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奚晶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遗传毒性
  • 4篇突变
  • 3篇马兜铃
  • 2篇致突变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微核
  • 2篇细胞
  • 2篇马兜铃酸
  • 2篇基因
  • 1篇低频
  • 1篇对心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介入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介入
  • 1篇血红
  • 1篇血红细胞
  • 1篇炎性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上海诗丹德生...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12篇奚晶
  • 11篇栾洋
  • 11篇曹易懿
  • 4篇马雷雷
  • 1篇刘晓健
  • 1篇邱朝晖
  • 1篇石欧敏

传媒

  • 2篇癌变.畸变....
  • 2篇伤害医学(电...
  • 1篇烟草科技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兜铃酸几种主要组分的DNA加合物和致突变作用研究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AAs)是一类较强的致突变原和致癌物。AAs的组分包括AA-Ⅰ、AA-Ⅱ、AA-Ⅲ和AA—Ⅳa等。目前相关毒性研究多以AA-Ⅰ单一成分或AA—Ⅰ/AA—Ⅱ混合物作为研究对象...
奚晶刘倩马雷雷曹易懿栾洋
关键词:马兜铃酸DNA加合物突变
文献传递
应用gpt delta转基因小鼠模型评价电子烟气溶胶的遗传毒性被引量:1
2019年
为评价电子烟气溶胶的遗传毒性,采用gpt delta转基因小鼠模型,以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为材料,通过微核试验检测电子烟气溶胶造成的染色体损伤作用,Pig-a基因突变试验检测电子烟气溶胶的致突变作用;以肺组织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电子烟气溶胶对mmu-miR-34a、mmu-let-7a、Akt1、Il-6和Tnf-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电子烟气溶胶低、高剂量组和3R4F参比卷烟烟气低、高剂量组的微核率、Pig-a基因突变频率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烟气溶胶低、高剂量组中mmu-miR-34a、Il-6和Tnf-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电子烟气溶胶高剂量组中mmu-let-7a的表达升高(P<0.05)。3R4F参比卷烟烟气高剂量组中mmu-miR-34a、mmu-let-7a和Tnf-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未检出电子烟气溶胶对gpt delta转基因小鼠有显著遗传毒性,但发现电子烟气溶胶显著影响DNA损伤和炎症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
管莹许亮尤馨悦高茜唐伟锋米其利曹易懿朱洲海奚晶刘维映栾洋夭建华
关键词:气溶胶遗传毒性突变
应用Ames波动试验比较4种马兜铃酸组分的致突变作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比较4种马兜铃酸组分(AA-I、AA-II、AA-III和AA-IV)的致突变作用,初步考察其毒性作用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和TA100菌株对马兜铃酸4个组分采用Ames波动试验方法在非代谢活化(-S9)和代谢活化(+S9)条件下进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显示,AA-I与AA-II在-S9和+S9条件下对TA98和/或TA100菌株的回复突变孔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II的回复突变孔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且在多个剂量下回复突变孔数超过基线值的倍数大于AA-I。AA-III和AA-IV对2株菌株的回复突变孔数未见明显增加,但AA-IV在+S9条件下对TA100菌株在各个剂量下的回复突变孔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AA-I和AA-II均显示出较强的致突变作用,且AA-II致突变作用强于AA-I。AA-IV在+S9条件下可能有潜在的致突变作用;AA-III对2株菌株均未见致突变作用。4种马兜铃酸组分的致突变毒性程度不同,认为可能与其化学结构及代谢特征不同有关。
曹易懿刘倩奚晶马雷雷刘晓健栾洋
关键词:马兜铃酸遗传毒性致突变
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多溴联苯醚的生殖发育毒性被引量:5
2016年
多溴联苯醚是一类常用的溴化阻燃剂,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普遍存在于环境和生物体内。研究显示其主要具有神经发育毒性和内分泌干扰作用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可能具有生殖发育毒性,但是相关研究较少。研究表明,PBDEs可通过降低精子质量和引起生殖系统异常从而对雄性动物产生生殖毒性;通过引起细胞凋亡和延长受孕周期从而对雌性动物产生生殖毒性,并可通过胎盘和乳汁从母体中转移至子代体内引起子代畸形和发育延迟的现象。虽然PBDEs在一些国家已经被禁止使用,但PBDEs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更多的学者去研究PBDEs潜在的毒性和机制,从而进行风险监测和毒性预防。本文主要从国内外对PBDEs的生殖发育毒性研究进行综述。
