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实

作品数:37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军总医院创新培育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2篇椎间盘
  • 10篇骨折
  • 7篇腰椎
  • 7篇髓核
  • 6篇椎间盘突出
  • 6篇颈椎
  • 6篇干细胞
  • 4篇影像学
  • 4篇疲劳骨折
  • 4篇骶椎
  • 4篇细胞
  • 4篇股骨
  • 4篇分化
  • 3篇钉道
  • 3篇腰椎间盘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腰骶
  • 3篇腰骶移行椎
  • 3篇移行椎
  • 3篇影像

机构

  • 34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37篇程实
  • 28篇何勍
  • 27篇侯黎升
  • 26篇白雪东
  • 23篇阮狄克
  • 13篇葛丰
  • 10篇李海峰
  • 7篇王静
  • 4篇王德利
  • 4篇林建宁
  • 4篇郭子明
  • 3篇李欢迎
  • 3篇陈佳海
  • 2篇刘玥
  • 2篇文天用
  • 2篇刘娅
  • 2篇吕游
  • 1篇李超
  • 1篇李威
  • 1篇李丹丹

传媒

  • 6篇实用骨科杂志
  • 5篇临床骨科杂志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颈腰痛杂志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1
  • 14篇2018
  • 16篇2017
  • 5篇2016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低氧共培养条件下对髓核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7年
背景: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髓核(NP)细胞共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条件下的干细胞向NP细胞表型的分化。一些研究表明,在动物试验中干细胞影响退变的NP细胞。少有研究人BMSCs对NP细胞的影响,特别是在低氧条件下。目的:建立同一患者的BMSCs和NP细胞的共培养模型,探讨在低氧环境下BMSCs对NP细胞的生物学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患者的NP细胞和BMSCs。并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NP细胞单独培养组,B组为NP细胞与BMSCs共培养组。两组细胞均连续培养14 d。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形态及数量,用流式细胞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细胞死亡。用细胞计数kit-8试剂盒(CCK8)评估细胞增殖,进一步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外基质(ECM)和NP细胞特殊表型的标记的表达。结果:培养14 d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单独培养组可见NP细胞贴壁和延伸,NP细胞的数量比培养前多。在共培养组,NP细胞形态是纺锤形,贴壁、延伸比单培养组好,NP细胞的数量远远超过培养前,并且多于单独培养组。CCK8检测表明,培养14 d后,与单独培养组相比,共培养组的NP细胞更多(P<0.05),单独培养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共培养组(P<0.05)。在低氧和与BMSCs共同培养条件下,蛋白多糖(AGG)、胶原Ⅱ(COL2),SOX-9,角蛋白19(KRT19),碳酸酐酶Ⅻ(CA12)和低氧诱导因子(HIF)表达增加。RT-PCR检测表明这些基因和蛋白的合成、分泌在与BMSCs共培养的NP细胞组中明显高于NP细胞单独培养组。结论:在体外更接近体内条件的低氧直接共同培养条件下,BMSCs可能会通过调节ECM和调节基因来保护或激活退化的NP细胞。为BMSCs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思路。
季伟李海峰程实陈佳海徐成刘玥何勍阮狄克
关键词:共培养低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核细胞椎间盘细胞治疗
杵状棘突来自L_5棘突与游离S_1棘突骨性融合的影像学证据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国内学者认为,杵状棘突(DSP)是游离S1棘突与L5棘突融合而成,通过X线正位平片可确立诊断。本研究通过影像学及肉眼观察验证该观点。方法收集2004年12月至2016年7月X片检查符合DSP诊断的病例,观察其正侧位片,行CT及MR检查者观察正中矢状位图像,查找反映DSP组成的依据。行手术者肉眼观察。结果 16例符合X片诊断标准,正位DSP下部占据S1椎板中央缺损区,12例在侧位片DSP轮廓呈鱼鳍状,其中7例边缘光滑,4例远端后缘可见一凹痕,1例远端陈旧骨折移位。3例CT扫描者中,2例行矢状面重建,可见X片对应的DSP凹痕区变窄,狭窄区上下有硬化带。3例行MR检查,2例凹痕区T1WI及T2WI呈低信号,硬化带T1WI及T2WI呈高信号,1例凹痕区呈正常棘突间韧带信号。2例手术者中1例在DSP远端背侧辨出凹痕。结论本研究支持DSP由L5棘突及游离S1棘突融合而成的观点。普通平片可确诊DSP。
