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芳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1
供职机构:荆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序列对
  • 1篇血管成像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 1篇症状性颈动脉...
  • 1篇术前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局部
  • 1篇像质
  • 1篇螺旋CT
  • 1篇颈动脉
  • 1篇颈动脉斑块
  • 1篇颈动脉狭窄
  • 1篇静脉

机构

  • 4篇荆州市中心医...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篇刘四斌
  • 4篇张芳
  • 2篇王小双
  • 1篇龚治林
  • 1篇于杰
  • 1篇陈军
  • 1篇朱云霞

传媒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3.0T磁共振3D CUBE T2WI抑脂序列对肛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3.0 T常规MRI T_2WI抑脂序列联合三维超长回波链采集FSE(3D CUBE)T_2WI抑脂序列对肛瘘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术前常规MRI T_2WI抑脂序列及3D CUBE T_2WI抑脂序列资料。比较两种技术评价肛瘘分型、瘘管支数、内口总数、外口数目、肛周脓肿和瘘管整体的优势,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手术发现33例肛瘘中,经括约肌瘘14例,括约肌间瘘10例,括约肌外瘘8例,括约肌上瘘1例。瘘管支数52个,内口45个,外口48个,肛周脓肿30个。常规MRI T_2WI抑脂序列与常规MRI T_2WI抑脂序列联合3D CBUE T_2WI抑脂序列肛瘘的分型准确率分别为78.8%(26/33)和87.9%(29/3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瘘管支数显示率分别为71.2%(37/52)和90.4%(47/52),内口总数显示率分别为71.1%(32/45)和91.1%(4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技术显示外口数目和肛周脓肿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常规MRI T_2WI抑脂序列联合3D CUBE T_2WI抑脂序列能准确显示瘘管支数、内口总数和瘘管整体,优于常规MRI T_2WI抑脂序列,为临床术前提供更详尽的影像解剖信息。
张芳陈军刘四斌朱云霞王小双龚治林于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肛瘘
3.0T MRI对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肿瘤局部浸润程度的评估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肿瘤局部浸润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3.0T MRI扫描对直肠癌局部浸润征象做出分期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肿瘤T分期进行对照,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3.0T MRI在评价肿瘤局部浸润程度的总的准确性及各分期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27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确诊T2分期患者29例,T3分期患者55例,T4分期患者43例,3.0T MRI诊断T2分期患者31例,T3分期患者47例,T4分期患者49例,3.0T MRI诊断T分期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照,kappa一致性为0.663,准确率为77.95%(99/127)。3.0T MRI对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肿瘤局部浸润程度的诊断效能各有差异,T4分期的诊断效能较高,T2分期的诊断效能次之,T3分期的诊断效能较差,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照,T2、T3、T4分期的kappa一致性分别为0.695、0.543、0.762,敏感度分别为79.31%、67.27%、90.70%,特异度分别为91.84%、86.11%、88.10%,准确率分别为88.98%、77.95%、88.9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19%、78.72%、79.5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77.50%、94.87%。结论3.0T MRI对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肿瘤局部浸润程度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尤其是T4分期的诊断效能较高。
张芳刘四斌王小双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64层螺旋CT触发阈值对肺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比较不同触发阈值下肺静脉成像质量,以期获得肺静脉成像最佳触发阈值。方法选择射频消融术前进行肺静脉CT成像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3组,触发阈值分别设为80、100、120HU,评价不同组别肺静脉成像质量,同时比较肺静脉、肺动脉、左心房强化CT值以及肺静脉与肺动脉强化CT差值的组间差异。结果三组患者肺静脉成像质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肺静脉、肺动脉、左心房强化CT值以及肺静脉与肺动脉强化CT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组间两两比较图像质量和强化CT值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以左心房中部为监测点,阈值设为120HU时肺静脉成像质量更佳。
万兵邬政宏张芳刘四斌
关键词:肺静脉螺旋CT血管成像房颤
MR-VWI技术评价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价值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管壁成像(MR-VWI)技术评价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够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入组后完成双侧颈动脉MR-VWI检查。对入组对象进行颈动脉狭窄分级,比较不同分级患者斑块易损特征,相关性分析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与卒中量表神经功能(NIHSS)评分的关系;比较症状侧与非症状侧斑块负荷水平[最小管腔面积(Min LA)、平均管壁面积(Mean WA)、最大管壁厚度(Max WT)、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PWV)、不同斑块成分[富脂质核(LRNC)、出血(IPH)、钙化(CA)、纤维帽(FCR)]及其大小差异。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有32例、37例和29例。随着颈动脉狭窄分级增高,Min LA水平不断降低,Max WT、PWV水平和NIHSS评分不断升高;CA、LRNC、IPH、FCR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IH SS评分与Min LA呈负相关(r=-0.704),与Max WT、PWV呈正相关(r=0.719、0.565)。症状侧Min LA水平低于非症状侧,Mean WA水平、Max WT水平、PWV水平均高于非症状侧(P<0.05)。症状侧CA、FCR发生率高于非症状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侧LRNC、IPH、CA水平均高于非症状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VWI技术对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评估动脉狭窄斑块患者斑块特征和血管壁情况。
张芳刘四斌谢中凯
关键词: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