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磊
- 作品数:12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在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后的应用及价值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很高的复发和进展风险。明确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IAC)经尿道电切术后辅助措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该类患者38例,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术后规律膀胱灌注治疗(卡介苗或表柔吡星/吡柔吡星),根据是否接受IAC分为IAC组及对照组。IAC组在电切术后2周内接受第1疗程IAC,再间隔3~4周行第2疗程IAC,化疗方案:顺铂60 mg/m2,吡柔比星25 mg/m2。术后随访指标包括无复发生存时间、随访期间进展率及切除膀胱率等。结果IAC组12例,对照组26例,平均随访时间(30.1±12.4)个月。IAC组与对照组在主要观察指标上的比较如下:无复发生存时间(20.3±14.1)个月比(8.9±7.2)个月,(P=0.002),1年无复发生存率66.7%比26.9%,(P=0.02),2年无复发生存率33.3%比7.7%,(P=0.07),随访期间进展率33.3%比46.2%,(P=0.46),切除膀胱率25.0%比46.2%,(P=0.21)。结论对于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经尿道电切术后辅助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有助于延缓疾病的复发。
- 汪磊陈佳李志虎王刚果宏峰张侃玺何山李宁忱
- 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
- 全息影像在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引导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9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10例行全息影像引导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0.9±10.3)岁。PSA中位值15.1(6.02~1110.14)ng/ml。前列腺MRI检查PI-RADS评分均≥3分,可疑靶病灶数量(1.4±0.5)个。患者取轻度截石体位,会阴部和下腹部皮肤粘贴定位贴,行泌尿系CT检查。将CT和MRI检查数据分别制作为全息影像模型并融合为完整模型,针对靶病灶规划穿刺路径。穿刺时患者取与CT检查相同体位,术者佩戴混合现实头戴式显示器(HoloLens眼镜),利用皮肤定位贴进行全息模型与真实人体的视觉配准。然后在虚拟穿刺路径引导下置入穿刺活检枪,到达预定深度后击发,置入经直肠超声明确穿刺针位置,通过超声与MRI图像比对判断穿刺的客观准确性。如首次击发判断为欠准确,允许调整角度后补充击发1次。全息影像引导穿刺完成后,行认知融合靶向穿刺及12针系统穿刺,分别计算3种穿刺方式的阳性针数比例。结果本组10例穿刺均顺利完成,共行全息影像靶向穿刺16针,认知融合靶向穿刺28针,系统穿刺116针。全息靶向穿刺首次击发的客观准确率为68.8%(11/16),补充击发后的准确率提升为87.5%(14/16)。全息影像靶向穿刺、认知融合靶向穿刺、系统穿刺的阳性针数比例分别为56.3%(9/16)、42.9%(12/28)和19.8%(23/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主观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全息影像模型有助于提高术者对病灶的空间认识,术中全息配准和引导穿刺的满意度分别为90%和60%。本组10例均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全息影像引导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具有可行性,且有较好的客观准确性,穿刺阳性针数比例优于系统穿刺。
- 汪磊赵子臣果宏峰那曼丽李梦参王义李宁忱那彦群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三维可视化技术前列腺穿刺
- 后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复杂肾肿瘤被引量:1
- 2020年
- 肾脏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3%,欧美国家发病率高于亚非等发展中国家[1],我国2011年肾细胞癌发病率约为3.35/10万[2]。肾肿瘤中约10%为良性,以错构瘤最常见,其手术方法与肾恶性肿瘤大致相同。传统手术方式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和肾部分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PN),但对靠近肾门、解剖复杂的肿瘤,倘若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孤立肾、严重内科合并症等特殊情况,上述传统手术则存在较高风险,所以近年来各种消融治疗方法作为更广义上的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逐渐被泌尿外科医生关注[3]。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自2014年开展后腹腔镜超声引导下的肾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本文对这一术式治疗复杂肾肿瘤展开介绍。
- 纪翔王义周哲赵子臣果宏峰王刚张志宏晋连超孙国锋赵文锋汪磊贺利军李宁忱那彦群
- 关键词:肾肿瘤微波消融后腹腔镜超声引导
- 长链非编码RNA DUXAP9、DUXAP10和LINC01296在膀胱癌细胞系中的特异性高表达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寻与膀胱癌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并明确它们在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状况。方法:用lncRNA双通道表达谱芯片分析4对尿路上皮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尿路上皮的lncRNAs表达差异,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候选lncRNAs,并在膀胱癌细胞系(T24,RT4,BIU-87,EJ)、正常细胞系和其他肿瘤细胞系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Real-time PCR)进行验证。结果:根据芯片结果,挑选候选lncRNAs共6条,包括DUXAP9、DUXAP10、LINC01296、UCA1、PVT1、MEG3,进行细胞系表达验证。DUXAP9、DUXAP10和LINC01296在膀胱癌细胞系中显著特异性高表达。UCA1在胰腺癌、膀胱癌和肝癌各细胞系中均高表达,PVT1在膀胱癌细胞系中未见特异性高表达,MEG3在膀胱癌细胞系表达亦不高。结论:我们首次报道了DUXAP9、DUXAP10和LINC01296在膀胱癌细胞系中特异性高表达状况,与已报道的UCA1、MEG3、PVT1相比,这三个lncRNAs可能具有更好的膀胱癌特异性。
