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宁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血透
  • 3篇血液
  • 3篇继发
  • 2篇血透中心
  • 2篇血液透析
  • 2篇继发性甲旁亢
  • 2篇甲旁亢
  • 1篇点评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血栓栓塞性
  • 1篇血栓栓塞性疾...
  • 1篇血透患者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医师
  • 1篇肾性
  • 1篇肾性骨病
  • 1篇生存率
  • 1篇实体恶性肿瘤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肇庆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市花都区...

作者

  • 7篇苏宁
  • 4篇姜宗培
  • 1篇伍锦泉
  • 1篇刘天润
  • 1篇张帅
  • 1篇张益民
  • 1篇梅振新
  • 1篇魏凡钦
  • 1篇肖志文
  • 1篇黄宇静
  • 1篇张官萍
  • 1篇黄翠霞
  • 1篇李红艳
  • 1篇陈玉平
  • 1篇曾爱红
  • 1篇巨浪
  • 1篇刘广良
  • 1篇张白玉
  • 1篇龙镇
  • 1篇孙晓梅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 1篇中华医学会2...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珠三角地区血液透析患者糖尿病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珠三角地区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特点,分析糖尿病与血栓栓塞性疾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在珠三角地区十家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血液透析患者1 085例,按既往是否发生过脑梗死或心肌梗死或内瘘栓塞定义为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将患者分为血栓栓塞组(n=115)及非栓塞组(n=970),收集其人口学资料、透析前后血压、超滤量、透析间期增重率、Kt/V、实验室检查、抗凝剂、铁剂、降压药等数据,比较2组间的差别,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与糖尿病的相关关系。结果共纳入患者1085例,平均年龄(52.7±14.3)岁,男性比例61.1%。与非栓塞组比较,血栓栓塞组患者年龄偏大[(60.1±13.9)岁比(51.8±14.0)岁,P<0.01],透前舒张压偏低[(79.59±10.90)mmHg比(82.79±11.47)mmHg,P=0.005],血小板偏高[(201.77±75.35)×10~9/L比(184.55±64.02)×10~9/L,P=0.008],血肌酐水平偏低[(912.99±283.82)μmol/L比(1 053.65±308.01)μmol/L,P<0.01],糖尿病比率偏高[41.7%比16.0%,P<0.01]。合并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偏大[(60.11±10.99)岁比(50.95±14.37)岁,P<0.01];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14.3%比2.5%,P<0.01)、心肌梗死(6.4%比1.2%,P<0.01)及内瘘栓塞(7.9%比4.2%,P=0.028)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高龄(P=0.004,OR=1.034)、糖尿病(P=0.001,OR=2.648)、血小板增多(P=0.015,OR=1.004)是珠三角地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血小板增多、高龄是珠三角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玉平伍锦泉黄宇静姜宗培苏宁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栓栓塞性疾病糖尿病
高通PMMA膜与聚砜膜对血透患者尿酸清除能力的差别
2015年
随着肥胖及糖尿病患者增多,CKD在中国人群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约10%中国人群罹患CKD,随CKD患者的增多,慢性肾衰竭患者也逐年增加,长期肾脏替代治疗的需求也随之增多,其中血液透析是最为广泛使用的肾脏替代模式,而透析器或透析膜的功能直接影响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
巨浪王琦李红艳曾爱红姜宗培苏宁
关键词:血透患者聚砜膜透析膜长期生存率高通量透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刘天润张官萍肖志文魏凡钦龙镇黄翠霞张帅梅振新刘广良张益民姜宗培苏宁孙晓梅
贵州及广州两血透中心患者CKD-MBD的特点及差异分析
2017年
目的研究贵州及广州两血透中心维持性血透患者CKD-MBD的特点,并分析造成其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10月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州中心)及贵州省镇宁县人民医院(贵州中心)规律血透患者共57例,其中贵州中心25例,广州中心32例。分别记录其基本人口学资料、血管通路、抗凝剂、Kt/V、血钙、血磷、血PTH、血白蛋白、血碱性磷酸酶等指标,比较双中心血透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别。结果两中心血透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肾脏病、内瘘比例、抗凝剂、透析龄方面无差别。贵州中心校正钙(1.87±0.17 mmol/L vs 2.28±0.19 mmol/L,P<0.001)及血磷水平(1.45±0.49 mmol/L vs 2.19±0.66 mmol/L,P<0.001)低于广州中心;低钙血症比例高于广州中心(100%vs 12.5%,P<0.001),而广州中心高磷血症比例高于贵州中心(78.1%vs 20.0%,P<0.001),双中心在继发性甲旁亢发病率方面无差别(53.1%vs 68.0%,P=0.289)。结论高磷血症是广州中心血透患者CKD-MBD的主要特点,而低钙血症是贵州中心血透患者CKD-MBD的主要特点,上述钙磷代谢紊乱导致两中心继发性甲旁亢高发。
