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娟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2篇细胞
  • 2篇近视
  • 1篇单纯疱疹
  • 1篇单纯疱疹性
  • 1篇单纯疱疹性角...
  • 1篇蛋白
  • 1篇电图
  • 1篇多焦
  • 1篇多焦视网膜
  • 1篇多焦视网膜电...
  • 1篇源性
  • 1篇神经纤维
  • 1篇神经纤维层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视网膜电图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强薇
  • 4篇张小娟
  • 2篇夏丽坤
  • 2篇陈晓隆
  • 2篇张帆
  • 1篇刘鹤南

传媒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回顾分析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01-01/2016-01-01于我院就诊的超高度近视合并RRD的患者47例47眼,并于我院行巩膜外加压术,玻璃体切除(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硅油填充术,或玻璃体腔注气术,回顾分析术后6mo内患者的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裂孔闭合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6mo时行PPV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视力提高者24眼(71%);单纯行巩膜外加压术的患者视力提高8眼(73%)。统计学检验可见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尤其PPV联合硅油填充,但单纯行巩膜外加压术患者视力在本研究中经统计学检验显示无明显意义。PPV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术后高眼压及复视等术后并发症较其他术式更多。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对术者临床经验及手术要求极高,需要术者根据视网膜裂孔的大小、位置及视网膜脱离范围选择不同的术式,及时恰当处理术后并发症,以争取患者术后裂孔最大程度的闭合、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张小娟曹楠珏强薇陈晓隆
关键词:超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术玻璃体切除术
近视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被引量:3
2017年
近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眼科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眼部健康。目前,很多研究者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测量近视的视网膜结构变化,视网膜结构变化则是由屈光增加引起的眼轴增长导致的。另外,人们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进行视网膜功能的测量。全局闪光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f-ERG)可以同时测量视网膜内层和外层的功能。有些研究者在同一个研究中联合应用OCT和mf-ERG,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近视引起的结构与功能变化的联系。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强薇张小娟曹楠珏张帆夏丽坤
关键词:近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多焦视网膜电图
水通道蛋白1和4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是5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DR早期微血管细胞受到损害,微血管扩张、渗漏,形成微血管瘤,随后微血管闭塞,形成无灌注区,最终视网膜缺血缺氧形成新生血管,进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随着病情加重,将造成纤维血管膜的形成、视网膜前膜的纤维化加重,最终将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近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导致视网膜内外屏障破坏,诱发视网膜水肿,参与新生血管形成,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
张小娟曹楠珏强薇陈晓隆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4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免疫调节因子IL-12A与microRNA-21靶向作用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寻找一种可同时调控白细胞介素-12A(IL-12A)等多个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免疫调节因子的microRNA(miRNA)。鉴定miRNA与IL-12A等免疫调节因子的靶向调控作用并预测其在HSK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93T人胚肾细胞等培养材料进行实验。实验主要包括运用Target Scan v7.1、miRanda v2010、miRBase v2014及miRTar Base v6.0数据库进行多个免疫调节因子的miRNA预测,寻找共同的miRNA;运用miRBase数据库对各物种miR-21序列进行对比;通过RGator v3.0数据库分析hsa-miR-2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数据库检索,找出尚未验证的hsa-miR-21候选靶基因进行结合位点验证;通过构建IL-12A的3'-非翻译区(UTR)野生型及突变型载体质粒,将相应的质粒与hsa-miR-21模拟物转染到293T细胞中;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萤光素酶活性,初步验证两者的靶向结合作用;运用以上数据库进行hsa-miR-21的候选靶基因预测,得出候选靶基因集合;对候选靶基因集合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并预测hsa-miR-21在HSK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通过以上数据库检索,发现hsa-miR-21是可以同时调控以上多个HSK免疫调节因子的miRNA,且各物种miR-21的序列基本一致。研究发现IL-12A是尚未验证的候选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表明hsa-miR-21能够靶向作用于IL-12A的3'-UTR(t=-24.43,P<0.05),初步证明两者有靶向结合作用。结合数据库筛选出hsa-miR-21的候选靶基因共609个,其基因功能主要富集于调节细胞、细胞蛋白质代谢等过程(P<0.05),并涉及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单纯疱疹感染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及多种癌症通路(P<0.05)。研究结果表明,hsa-miR-21可能通过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27个靶基因、单纯疱疹感染通路中的19个靶基因、TNF信号通路中的15个靶基因及NF-κB信号通路中的10个靶�
曹楠珏夏丽坤强薇张小娟张帆刘鹤南
关键词:MICRORNA-21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生物信息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