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障
  • 5篇白内障
  • 3篇术后
  • 3篇近视
  • 3篇高度近视
  • 2篇晶状体
  • 2篇超高度近视
  • 2篇超声
  • 2篇超声乳化
  • 1篇眼病
  • 1篇英文
  • 1篇摘除
  • 1篇摘除术
  • 1篇上皮
  • 1篇视觉质量
  • 1篇手术
  • 1篇术后干眼
  • 1篇退行性
  • 1篇内障摘除术
  • 1篇年龄

机构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俞晓宇
  • 4篇赵云娥
  • 3篇王丹丹
  • 2篇郑宇曦
  • 1篇常平骏
  • 1篇廉恒丽
  • 1篇林磊

传媒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轴性高度近视白内障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屈光预测准确性的对比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轴性高度近视(眼轴≥26mm)合并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行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屈光误差,比较其屈光预测准确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白内障合并轴性高度近视患者63例(63眼),根据患者意愿对32例行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传统组),对31例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飞秒组)。记录2组患者预期术后屈光状态.实际术后1、3个月屈光状态以及2组视力情况,计算2组屈光误差(术后实际等效球镜度与预测屈光度的差值)和平均绝对屈光误差(术后实际等效球镜度与预测屈光度差值的绝对值)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2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年龄、眼压、眼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和3个月2组间的屈光误差、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MAE)、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共有16眼(25%)MAE超过1.0D。术后3个月时2组的屈光误差及MAE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较传统手术方式在术后屈光度误荠及术后矫TF视力上无明昂优势.
郑宇曦丁锡霞王丹丹俞晓宇赵云娥
关键词:白内障近视退行性飞秒激光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与其晶状体区域密度的相关性(英文)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证实Petacam系统与OQASII视觉质量分析仪作为白内障客观分析仪器和帮助选择手术时机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排除角膜及眼底疾病,主觉验光后充分散瞳,接受OQASII视觉质量分析仪测量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及视觉质量指标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MTF cut-off)值。用Pentacam系统检查测量瞳孔区前皮质、核及后囊下各区域密度。分析所得各项参数结果的相关性,并构造各个区域晶体密度与最佳矫正视力、OSI及MTF cut-off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纳入患者69例共108眼。晶状体皮质及核的最大及平均密度均与最佳矫正视力、OSI及MTF cut-off值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且与OQAS所测得的OSI及MTF的相关性更大。通过分析所得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OSI是与密度相关性最大的指标,且最大密度值在各方程中占最大的影响;对于OSI和MTF,晶体核的最大密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在MTF和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中,皮质的混浊也占较大的比例。结论:晶体的前后皮质及晶体核,晶体任何区域的混浊都影响着视觉质量和视力。晶体核的密度在对OSI和MTF的影响中最大,皮质次之。OQASII视觉质量分析仪可以作为混合性白内障客观分析仪器,其所测得的OSI是对晶体密度改变最敏感的指标,可作为辅助诊断白内障和选择手术时机的重要工具。
俞晓宇丁锡霞李璋亮林磊赵云娥
关键词:白内障视觉质量
角膜保护剂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 研究白内障术中应用角膜保护剂对术后干眼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79例(90眼)入组患者随机分为Croma角膜保护剂组、平衡盐溶液(BSS)组、国产眼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组,术前及术后1、7、30 d检查泪膜客观散射指数(OSI)、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CFS)、SchirmerⅠ 试验(SIt)、主观眼表疾病指数(OSDI).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组间OSI、SIt在术后1、7、3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术后1、7、30 d BSS组OSI高于Croma组而SIt低于Croma组(P〈0.05);术后7、30 d HPMC组SIt值低于Croma组(P〈0.05).3组各指标整体变化趋势相同;3组BUT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SS组术后各时间点SIt一直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OSI变化幅度(OSI-A)明显增加(P〈0.05),术后7 d OSDI较大幅度上升(P〈0.05),术后30 d CFS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MC组术后1 d SIt及OSI-A均有明显变化(P〈0.05),而Croma组则始终变化曲线平缓,术后HPMC组与Croma组CFS和OSDI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oma角膜保护剂与国产眼用HPMC对于缓解白内障术后干眼有一定效果:术后泪液及角膜上皮的改变、主观不适较少,且Croma角膜保护剂的效果更显著.
俞晓宇王丹丹常平骏谢佳璐李璋亮廉恒丽赵云娥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干眼病泪液分泌
超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变化及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研究超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直径、面积及IOL偏心量、倾斜角的改变。方法选择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62例(90眼,眼轴〉27mm)为超高度近视组,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55例(90眼,22mm≤眼轴≤24mm)为正常眼轴组,均行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术后1~3、3~6和6~12个月时(每个阶段均30眼)散瞳后拍摄眼前节彩照,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成像系统采集Scheimpflug图像,通过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前囊口直径、面积及IOL的偏心量、倾斜角和术后房水深度(PAD)。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前囊口形态和IOL稳定性。结果 (1)与正常眼轴组比较,超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1~3个月PAD加深,IOL倾斜角加大(t=3.544、2.380,P〈0.01或0.05);术后3~6个月PAD加深、IOL倾斜角加大,晶状体前囊口面积缩小、平均直径缩短(t=3.390、2.107、-2.186、-2.009,P〈0.01或0.05);术后6~12个月PAD变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高度近视组患者前囊口面积进一步缩小、水平径及平均直径缩短,IOL倾斜角变化减小(t=-2.652、-2.989、-2.628、0.463,P〈0.01或0.05)。(2)术后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正常眼轴组前囊口形态及IOL稳定性改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时的IOL倾斜角较术后1~3及3~6个月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前囊口更容易发生收缩,且水平方向收缩程度更加明显,容易引起IOL倾斜角及PAD的改变。
王丹丹郑宇曦俞晓宇赵云娥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晶体囊
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及人工晶体的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超高度近视患者与正常眼轴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前囊口收缩和IOL稳定性的情况。  前瞻性研究前囊全方位抛光对超高度近视患者屈光状态、前囊口形态及人工晶体稳定性的影响。  ...
俞晓宇
关键词:超高度近视人工晶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