黄三义何大兴邓继鸿党筱妍苏宁
关键词:血液透析肾性骨病继发性甲旁亢
广州及贵州两血透中心继发性甲旁亢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8年
目的:调查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州中心)及贵州省镇宁县人民医院(贵州中心)血透室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16年7月1日~2016年9月30日在上述两家医院接受规律血透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别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双中心血透患者SHPT的患病情况,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入组血透患者99例,其中广州中心67例,贵州中心32例,平均年龄47.0岁,男性比例65.7%。广州中心SHPT发病率为49.3%,贵州中心发病率为62.5%,双中心SHPT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广州中心校正钙水平更高[(2.28±0.18)mmol/L vs(1.89±0.17)mmol/L,P<0.001)],血磷水平更高[(2.17±0.59)mmol/L vs(1.42±0.52)mmol/L,P<0.001)];校正钙达标(2.1~2.5 mmol/L间)比例更高(83.6%vs 3.1%,P<0.001),高磷血症(血磷>1.78 mmol/L)比例更高(70.1%vs 21.9%,P<0.001),低钙血症(校正钙<2.1 mmol/L)比例更低(11.9%vs 96.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钙血症[OR 11.33,95%CI(2.80~45.79),P=0.001],高磷血症[OR 21.94,95%CI(5.17~93.00),P<0.001]是SHPT的危险因素,而钙剂使用[OR 0.22,95%CI(0.08~0.63),P=0.005]是SHPT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低钙高磷血症仍然是双中心血透患者发生SHPT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广州患者高磷血症突出而贵州患者低钙血症突出,钙剂的合理使用可预防SHPT的发生。
黄三义钟焕容何大兴冯联韵姜宗培苏宁
关键词:血液继发性甲旁亢
特征提炼-集中点评教学法对提高内科住院医师病历书写质量的作用
2023年
目的探讨特征提炼-集中点评教学法对提高内科住院医师病历书写质量的作用。方法将2021年2月至2021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分泌科和风湿科轮科轮转的住院医师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教学第1周采用特征提炼式病历书写教学,第2周采用集中点评式教学,第3周起进行临床病历“一对一”修改点评教学;对照组教学第1周采用传统的病历书写教学,第2周起采用临床病历“一对一”修改点评教学。通过病历书写质量评分表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病历书写质量(115.3±4.5)分高于照组(91.8±7.0)分(P<0.05)。培训后至少6个月中,观察组病历书写质量得分一直高于对照组。结论特征提炼-集中点评教学法可以持续高效地提升住院医师病历书写质量。对该教学法的持续开展和优化有利于住院医师病历书写水平的提高和临床思维的培养。
徐芸张白玉苏宁
关键词:病历质量住院医师临床思维
实体恶性肿瘤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8例临床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实体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发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住院的8例实体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发生AML的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和生存。结果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55岁(48~64岁);按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M01例、M21例、M31例、M43例、M52例;按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预后分层,低危组2例、中危组1例、高危组5例。实体肿瘤分类:结肠癌4例、乳腺癌2例、卵巢癌1例、宫颈癌1例,分期主要为Ⅲ~Ⅳ期;2种肿瘤发生间隔时间为22个月(6~132个月)。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结果:4例存在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2例为正常染色体核型,2例存在预后良好染色体核型改变;AML预后突变基因检测结果:共检出11种突变基因,包括TP53、ASXL1、FLT3-ITD等为预后不良基因突变。8例患者中4例死亡,3例仍在治疗中、部分缓解,1例治疗结束、病情稳定;8例患者诊断AML后的总生存期为3个月(0~10个月)。结论实体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可能发生治疗相关性AML,中高危组预后不良,生存期短。
郑逸嘉刘婷智陈娇婷黄仁魏苏宁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实体恶性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