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勋

作品数:20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针刺
  • 6篇敏化
  • 5篇心肌
  • 5篇心肌缺血
  • 5篇穴位
  • 5篇缺血
  • 5篇慢性
  • 5篇慢性心肌缺血
  • 4篇针灸
  • 4篇牵涉痛
  • 3篇电针
  • 3篇埋针
  • 3篇内关
  • 3篇内关穴
  • 3篇海马
  • 3篇大鼠海马
  • 2篇蛋白
  • 2篇动物
  • 2篇心肌缺血模型
  • 2篇炎症

机构

  • 20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江苏省中医院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湖北中医药大...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工商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云南省中医医...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针灸经...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市隆福医...

作者

  • 20篇何勋
  • 9篇朱兵
  • 8篇荣培晶
  • 7篇张金铃
  • 6篇高昕妍
  • 6篇崔翔
  • 4篇赵吉平
  • 4篇方继良
  • 4篇刘坤
  • 3篇张今朝
  • 3篇李少源
  • 3篇赵青
  • 3篇佟海滨
  • 3篇孙建华
  • 3篇贾术永
  • 3篇刘欢
  • 2篇付勇
  • 2篇俞裕天
  • 2篇章薇
  • 2篇周晟芳

传媒

  • 4篇针刺研究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2017第十...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灸研究的反思:干针立法事件的警示
干针疗法是指以人体解剖和生理学为基础,通过激痛点刺激治疗肌筋膜痛的特殊针刺方法.近些年,西方治疗师运用于针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干针疗法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很好的宣传.而2015年下半年的“干针立法”事件将干...
崔翔刘坤何勋王舒娅孙光智沐君高昕妍朱兵
关键词:针刺手法
'益肾调督'法针灸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的影响
研究目的:以线粒体损伤为中心,从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损伤三大途径(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途径、线粒体动力学异常途径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途径)方面出发,综合系统的探讨线粒体损伤机制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
何勋罗磊
关键词:AD模型大鼠
生活习惯造成中西方针刺镇痛效应差异的可能因素:咖啡因被引量:2
2017年
疼痛性疾病是针刺治疗的优势病种,但近几年国外关于针刺镇痛临床研究的阴性结果报道,使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中、外针刺镇痛有效性结论的歧见。本文从1)咖啡因与疼痛的关系,2)腺苷及其受体与咖啡因,3)针刺镇痛与咖啡因等3个方面分析了咖啡因与中、外针刺镇痛效应差异的可能联系。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中等剂量咖啡因可以削弱针刺对小鼠足底切口痛模型的镇痛效应,而咖啡因在多种饮食物中存在,同时也是咖啡的主要成分。在西方,大约有85%以上的成年人有咖啡饮用习惯,因此,笔者旨在围绕咖啡因、腺苷及其受体、针刺镇痛3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咖啡饮用习惯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可能影响,为分析中、外针刺镇痛效应的疗效差异提供一些思路。
崔翔刘坤刘坤赵亭何勋何勋高昕妍高昕妍
关键词:咖啡因腺苷针刺镇痛
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牵涉痛与穴位敏化的研究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牵涉痛的分布规律与穴位的关系。方法临床研究招募180例食管疾病和73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指压法在躯干四肢部位进行探查,观察压痛点的分布位置及其局部色泽形态变化并在人体神经皮节图上进行标记。采用感觉压痛仪测量3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压痛阈值。动物研究采用SD大鼠胃炎模型(n=8)与对照组(n=3)进行比较,观察尾静脉注射Evans blue后体表蓝色渗出点的分布情况。结果食管疾病牵涉痛主要分布于胸骨处(88.69%)、上腹中部(84.52%)、背部颈椎到胸椎处(64.29%),颈部中间(32.14%),牵涉痛压痛点部位分布在C4-T9神经节段所支配的皮节内,顺着食管走形,多呈棒状,长条状,长约2~20 cm。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牵涉痛主要位于上腹部(88.65%)、背部(52.14%)、下肢部(34.46%)、下腹部(27.39%)、胸部(24.30%),以腹中部、左上腹部及左侧背部为主,主要对应着T5-10所支配的皮节区域,并不局限于穴位区,非穴区也有大量分布。压痛区域大小、形状各异,且牵涉痛区域的压痛阈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同正常部位的压痛阈值(P<0.001)。胃炎模型大鼠可以在T6-10观察到蓝色渗出点。结论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牵涉痛主要分布在其相应的神经节段所支配的体表部位,而这些部位与穴位的形成有关。
王渊王健章薇施静何勋孙建华赵吉平吴媛媛赵君朱兵
关键词:食管疾病牵涉痛压痛点
内关穴埋针疗法对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心电图改变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内关穴埋针对心肌缺血模型猪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 12头猪采用手术放置蛋白缩窄环于冠脉前降支近段法制备动物模型,造模过程中死亡1头,4周时形成慢性心肌缺血猪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1头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6头)和对照组(5头)。实验组和对照组造模4周后,分别在内关穴、足三里穴埋针,在埋针2周前后,分别两次电针刺激各组对应穴位20min。观察两组造模前后和电针前后心电图Q电压值、心率和ST-T时长变化。结果与本组造模前比较,造模后两组Q电压绝对值均增加(P<0.05,P<0.01),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电针干预前比较,实验组ST-T时间延长(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实验组电针前Q电压绝对值减少(P<0.05),电针后ST-T时间延长(P<0.05),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针内关穴可能通过改善心脏整体供血水平,达到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
