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鄂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酒精浸润法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酒精浸润法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借鉴LASEK技术,术中运用20%酒精浸泡胬肉周围的角膜上皮以制造一个清晰的分离平面,用白内障隧道刀剥离胬肉及其下方的角膜组织,胬肉切除后联合羊膜移植。结果 42例50眼中,49眼治愈,复发1眼,视力有提高42眼,视力不变8眼,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本方法可较彻底地清除胬肉组织,为胬肉切除术后形成平滑的角膜面提供了简单安全的方法。
- 章政徐辉勇李博章剑
- 关键词:酒精翼状胬肉切除
- miR-152-3p靶向IGF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究microRNA-152-3p(miR-152-3p)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糖诱导ARPE-19细胞并转染miR-152-3p mimics,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细胞中miR-152-3p水平,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IGF1和VEGF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IGF1和miR-152-3p靶向结合关系。结果:高糖能够降低ARPE-19细胞活性,提高细胞凋亡率,抑制细胞中miR-152-3p的表达,提高IGF1和VEGF的表达;而过表达miR-152-3p能够回调高糖诱导的细胞活性抑制及凋亡增加,抑制IGF1和VEGF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了IGF1是miR-152-3p的靶基因。结论:miR-152-3p可通过靶向IGF1基因调节VEGF的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活性抑制和凋亡增加。
- 李博陈金鹏胡璇吴淑君瞿文博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多西紫杉醇修饰的人工晶体与眼组织相容性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多西紫杉醇修饰的人工晶体对眼组织相容性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日本大耳兔分为两组:实验组通过手术植入表面经多西紫杉醇修饰处理后的疏水性人工晶体,对照组植入疏水性人工晶体。比较两组人工晶体亲水角、术后24小时光耀斑块计数以及人工晶体周围组织炎症浸润数。结果:实验组的亲水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光耀斑块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家兔人工晶体周围组织炎症浸润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晶体表面经多西紫杉醇修饰后,其亲水性、与眼组织的组织相容性增加,且可缓解光耀斑炎症感染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李博乐江章剑陈金鹏张鹏
-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人工晶体眼组织组织相容性
-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原153(CA153)和糖原199(CA199)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同期收治的284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作为良性乳腺疾病组,同期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20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CA153和CA199水平,对3组受试者进行乳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比较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联合血清CA153+CA199与单独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单独血清CA153+CA199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结果乳腺癌组CA199及CA15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良性乳腺疾病组CA199及CA15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独血清CA153+CA199检测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0.2%,特异性为87.4%;单独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测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6.2%,特异性为89.1%。血清CA153+CA199联合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测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5.7%,特异性为96.1%,均显著高于单独血清CA153+CA199和单独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测乳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联合血清CA153、CA199检测乳腺癌可有效提高敏感度及特异性,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监测及治疗。
- 胡璇金艳萍李博汪荣
- 关键词:乳腺肿瘤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53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
- 翼状胬肉两种不同术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108例(12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传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B组为酒精分离法切除胬肉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A组角膜创面修复所需的时间平均为(5.10±1.21)d,复发率为12.90%;B组中角膜创面修复所需时间为(4.58±1.26)d,复发率为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酒精分离法可较彻底地切除胬肉组织,为胬肉切除术后迅速形成平滑的角膜面提供了简单安全的方法,同时降低了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
- 章政徐辉勇李博章剑
- 关键词:翼状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