后分别处死3、5、5只小鼠,AngⅡ灌注组于装泵后14 d行磁共振扫描,然后处死本组小鼠,取处死小鼠的肾动脉段腹主动脉制作病理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胶原纤维(CME)染色.每只小鼠选5~7层肾动脉段腹主动脉病理图像及多对比MRI图像,分别测量外腔面积(VOA)、内腔面积(LA),计算管肇面积(VWA)并进行MRI与病理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建立的小鼠模型,其腹主动脉MRI与病理切片均可见不稳定斑块形成.高脂饮食组随着高脂饮食时间的延长,斑块进展,VWA不断增加,3个时期VWA方差分析F=29.94(P〈0.05),斑块信号于PDWI、T2WI逐渐增加,且不均匀.高脂饮食组MRI测量的斑块面积与病理测量的斑块面积有较高的-致性(高脂喂养前、喂养3和6个月3个时期r值分别为0.84、0.95、0.90).病理切片中斑块成分与磁共振显示信号一致,均表现为脂质成分增加,纤维成分减少.AngⅡ1000 ng·kg^-1·min^-1组AngⅡ灌注后斑块面积与�
赵瑞姚玉宇邓钢居胜红王中娟文颂陈骏金晖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磁共振成像动物
CFSE荧光负染法检测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摄取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2015年
目的:探讨CFSE荧光负染法用于检测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吞噬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 paramaga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的可行性及其荧光特征。方法:体外对RAW264.7细胞进行SPIO的标记,然后分别采用普鲁士蓝染色方法和CFSE荧光负染法检测RAW264.7细胞对SPIO的摄取情况;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CFSE荧光负染细胞的活力;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荧光负染法检测RAW264.7细胞对SPIO的摄取。结果:普鲁士蓝将RAW264.7细胞内吞噬的SPIO标记为醒目的蓝色,核固红将细胞核标记为红色,在荧光图像上表现为荧光负染区,呈筛孔状。CFSE荧光负染法与普鲁士蓝染色法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对应性。RAW264.7细胞经过SPIO和CFSE双重标记后,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较小,死细胞比例较低。结论:CFSE荧光负染法可用于RAW264.7活细胞吞噬SPIO的检测,同普鲁士蓝染色法具有很好的对应性,两者的检测结果可相互印证。
何向锋杨俐萍陈宝安王建红文颂施文徐薇薇凌国杰
关键词: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
近红外荧光分子标记的ox-LDL靶向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成像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合成近红外荧光分子标记的ox-LDL分子探针,进行体外细胞与体内活体成像,探讨其对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体外培养Raw 264.7细胞株,用不同剂量探针孵育后进行近红外荧光扫描,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8周龄Apo E-/-小鼠建立颈总动脉内膜拉伤模型,MR及近红外仪扫描小鼠颈部。结果:巨噬细胞可吞噬近红外荧光标记的ox-LDL探针,MTT法证实大、小剂量探针对细胞活力影响不同。Apo E-/-小鼠颈总动脉内膜拉伤后2周,MR扫描可见患侧内膜增厚、管腔狭窄;近红外荧光扫描可见1~2 h后信号在患侧颈部浓聚,24 h后信号明显衰减。结论:用近红外荧光分子标记ox-LDL探针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内膜拉伤2周后可致Apo E-/-小鼠患侧颈总动脉内膜增生。
王圆圆姚玉宇张毅文颂郭静顾月清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小鼠
CT引导≤2cm肺小结节18G粗针切割/20G细针抽吸穿刺活检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粗针(18G)切割活检与细针(20G)抽吸活检术两种方法在≤2cm的肺小结节诊断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85例CT引导经皮肺活检临床资料(粗针组31例,细针组54例),比较不同直径活检针穿刺活检成功率、并发症及病理结果等。结果 85例病例总技术成功率100%,总取材成功率92. 9%,总肿瘤特异性检出率52. 9%,总肿瘤确诊率50. 6%。18G粗针组取材成功率、肿瘤特异性检出率和肿瘤确诊率高于20G细针组,分别为100%,74. 2%,70. 9%和85. 2%,50%,38. 9%,P值分别为0. 024,0. 003,0. 000。两组间并发症如气胸、肺出血、咳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 05。结论对于≤2cm肺小结节,CT引导下18G粗针切割活检肿瘤检出率及肿瘤确诊率高于20G细针抽吸活检,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与细针组相仿,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性高的临床诊断方法。
文颂邵国良邵国良郑家平曾晖罗君罗君郝伟远姚征
关键词:肺小结节活组织检查X线计算机
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联合^125I粒子植入和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HCC合并PVTT患者53例,其中研究组32例行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21例行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对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水平、PVTT分型、肝脏肿瘤类型、肝外转移及治疗模式这8个因素行生存分析,进一步比较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及TACE联合索拉非尼的疗效。两组间疗效评价采用χ^2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和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8个月和11个月。研究组对于PVTT的疾病控制率(DCR)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χ^2=6.448,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对于PVTT的客观缓解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对于HCC原发肿瘤病灶的DCR为50.0%,低于对照组PVTT的66.7%,P=0.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生存分析患者HCC原发肿瘤病灶进展情况:Child-Pugh为A级的患者对比B级[风险比(HR)=0.236,P=0.003];无肝外转移对比有肝外转移(HR=0.258,P=0.002);以及采用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对比TACE联合索拉非尼组(HR=0.372,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生存分析患者总生存期:AFP〈400ng/ml对比AFP≥400ng/ml,HR=0.389,JP=0.030;Child-Pugh为A级对比B级,HR=0.263,P=0.006;无肝外转移对比有肝外转移,船=0.306,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HCC伴PVTT,可有效控制PVTT和肝内病灶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罗君郑家平邵国良文颂郭立文曾晖张兰钱超一郝伟远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索拉非尼