奚晶尤馨悦曹易懿马雷雷栾洋
关键词:多溴联苯醚生殖发育毒性
三氯生的体外遗传毒性评价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应用体外碱性彗星试验、体外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评价三氯生(TCS)的体外遗传毒性。方法:采用TK6人淋巴母细胞进行体外彗星试验和体外微核试验,共设定5个剂量(3.5、8.8、17.5、26.3和35--μmol/L)组。同时,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TA100和DNA修复酶缺陷型YG7108(Ogt^-/Ada)菌株对TCS进行Ames试验,共设定8个剂量(0.000 5、0.001 67、0.005、0.016 7、0.05、0.167、0.5和1.67μg/皿)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彗星试验结果显示,TCS在各个剂量下均能引起TK6细胞的尾长、尾部DNA强度和尾矩的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尾部DNA强度呈现剂量效应(r=0.943,P=0.017);微核试验表明,TCS未引起TK6细胞微核率升高(P>0.05);Ames试验结果表明TCS未引起TA98、TA100和YG7108菌株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P>0.05)。结论:TCS主要引起细胞DNA损伤,但未对TK6细胞造成染色体损伤,对Ames试验菌株不具有致突变作用。
曹易懿奚晶唐伟锋尤馨悦刘维映栾洋
关键词:三氯生彗星试验微核试验AMES试验遗传毒性
职业照射对心血管介入工作者遗传学损伤的初步探索
2023年
目的探索可以用于评价心血管介入工作者遗传学损伤的实验室方法,为更好地进行介入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心血管介入工作者14例,非介入工作者14例。收集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和基础临床资料,进行血常规检测,采集肝素抗凝全血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和外周血红细胞PIG-A基因突变试验。采用多因素泊松回归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来分析介入相关工作人员的遗传学损伤是否与介入辐射相关。结果心血管介入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3.64‰±1.57‰)和核芽率(0.71‰±0.67‰)显著高于非介入组[微核率(2.61‰±1.56‰),RR=1.80,95%CI:(1.11,2.91),P=0.02;核芽率(0.32‰±0.46‰),RR=3.71,95%CI:(1.13,12.22),P=0.03];介入组的核质桥率(0.11‰±0.29‰)和非介入组(0.21‰±0.38‰)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G-A基因突变试验结果显示,介入组PIG-A基因突变率[(8.36±8.80)×10^(-6)]显著高于非介入组[(5.71±3.25)×10^(-6)][RR=2.36,95%CI:(1.48,3.78),P<0.001]。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心血管介入工作人员遗传性损伤高于非介入人员,为进一步研究职业照射对相关医务工作者是否存在遗传学影响提供基础数据及参考。
于亚梅曹易懿奚晶邱朝晖栾洋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微核
人群外周血PIG-A基因突变试验的初步研究
【目的】磷脂酰肌醇聚糖A(PIG-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参与合成糖基磷脂酰肌醇聚糖(GPI)锚。GPI锚的功能是将一些细胞表面分化抗原连接在细胞膜上。因此,通过检测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的表达,即GPI锚是否缺失可考察PIG...
栾洋曹易懿奚晶石欧敏马雷雷
关键词:吸烟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双端测序重叠片段和DNA双链互补片段的超低频突变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端测序重叠片段和DNA双链互补片段的超低频突变检测方法,包括选择不依赖于PCR扩增的方法构建DNA文库,结合使用TE缓冲液、缩短片段化时间进行基因组DNA片段化和使用特异性酶末端修复减少测序错误,缩...
尤馨悦铃木孝昌栾洋奚晶曹易懿
一种检测人外周血红细胞PIG-A基因突变的流式细胞术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人外周血红细胞PIG‑A基因突变的流式细胞术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该流式细胞术方法包括血液样本采集,血液样本保存,血液样本抗体孵育,流式细胞仪对红细胞进行检测获取PIG‑A基因突变频率,数...
曹易懿栾洋奚晶尤馨悦张新宇
肝脏P450酶代谢对苯并芘遗传毒性的影响
【目的】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活环境中的多环芳烃类致癌物。目前认为其主要致癌机制是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活化生成的BaP-7,8-diol-9,10-epoxide(...
曹易懿马雷雷奚晶栾洋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酶遗传毒性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