- 秦英超汪磊宫雁冰纪翔王刚孟军杨冰苑学礼李宁忱那彦群
-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膀胱癌
- 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
- 2018年
-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器官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且其具有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以及术后易复发等特点,因此对其病因、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的研究及阐明,将有力地促进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细胞中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占RNA总量的98%。lncRNA具有与mRNA相似的结构,经过转录后加工,也具有polyA尾巴和启动子结构,但是由于序列中缺少开放阅读框,而不参与或很少参与蛋白质编码。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lncRNA在多个层面上参与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等重要生命活动过程的调控,并与人类的重大疾病尤其是肿瘤密切相关。相关的研究表明,lncRNA参与靶基因的表达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lncRNA在膀胱癌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综述。
- 王小飞汪磊李宁忱
-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膀胱癌
- 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联合新辅助雄激素剥夺治疗cT3N0M0期前列腺癌的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联合新辅助雄激素剥夺治疗c T3N0M0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与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cT3N0M0期前列腺癌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术中均行闭孔淋巴结活检术,术后根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采用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和外放疗。结果患者手术用时160~240min,平均189.3min。出血量50~480ml,平均112ml。均未输血。术毕患者完全清醒,均回普通病房。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5.4天,尿管留置时间平均21.7天。无发热及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均为前列腺腺癌,累及左右侧叶和尖部,癌延伸及前列腺包膜外,累及精囊7例,切缘未见癌。左侧闭孔淋巴结1~6个/例,右侧闭孔淋巴结1~4个/例,均未见癌。分期:T3aN0M022例,T3bN0M07例。Gleason评分同术前穿刺标本评分。随访6~32个月,平均18.1个月。无失访,均存活。术后PSA复发9例,采用雄激素剥夺治疗6个月+外放疗66Gy。至随访截止时间,均无瘤存活。结论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新辅助雄激素剥夺治疗cT3N0M0期前列腺癌可行性较高,控瘤效果较好,对术后PSA复发的患者采用辅助雄激素剥夺和外放疗依然能达到较满意的结果。
- 潘东亮张录芳杨冰周哲晋连超汪磊李宁忱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腹腔镜外放疗
- 老年男性留置导尿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留置导尿患者尿动力检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497例6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留置导尿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相关资料。将497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60~69岁组114例、70~79岁组220例,80~111岁组163例;根据留置导尿时间分为1~2周组262例、2~4周组47例、4周以上组188例。观察各组患者留置导尿的原因和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肌力等。结果老年男性留置导尿的原因以急性尿潴留较多见(55.1%,274例),最常见的诊断为前列腺增生(90.3%,449例);χ2值分别为1.606、0.199、2.477,均P>0.05)。留置尿管时间1~2周、2~4周、4周及以上组患者膀胱出口梗阻分别为56.9%(149/262)、55.3%(26/47)、42.6%(80/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5,P<0.05);逼尿肌无收缩分别为15.6%(41/262)、12.8%(6/47)、29.8%(56/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19,P<0.01)。不同年龄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膀胱出口梗阻是引起老年男性留置导尿的主要原因,留置导尿1~2周后可行尿动力学检查;年龄对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导尿时间长短无明显影响;留置导尿时间对逼尿肌肌力正常和逼尿肌肌力弱患者的尿动力学诊断影响不大;留置导尿时间4周以上,逼尿肌无收缩的可能较大。
- 赵文锋果宏峰金石华汪磊李宁忱
- 关键词:导尿管插入术尿动力学
