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窥镜下经蝶筛径路视神经减压术联合激素及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短期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英文)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介绍内窥镜下经筛蝶径路视神经减压术治疗短期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151例首诊小于5 d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用甲基强的松针治疗3d,其中117名患者激素治疗后视力无显著提高。术后对激素治疗后视力无显著提高患者局部和全身使用激素和神经生长因子。根据术前视力,患者分为A组(无光感组)和B组(有残余视力组)。 结果:117例激素治疗后视力无显著提高患者中,70例视力有提高,有效率为59.8%。 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44.8%和80.0%。 B 组有效率显著高于 A 组(χ2=14.781, P〈0.05)。 结论:内窥镜下经筛蝶径路视神经减压术联合激素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短期外伤性神经病变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有残余视力患者疗效好于无光感患者。然而,对于无光感患者也可能通过此治疗提高视力。
- 余波龚灿马颖洁吴文灿
- 关键词:激素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行内镜下内侧壁眶减压联合脂肪减压术后眼眶各容积参数的变化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初步观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行内镜下内侧壁眶减压联合脂肪减压术后眼眶各容积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2015年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由于眼球突出影响外观而行内镜下内侧壁眶减压联合脂肪减压术的TAO患者1 1例(20眼),所有患者确诊为非组织活动期至少6个月,均因眼球突出影响外观而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第3个月行高分辨率CT(HRCT)。运用眼眶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软件测量眼球突出度,分析TAO手术前后眼眶各容积参数变化情况,并分析与眼球回退值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眼球突出度较术前有明显降低;手术后内直肌容积(MMV)、球后脂肪容积(FV)、眼眶容积(OV)较术前有增加;手术前后眼外肌容积的变化值(?MV)与眼球回退值呈负性相关,眼眶容积变化值(?OV)与眼球回退值也呈负性相关。结论术后3个月内直肌的增粗,可能与手术干扰、术中去除内侧壁有关。眼外肌体积变化和眼眶容积变化与眼球突出度回退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 余波龚灿涂云海陈犇施节亮吴文灿
-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内镜眼眶容积
- 上泪点泪道探针法在合并内眦韧带断裂下泪小管断端定位中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上泪点泪道探针法定位合并内眦韧带断裂的下泪小管断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收集56例(男42例,女14例)合并内眦韧带断裂的下泪小管断裂患者,行下泪小管断裂吻合并置管术。应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2组,术中分别以上泪点置泪道探针定位下泪小管鼻侧断端(A组,n=30),或直接寻找断端(B组,n=26)。定位断端后以线型人工泪管环形置管支撑泪道。人工泪管留置3个月后拔管,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分析比较2组下泪小管断裂的位置,探查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56例患者术中均找到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并成功吻合。其中A组28例治愈(患者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1例好转(患者偶有溢泪,泪道冲洗通畅);1例失败(患者溢泪,泪道冲洗自原泪点返流);B组24例治愈,1例好转,1例失败。A组下泪小管断裂处与下泪小点距离为(8.0±0.6)mm,与B组(7.9±0.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A组探查定位下泪小管断端的时间为(90±41)s,显著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78)s(P〈0.05),A组1例下睑近内眦部轻度外翻,无内眦畸形等并发症。结论合并内眦韧带断裂的下泪小管断端往往难以探查定位。应用上泪小点探针法有助于定位鼻侧断端,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 陈犇涂云海施节亮余波吴文灿
- 关键词:下泪小管断裂泪道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