方继良周晟芳刘欢陈刚张金铃佟海滨何勋赵青张今朝柳桂勇洪洋高寅秋贾术勇荣培晶
关键词:内关穴慢性心肌缺血
内关穴埋针治疗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的心脏CT注射优化方法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在针刺治疗慢性心肌缺血小型猪模型实验中,采用CT灌注增强扫描证实其疗效,现总结实验技术,重点是优化静脉穿刺及埋针方法,保障高压注射的成功率,准确有效实施穴位埋针。方法:选择猪的耳缘静脉,熟悉其解剖特点,结合高压注射的要求,总结穿刺技术方法以及穴位埋针技巧。结果:前4头小猪因采用与临床患者相似的穿刺方法,图像质量不高,其后逐步改进及优化穿刺与注射技术,图像质量明显好转,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结论:通过反复练习,总结出小型猪静脉穿刺及高压注射方法,从而保障了CT心脏灌注扫描的成功。
张今朝朱秀玲赵青包岩佟海滨高波方继良俞裕天贾术勇张金玲何勋荣培晶
关键词:慢性心肌缺血静脉穿刺
针刺治疗慢性心肌缺血小型猪模型系列方法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埋针治疗手术放置Ameroid缩窄环于左前降支的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系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在巴马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放置Ameroid缩窄环制备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内关"穴)和对照组(针刺"足三里"穴),分别进行"内关"和"足三里"穴埋针并电针治疗,6周后取材。结果术后大体病理显示两组均出现缺血区域,针刺"足三里"穴缺血面积大于"内关"穴,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显示两组均有线粒体空泡化、纤维化现象。结论针刺心包经"内关"穴可以通过减轻心肌缺血起到保护心肌的效应,但不能抑制已经存在的心肌缺血损伤。说明手术放置Ameroid缩窄环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大型实验动物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并采用埋针进行治疗的方法是可行的。
张金铃田毅荣培晶方继良王瑜石力贾术永何勋雷洪涛孟宏
关键词:巴马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
基于ERK表达探讨针刺干预大型实验动物猪心肌缺血效应的初步观察
2019年
目的:观察埋置电针对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心肌ERK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应用于干预大型实验动物猪心肌缺血的方法可行性。方法:实验采用普通级巴马小型猪,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组、针刺组,造模方法为于中华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放置Ameroid缩窄环,造模术后4周进行穴位埋针2周并加2次20分钟的电针治疗。术后六周后心脏取材,进行ERK表达及电镜检测。结果: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ERK1/2的表达均显著增强(**P <0.01);模型组和针刺组比较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评分升高(**P <0.01)。结论:手术放置蛋白缩窄环于左前降支制备大型实验动物猪心肌缺血模型方法可行,针刺可能通过调节ERK通路发挥增强机体保护细胞缺血损伤的能力。
张金铃李亮荣培晶孟宏田毅何勋贾术永张今朝李少源赵斌周晟芳刘欢孙铭鸿张峰雷洪涛方继良
关键词:慢性心肌缺血
结肠炎模型小鼠内脏痛及穴位敏化的外周神经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从背根节(DRG)神经元水平说明内脏病变与相应体表穴位敏化产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皮肤伊文思蓝(EB)外渗实验: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4只。2,4,6-三硝基苯磺酸直结肠灌注7 d制备结肠炎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EB检测体表神经源性炎性反应,观察渗出点的位置及面积。痛行为实验: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8只,造模方法同上,观察下背部和足部Von Frey丝机械刺激诱发的回避或缩足反应次数。小鼠在体DRG钙成像实验:Pirt-GCaMP6s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12只,造模方法同上,暴露腰(L)6或L4 DRG,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对直结肠扩张刺激(CRD)、下背部或后爪机械刺激的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肠炎组小鼠下背部及后爪神经源性炎性EB渗出较多(P<0.05);同时结肠炎组小鼠下背部、后爪对机械刺激的回避或缩足反应次数增加(P<0.01,P<0.05);CRD 60 mm Hg诱发内脏痛引起的L6 DRG神经元激活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其中中型神经元数量增加更为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结肠炎组小鼠L6 DRG神经元对下背部毛刷刺激反应荧光强度增加(P<0.001),不同直径神经元的荧光强度均增强(P<0.01,P<0.001,P<0.05)。于小鼠后爪施加毛刷、钳夹压力刺激,均引起与结肠不同水平的L4 DRG神经元反应总体数量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结肠炎可以引起同节段和近节段体表穴位敏化,同时DRG神经元激活数量和反应性增加。其中与直结肠同水平的L6 DRG神经元表现为神经元激活数量百分比和钙荧光信号强度增加,而与内脏邻近水平的L4 DRG神经元表现为激活数量百分比增加,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外周神经元敏化机制。
高昕妍张楠刘坤奚晗清刘允何勋韩数朱兵
关键词:结肠炎背根节
针灸研究的反思:干针立法事件的警示被引量:14
2017年
干针疗法是指以人体解剖和生理学为基础,通过激痛点刺激治疗肌筋膜痛的特殊针刺方法。近些年,西方治疗师运用干针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干针疗法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很好的宣传。而2015年下半年的"干针立法"事件将干针疗法与中医针灸之间的矛盾带入了公众视野。因此,笔者首先从干针历史、刺激部位及针刺手法3个方面与中医针灸进行比较,并结合文献证明干针是中医针灸疗法在西方的发展与创新。其次,笔者通过对干针立法事件的反思,总结了该事件对针灸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崔翔刘坤何勋王舒娅孙光智沐君高昕妍朱兵
关键词:激痛点阿是穴针灸研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