- 前列腺尖部区域全息影像三维重构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尖部区域全息影像精细建模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13例行全息影像建模及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1.0±4.7)岁,PSA中位值17.4(6.19,159.6)μg/L。获取患者术前多参数MRI的DICOM数据,在冠、矢、轴三面实时比对下,精细分割、重构前列腺尖部形态及尿道外括约肌复合体。将尖部分为1型尖锐型、2型前唇突出型、3型后唇突出型和4型圆钝型,测量括约肌复合体的总长度和外露长度。尿道外括约肌复合体外露长度≤11.5mm或外露比例≤60%被定义为尿控高风险。尖部存在肿瘤病灶者均定义为尖部瘤控高风险,同时伴有不良尖部形态(1型)或癌灶侵及尖部包膜者定义为极高风险。术前根据尿控及瘤控风险制订个体化尖部处理策略,术中利用全息影像-内镜图像融合系统引导手术实施。结果:13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7±43)min,pT分期在T3a~T4者7例。尿道外括约肌复合体总长度为(17.1±3.5)mm,外露长度为(12.2±2.6)mm,外露比例为(72.4±12.8)%。尖部形态为1~4型者分别为2例、2例、4例和5例。术前经全息影像评估为尿控低风险者7例,高风险者6例,术后6个月尿控恢复率分别为6/7(85.7%)和1/6(16.7%),术后12个月尿控恢复率分别为7/7例(100%)和5/6(83.3%)。术前评估尖部瘤控为低风险者3例,高风险者8例,极高风险者2例,术后病理证实的尖部切缘阳性率分别为0/3(0%),3/8(37.5%)和2/2(100%)。结论:全息影像精细重构前列腺尖部区域,有助于预估尿控和瘤控风险,为术中精细操作提供帮助。
- 汪磊高鹏飞李梦参李晓建赵子臣朱刚李宁忱那彦群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尿道括约肌数据可视化
- 全息影像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前规划和辅助穿刺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应用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前规划及术中辅助穿刺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30例行全息影像辅助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3.6±11.9)岁,S.T.O.N.E结石评分为7分(5~10)。术前一周内行手术体位下泌尿系增强CT扫描,使用体位垫、定位贴及呼吸控制。将CT检查数据制作为全息影像模型并针对目标肾盏规划穿刺路径,术前行认知手术模拟以预估清石范围并制作经穿刺路径的“模拟超声截面图像”。术中患者取与CT检查相同体位,采用混合现实头戴式显示器模式或平面查看器模式,将全息影像用于辅助术者在超声下准确、快速识别目标肾盏及明确皮肤穿刺点,进而按术前的计划实施超声引导下的精准穿刺。对手术相关数据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本组30例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总时间及穿刺耗时分别为(93.3±32.6)min及(8.5±3.6)min。穿刺通道数目为1个(1~3),穿刺尝试次数为1次(1~3),实际穿刺通道与规划的吻合率为97.1%(34/35),完全清石率为93.3%(28/30),Clavien-Dindo并发症Ⅰ级、Ⅱ级和Ⅲ~Ⅴ级者分别为7例(23.3%)、3例(10%)和0例。结论:全息影像应用于PCNL术前规划和术中辅助穿刺具有可行性,术中通过与超声结合的多模态方式,有助于经皮肾通道的准确建立和避免严重并发症。
- 汪磊王刚赵子臣刘坤杨宏伟那曼丽李晓建潘东亮李宁忱那彦群
- 关键词: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 多发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行减瘤性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探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在多发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转移灶减少或消失的患者中,减瘤性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CRP)的安全性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多发转移性前列腺癌行辅助治疗后转移灶减少或消失,且在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之间行腹腔镜CRP手术的患者共6例,随访截止至2020年6月。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行筋膜外途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记录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引流时间、术后Gleason评分、T分期、淋巴结阳性、切缘阳性、术后1个月及1年尿控、术后1个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随访时间、目前PSA、以及是否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PSA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术后均顺利拔管出院。术后病理局部晚期(≥T3b)患者达50%;33.3%的患者术后淋巴结阳性及切缘阳性;83.3%的患者术后1年达到尿控;平均随访29.5个月,有1例患者发展为CRPC。除病例3术前及术后PSA均为0外,其余5例患者术后1个月PSA均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9,P=0.043)。结论对于新辅助治疗后转移灶减少或消失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选择合适的病例,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减瘤性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具有安全性;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能否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 周哲晋连超杨冰汪磊潘东亮张志宏贺利军王义李宁忱
- 关键词:新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