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虫病患者血清中C_3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1995年 本文检测了37例囊虫病患者血清中 C_3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水平。结果表明,患者血清中 C_3均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的测定值(P<0.01),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水平明显增高(P<0.01)。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提示在人体囊虫病发病过程中,抗原抗体复合物能够激活补体,从而导致补体介导的免疫反应的发生。 蔡连顺 王国志 阎玉文 李懿宏 文景山 徐之杰 王保来关键词:补体 循环免疫复合物 急性华支睾吸虫病人血中嗜酸粒细胞动态观察 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通过对103例急性华支睾吸虫病人血中嗜酸粒细胞动态观察,发现感染者95例(92.23%)病人出现嗜酸粒细胞增多,服用驱虫药物后有短暂的升高,然后开始下降,5—6周恢复至正常范围,若结合流行病史,嗜酸粒细胞增多可做为辅助诊断。 王国志 张文玉 周玫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 华支睾吸虫病 ELISA检测肺吸虫病和肝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 被引量:2 1994年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肺吸虫病和肝吸虫病各35例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结果表明,肺吸虫病、肝吸虫病患者和正常献血员血清中总IgE含量分别为1040.00IU/ml、991.14IU/ml及251.30IU/ml。说明在这两种寄生虫病的发病过程中,虫体释放的可溶性抗原能够诱导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产生IgE;亦证明以皮内试验诊断本病具有理论依据。 闫玉文 王国志 朱丽贤 张文玉关键词:免疫球蛋白E 并殖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C_3含量的变化 1996年 本文分别采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和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各类免疫球蛋白和 C_3的含量。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 I gG、I gM 和 I gE 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 gA 的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改变;而 C_3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提示:人体感染华支睾吸虫病后,I gG、I gM 和 I gE 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呈同步增高的趋势;补体和抗体协同参与华支睾吸虫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在此过程中消耗补体,使 C_3含量降低。 王国志 蔡连顺 朱丽贤关键词:免疫球蛋白 补体 华支睾吸虫病 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胆总管T型引流观察 1998年 王国志 蔡连顺 王保来 张艳秋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 药物疗法 吡喹酮 胆总管 引流 吡喹酮与丙硫咪唑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992年 作者应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治疗华支睾吸虫病174例,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吡喹酮总剂量为150mg/kg,2天疗程。丙硫咪唑分三组总剂量为70mg/kg,100mg/kg,140mg/kg,7天疗程,其治愈率分别97.1%,63.2%,78.5%,93.1%。丙硫咪唑最佳有效量尚须进一步探讨。实践中得知,吡喹酮为治疗华支睾吸虫病首选药物,丙硫咪唑更适用于治疗华支睾吸虫病合并肠道线虫感染者。 张文玉 王国志 周滨伦 张永熙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 吡喹酮 丙硫咪唑 Dot-ELISA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90年 本文报告用Dot-ELISA法检测脑囊虫病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的抗体。108例确诊为脑囊虫病患者的血清阳性率为81.6~96.1%,14例确诊为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的阳性率为85.7~100%。54例正常人血清在1:40稀释度以上,均未出现假阳性;与并殖吸虫病患者及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均未出现交叉反应;与包虫病及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有一定的交叉反应。 姜洪杰 杨连雪 庞苏红 孙铁 谢淑萍 孟家眉 温桂芝 王国志关键词:DOT-ELISA 脑囊虫病 中性粒细胞参与的ADCC对猪带绦虫六钩蚴的杀伤作用 1996年 本文用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了人体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补体等因子对猪带绦虫六钩蚴的杀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单纯中性粒细胞对六钩蚴无明显的影响,但在抗体参与下,对虫体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再加入补体,杀伤作用显著增强。用羊抗人IgG血清吸附抗体,可使虫体的死亡率明显降低。提示:IgG依赖、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参与人体抗囊虫感染的免疫机理。 蔡连顺 阎玉文 王国志 徐之杰关键词:免疫 中性粒细胞 六钩蚴 杀伤作用 佳木斯地区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990年 作者对鱼体囊蚴进行了现场调查。共采集15种385尾淡水鱼,用鱼肉压片法发现9种255尾鱼感染了肝吸虫囊蚴,鱼的检出率为60%(9/15);鱼的感染率为66.2%(255/385)。麦穗鱼和青鳉的感染率为100%,感染度分别为233.57个/g和106.8个/g。对麦穗鱼、黑龙江鳑鲅、鲈塘鳢、青鳉等进行了克囊蚴数的测定和囊蚴分布的调查,发现鱼皮内和鱼肉内蚴裳最多,各部位囊蚴的数量是否与检查季节有关,须进一步探讨。 温桂芝 王国志 孙颜辉 杨富 何振芬 关新华关键词: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 后尾蚴膜反应在肺吸虫病流行病调查中的应用 1989年 作者在肺吸虫流行区的中学生中,取34例肺吸虫抗原皮试阳性病人血清进行了肺吸虫后尾蚴膜试验,结果26例出现阳性反应,阻性率为76.47%(26/34)。同时还进行了10例肝吸虫病人阳性血清和32例脑囊虫病人阳性血清与后尾蚴的交叉试验,初步发现肺吸虫后尾蚴与肝吸虫病人血清有较明显的交叉反应,而与脑囊虫无交叉反应。 王国志 温桂芝 张艳芳关键词:肺吸虫病 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