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亮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市北辰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肠癌筛查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9年
- 大肠癌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该疾病早期多无症状,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故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是有效降低大肠癌发病率与患者死亡率的措施。随着医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水平的提升,临床筛查方法不断创新、改进,为大肠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靶向治疗的成功给予了大肠癌患者新希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现阶段批准应用治疗大肠癌的靶向药物有帕尼单抗、西妥昔单抗以及贝伐单抗,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如何让该项技术与传统治疗相结合,如何做到临床用药个体化,降低临床耐药的发生率等仍然亟需解决。
- 高洪亮
- 关键词:大肠癌筛查方法靶向治疗
- 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标本经自然腔道取出术(NOSE)与常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LCR)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标本经自然腔道取出术(NOSE)与常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LCR)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10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LCR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标本NOS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d,观察组患者的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LCR手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标本NOSE手术治疗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炎症因子释放,降低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具应用价值。
- 高洪亮
-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
-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方法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同源异型框基因翻译基因间RNA(HOTAIR)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检索Oncomie数据库中乳腺癌患者HOTAIR基因表达的相关芯片数据。根据HOTAIR表达水平分为高低表达组,并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中生存数据构建生存曲线,比较高低表达组总生存期(OS)。采用TCGA数据分析乳腺癌患者HOTAIR基因变异情况。同时选取72例乳腺癌患者,q-PCR检测肿瘤组织中HOTAIR表达情况并与患者预后做相关分析。结果Oncomine数据库分析显示,HOTAIR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高低表达组239153_at(HR=1.29,95%CI:0.94~1.76,P>0.05)和1557051_s_at(HR=0.92,95%CI:0.67~1.29,P>0.05)两个数据集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据集239153_at呈现出高表达患者生存期较短的趋势。TCGA数据中HOTAIR在乳腺癌中拷贝数异常率为0.1%,HOTAIR表达水平在各种突变情况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癌组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高表达组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HR=1.45,9%CI:1.08~2.32,P<0.05)。结论HOTAIR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可能与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 高洪亮邢福成
-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标志物
- 小儿大肠疾病内镜治疗的临床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治疗小儿大肠疾病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接诊的179例1~7岁患儿均采用结肠镜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有反复腹痛、腹泻、血便等临床症状。结果:共发现病变146例,占81.6%;共检查出疾病11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结肠息肉106例,占总患者的59.2%。通过结肠镜进行电凝切除息肉共172颗,其中乙状结肠、直肠结肠息肉较为常见共137颗,占79.7%(137/172)。通过内镜下确诊后直接进行大肠息肉电凝切除,无需传统的大肠息肉开腹手术,减少了手术对患者健康的影响,创伤小、疗效快,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结肠镜是诊断和治疗小儿大肠疾病的最佳方法,避免进行传统的大肠息肉开腹手术,在结肠镜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儿童结肠息肉的电凝切除,安全可靠,快捷高效。
- 高洪亮
- 关键词:结肠镜结肠息肉大肠息肉
- PEG-PLGA共载白藜芦醇纳米粒通过EMT和PI3K/Akt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共载白藜芦醇纳米粒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人结肠癌HCT116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添加10μmol/L PEG-PLGA共载白藜芦醇纳米粒溶液50μl,对照组添加相同体积的培养基而不添加任何处理物质。使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分析凋亡、EMT和PI3K/Akt等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HCT116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CT116细胞划痕宽度增加(P<0.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1),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上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而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上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PI3K和p-Akt的水平均下调(均P<0.01)。结论PEG-PLGA共载白藜芦醇纳米粒可以降低结肠癌细胞的细胞活力、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可能与抑制EMT和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高洪亮张浩李明政
- 关键词:白藜芦醇纳米粒上皮-间质转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