低剂量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在VATS中的应用
2018年
目的评价低剂量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切除术(VATS)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CT确诊的肺小结节并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的患者,其中常规剂量组56例(80mA,130k V),低剂量组28例(20mA,110kV)。比较两组剂量长度乘积(DLP)、调针次数、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均能够全部检出肺小结节,满足Hook-wire定位技术的要求;两组调针次数以及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T辐射剂量及剂量长度乘积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定位成功,且未见大量气胸或大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在微量气胸及少量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VATS术后病理发现,均成功胸腔镜下切除病变肺组织,无转开胸手术者。分析低剂量组肺小结节至皮肤的距离与DLP的相关性显示,两者呈正相关(P<0.01)。结论 VATS术中低剂量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较常规剂量CT扫描具有相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文颂顾丹琳邵国良郑家平曾晖
关键词:低剂量CTHOOK胸腔镜手术肺小结节
近红外荧光分子标记的LOX-1抗体靶向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成像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近红外荧光分子标记的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抗体探针在ApoE-/-鼠主脉动脉粥样硬化近红外荧光(NIRF)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ApoE-/-小鼠以高脂饮食喂养20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24只Apo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抗LOX-1抗体-NIR-797组、非特异性IgG-NIR-797组和单纯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每组8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入抗LOX-1抗体-NIR-797、非特异性IgG-NIR-797和单纯PBS。另取8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抗LOX-1抗体-NIR-797,注入探针24 h后取小鼠主动脉及主要脏器行NIRF成像,再取主动脉行油红O染色,比较NIRF成像面积和油红O染色面积比例的差异。结果:ApoE-/-小鼠经尾静脉注入抗LOX-1抗体-NIR-797探针24 h后,NIRF成像显示有强荧光信号聚集于小鼠离体主动脉的斑块区域,而注入非特异性IgG-NIR-797组斑块区信号明显减弱,PBS组及对照组C57BL/6小鼠仅见较弱荧光信号,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P<0.001)。NIRF阳性面积与斑块油红O染色面积比例分别为(42.70±1.25)%和(42.78±1.5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9,P=0.695)。结论:近红外荧光分子标记的抗LOX-1抗体探针能够特异性地显示ApoE-/-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可以作为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的有效工具,LOX-1将来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靶点。
周官辉卢瞳文颂居胜红滕皋军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近红外荧光成像
利用APOE-/-小鼠建立腹主动脉粥样斑块模型的最佳方法讨论及超高场强MR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建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最佳方法以及MRI在活体动态监测及量化小鼠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高脂饮食或血管紧张素Ⅱ灌注两种方法建立APOE-/-小鼠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选择10-12月龄...
赵瑞邓钢姚玉宇居胜红王中娟文颂陈骏金晖
文献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OxLDL靶向的MR分子影像学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靶向的超微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USPIO)探针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MR成像中的作用。方法将聚乙二醇(PEG)包被的USPIO与抗小鼠oxLDL抗体结合,构建anti-oxLDL-USPIO靶向探针。以非特异性IgG-USPIO及单纯USPIO作为对照。应用透射电镜(TEM)、动态光散射法(DLS)、酶联免疫吸附间接法(ELISA)分析探针的物理及特异性特征。动物模型使用apoE-/-颈动脉套管模型.ApoE-/-小鼠尾静脉注入30mgFe/Kg后,分别于注药前、注药后8h及24h进行MR成像。结果 ApoE-/-小鼠经尾静脉注入靶向探针8h及24h后,在MRT2WI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信号减低,8h、24h斑块信号减低率分别达到-30.4±16%、-34.7±19%,非特异性IgG-USPIO、单纯USPIO组及竞争性抑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信号轻度降低,与靶向探针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证实anti-oxLDL-USPIO标记率与oxLDL、CD68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Anti-oxLDL-USPIO可以在24h内显示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信号改变,可以特异性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oxLDL分布,可用于药物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
付明翠文颂卢瞳柳东芳周官辉安艳丽廖蕾居胜红滕皋军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抗体OXLDL磁共振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