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辉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罗格列酮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动脉壁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SG)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动脉壁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上调、Ⅰ型和Ⅲ型胶原沉积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博莱霉素(BLM)+生理盐水(NS)组(n=21)、BLM+RSG组(n=9)、NS+NS组(n=9)和NS+RSG组(n=9)。气管内一次性滴注BLM(5mg/kgbw),RSG灌胃(3mg/(kg.d),14d)。整体实验,气管滴注后第14天观察;离体实验,气管滴注BLM后第14天,分离大鼠的肺动脉,并用RSG培养液和单纯培养液孵育(37℃,5%CO2,24h)。结果:在整体水平,与对照大鼠相比,BLM模型大鼠肺动脉壁的CTGF免疫阳性表达增强,CTGF蛋白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Ⅰ/Ⅲ胶原比值均增高(均P<0.05);RSG能阻止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P<0.05);在离体水平,RSG能阻止BLM模型大鼠肺动脉壁CTGF的上调(P<0.05),但对Ⅰ型和Ⅲ型胶原沉积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RSG能直接作用于肺动脉壁,阻止肺纤维化大鼠肺动脉壁CTGF的上调,这可能是其减轻动脉壁结构重塑的机制之一。
- 崔茂香陈晓玲陈超胡晓杰金辉
-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肺纤维化博莱霉素
- 肺癌患者的舌尖微循环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舌尖微循环变化规律。方法:采用XW-B-3型微循环显微镜检查仪,观察了14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舌尖微循环的变化情况,并与3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肺癌组患者的微血管数、上皮层厚度、管袢清晰度、袢周异常、血流状态、微血管状态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癌患者多表现为微血管数明显减少,上皮层厚度变薄,管袢模糊,袢周痉挛和模糊,血流呈虚线或断线状,微血管为以出血和渗出为主。结论: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舌尖微循环障碍。
- 周俊琴周亚丝金辉
- 关键词:恶性肿瘤肺癌舌微循环
- 雾化吸入氨基胍防止肺纤维化大鼠肺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上调被引量:4
- 2009年
- 本研究观察了雾化吸入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博莱霉素(bleomycin,BLM)所致肺纤维化大鼠肺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growth factor,CTGF)上调的影响。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BLM复制肺纤维化动物模型,以气管内滴注等容积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作对照。在气管滴注BLM后第1天至第30天期间,给大鼠雾化吸入AG(2mmol/L、10mmol/L或50mmol/L,5min/次,一天两次),以雾化吸入NS作对照。采用硝酸还原法、氯胺-T法、Masson染色法、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出肺血浆NO2-/NO3-含量(代表NO含量)、肺羟脯氨酸含量、肺胶原纤维含量以及肺CTGF蛋白和mRNA含量。结果显示:气管滴注BLM后第14天大鼠出肺血浆中NO2-/NO3-含量、气管滴注BLM后第30天大鼠的肺羟脯氨酸含量、肺胶原纤维含量、肺CTGF蛋白和mRNA水平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大鼠(均P<0.01);上述指标均在雾化吸入10mmol/L和50mmol/L AG后有所改善(出肺血浆中NO2-/NO3-含量P<0.01,其余均P<0.05)。以上结果表明,AG能有效地防止肺纤维化大鼠肺内CTGF的上调,这可能是其防止肺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机制之一。
- 郭红陈晓玲陈超金辉李淑琴
- 关键词:氨基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博莱霉素纤维化
- 舌微循环检测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概况被引量:1
- 2012年
-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其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调节回心血量,如果微循环发生障碍,将会直接影响器官的生理功能。舌诊是中医诊断学重要的诊断方法,中医学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开窍于舌,因此观察舌的微循环状态既可认识局部变化又可追溯全身状态。现就近几年舌微循环检测技术在中医临床中的研究应用综述如下。
- 周亚丝金辉周俊琴
- 关键词:舌诊中医诊断学
- 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 2009年
- 龚志刚李赫楠金辉龚翠
- 关键词:胃肿瘤癌前状态中医药疗法针灸疗法
- 雾化吸入氨基胍对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氨基胍(AG)对博莱霉素(BLM)诱导的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博莱霉素+生理盐水(BLM+NS)组、博莱霉素+AG低剂量组(BLM+10mmol/L AG组)、博莱霉素+AG高剂量组(BLM+50 mmol/L AG组)和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NS+NS组)。气管内一次性滴注BLM(5 mg/kg)或等体积NS的当天,给大鼠雾化吸入生理盐水(NS),10 mmol/L AG或50 mmol/L AG,每次5 min,每日2次,持续30 d。检测肺动脉血NO2-/NO3-含量、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肺动脉血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与对照大鼠相比,气管内滴注BLM后第14 d,肺动脉血NO2-/NO3-含量明显增高(P<0.01),气管内滴注BLM后第30 d,大鼠的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增高(P<0.05),肺泡炎分级增加(P<0.01),肺动脉血中LPO含量增高(P<0.01)。上述指标均在雾化吸入10 mmol/L和50 mmol/L AG后有所改善(P<0.01,P<0.05,P<0.05,P<0.01)。结论:雾化吸入AG对BLM诱发的肺纤维化有防治作用;此作用与其阻止肺内氧化损伤有关。
- 郭红陈晓玲陈超金辉艾洁
- 关键词:氨基胍雾化吸入肺纤维化博莱霉素脂质过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