侯黎升白雪东何勍王静程实吕游
关键词:畸形骶椎影像学诊断
低浓度TNF-ɑ对大鼠髓核基质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能力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目的 阐明退变早期椎间盘内低浓度TNF-ɑ对大鼠髓核基质干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向类髓核细胞分化能力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1)根据团队前期研究结果应用低密度接种法筛选髓核基质干细胞,流式检测干细胞表型,三系诱导检测...
程实林凌瀚应金威王德利阮狄克
关键词:TNF-A增殖分化
MRI发现X线片持续阴性的胫骨疲劳骨折1例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女,40岁,现役军人。体能测试后有小腿近端内侧持续疼痛2周就诊。体能测试前4周开始长跑锻炼.每日跑3.5~4km,偶有右小腿近端不适,
侯黎升白雪东葛丰何勍李海峰程实林建宁阮狄克
关键词:胫骨疲劳骨折MRIX线片假阴性
前路双侧颈椎弓根钉板系统固定的影像学测量
目的 利用CT及核磁横断面图像行距离及角度测量以评价前路双侧颈椎弓根钉板系统(BACPS)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50例男性(37.5±8.6(28~56)岁)下颈椎的横断面CT骨窗图像及其中38例(38.8±7.4(30~...
侯黎升白雪东葛丰何勍阮狄克李海峰程实
关键词:下颈椎
老年女性跟骨衰竭骨折1例报道被引量:1
2017年
应力骨折指由节律性的反复阈值损伤所引起的骨连续性破坏。分疲劳骨折(fatigue fracture,FF)与衰竭骨折(insufficiency fracture,IF)。前者发生于正常骨质,多见于参训的军人及运动员,后者发生于骨矿物质含量减少或弹性降低等异常骨组织,在正常重复应力刺激下发生,一般无明显异常外力,
侯黎升白雪东葛丰何勍阮狄克程实王鹏建陈佳海
关键词:老年女性跟骨骨矿物质含量应力骨折疲劳骨折应力刺激
镁合金表面层状双氢氧化物涂层构建及其治疗骨肉瘤的实验研究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致死率或致残率极高,对社会家庭危害重大。目前临床使用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包括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化疗的保肢治疗方式,但近5年患者总体生存率未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在于术后局部复...
程实
关键词:骨肉瘤植入材料镁合金雷公藤红素
文献传递
TNF-α对大鼠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慢性疾病,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导致这类疾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然而,由于椎间盘退变的具体机制现在仍未完全阐明,目前的治疗手段作用有...
程实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细胞分化核转录因子
胫骨远端解剖型加压接骨板取出时近端锁定螺钉断裂1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anatomically pre-shaped locking compressing plate system,AP-LCP)是传统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ng plate system,LCP)的改进型,理论上,其能自然匹配相应部位的解剖形态,无需术中塑形[1-2]。随着AP-LCP临床应用,发现一些弊端[3],AP-LCP取出困难开始报道。
侯黎升白雪东何勍李海峰程实
关键词:加压接骨板解剖型近端断钉钉道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隐匿不全骨折非手术治疗2例报告被引量:3
2017年
隐匿骨折(OF)指常规X线检查不能发现或疑似但不能明确诊断,需其他特殊检查才能发现的骨折。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脊椎强直后力学特性发生变化,轻微暴力就可能导致其骨折。本院曾收治2例AS并颈椎隐匿不全骨折患者,确诊后给予非手术治疗,未进展到完全骨折。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侯黎升白雪东何勍阮狄克程实
关键词:颈椎脊柱骨折外固定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