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刀联合痔上黏膜次全吻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比较电刀联合痔上黏膜次全吻合术与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肛肠科就诊的环状混合痔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刀联合痔上黏膜次全吻合术,对照组采用PPH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指数、术后肛门坠胀感、吻合口狭窄、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肛缘水肿和术后尿潴留、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疼痛、肛门坠胀感及术后预防吻合口狭窄方面优于对照组,术后治疗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刀联合痔上黏膜次全吻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
- 沈庆波陈丽娜袁可冯欣裴熹雷银福
-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电刀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瘤消融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影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瘤消融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因子宫腺肌瘤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治疗消融率,根据治疗消融率分为A、B两组,A组(消融率>50%)患者55例,B组(消融率≤50%)患者22例,比较两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影响子宫腺肌瘤消融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肌瘤位置、年龄、是否出现团块、腹壁瘢痕、腺肌瘤位置的患者子宫腺肌瘤消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治疗强度的子宫腺肌瘤消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消融率与肌瘤直径、治疗强度密切相关,肌瘤位置对消融率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年龄、是否出现团块、腹壁瘢痕、腺肌瘤位置均对子宫腺肌瘤消融率无影响。结论子宫腺肌瘤的治疗强度、大小、位置均会对消融产生影响,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能够提高消融率,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 冯欣窦曦沈庆波
-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腺肌瘤影响因素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肌瘤剥除术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乐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手术,治疗组开展高强度聚焦超声无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经量恢复正常时间、手术切除时间、炎症反应、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炎症反应、生存质量、经量恢复正常时间、手术切除时间方面的改善及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后患者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明显提升,炎症反应得到控制,不良反应及术后复发率降低,手术效果确切。
- 冯欣窦曦沈庆波
- 关键词: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
- 三种术前阴道准备方法预防子宫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三种术前阴道准备方法预防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乐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A组58例为碘伏原液组,B组61例为臭氧组,C组61例为甲硝唑片+生理盐水组,均于术前1 d及术前当日擦洗阴道,对比三组患者术后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住院时间。结果:B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天和第6天B组的WBC、N、hs-CRP和PCT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体温比较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前用超声波臭氧妇科治疗仪进行阴道准备,可以降低患者术后WBC、N、hs-CRP和PCT指标,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梁琼华闵爱萍冯欣罗晓廖碧英谢霞
- 关键词:医院感染术前阴道准备子宫切除
- 伏气学说与银屑病新探被引量:6
- 2017年
-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今中西医治疗银屑病的手段虽有效,但仍无法彻底避免复发,治疗的难度仍然存在。中医伏气学说萌芽于黄帝内经,后世历代医家均对其有所发展,尤其是明清时期温病学家将伏气学说与温病紧密联系,极大推动了伏气学说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对银屑病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中医药继续在临床中有效实践,越来越多中医工作者注重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现代疾病的诊疗,以更好发挥中医治疗的优势。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伏邪致病与多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相似之处,故从银屑病的基本特征、现代治疗共识出发,探讨伏气学说指导下的银屑病的中医发病机制。
- 周丽君冯欣
- 关键词:伏气学说伏邪银屑病发病机制
- 乐山市汉族女性MTHFR和MTRR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针对乐山市汉族女性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叶酸代谢关键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的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以孕期保健的307名汉族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采集口腔黏膜上皮脱落细胞,抽提基因组DNA,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THFR C677T、A1298C和MTRR A66G基因多态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入组对象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符合遗传平衡。(2)汉族女性MTHFR 677CC、CT及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5.5%、48.9%及15.6%,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9.9%、40.1%;MTHFR 1298AA、AC及CC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4.5%、31.6%及3.9%,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0.3%、19.7%;MTRR 66AA、AG及GG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4.4%、39.4%及6.2%,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1%、25.9%。(3)汉族女性MTHFR C677T和A1298C两位点连锁有6种组合,频率最高的是CT/AA(33.9%),没有CT/CC、TT/AC和TT/CC组合。两位点间存在完全连锁不平衡(D'=1.0,r^(2)=0.164)。结论获取乐山市汉族女性MTHFR和MTRR基因多态性的群体遗传学特征。
- 闵爱萍罗晓冯欣万晓丽胡季芳鲁衍强杨琦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 不同引流切口大小在复杂性肛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不同引流切口大小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为小切口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为大切口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分泌物、引流条拆除时间、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疼痛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分泌物比较,其中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伤口分泌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伤口分泌物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伤口分泌物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两组患者切口分泌物明显减少时,拆除浮线引流条,观察组患者拆除引流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月,观察组复发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对口引流为小切口疗法,大切口疗法效果较好,能够明显降低复杂性肛瘘的复发率。
- 沈庆波冯欣裴熹陈丽娜雷银福
-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复发率对口引流
- 100例稽留流产的病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稽留流产的病因。方法收集100例稽留流产的胚胎或绒毛组织行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导致稽留流产原因。结果100例样本中染色体数目异常52.0%,结构异常2.0%;染色体非整倍体率为96.3%(52/54),以染色体结构重复为主,缺失次之;夫妻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胚胎染色体异常为18.5%(10/54);微重复(<10 Mb)占16.7%(9/54);拷贝数变异(CNV)84例,致病CNV有65个(占77.4%)。在其他影响因素中,以病原微生物感染、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较多。结论稽留流产最常见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
- 闵爱萍许洪梅冯欣罗晓梁琼华
- 关键词:稽留流产染色体高通量测序技术
- 维生素A、E水平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血液中维生素A、E含量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和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78例,根据病情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33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5例,另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正常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三组研究对象血清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血清维生素A、E的浓度,采用湿化学法检测尿蛋白和肝肾功。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含量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维生素E含量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E含量异常与子痫前期存在直接相关关系。结论妊娠期维生素A、E异常是导致子痫前期的因素之一,重视孕期维生素A、E水平监测,及时合理正确补充有望成为子痫前期孕妇的辅助治疗方法。
- 闵爱萍罗晓冯欣张惠林许洪梅喻云倩梁琼华
- 关键词:子痫前期维生素A维生素E妊娠孕期保健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采用Rev 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4篇进入meta分析,均为中西医结合与单用西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较单用西药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优于单用西药(P<0.000 01)。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 冯欣沈庆波周丽君杨怡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中西医结合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