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陈剑华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神经脊髓炎
  • 2篇谱系
  • 2篇基因
  • 2篇脊髓炎
  • 1篇蛋白
  • 1篇亚叶酸
  • 1篇亚叶酸钙
  • 1篇叶酸
  • 1篇预后
  • 1篇症状
  • 1篇神经变性
  • 1篇神经退行性
  • 1篇神经退行性疾...
  • 1篇首发
  • 1篇首发症
  • 1篇首发症状
  • 1篇受体
  • 1篇水通道
  • 1篇水通道蛋白

机构

  • 7篇北京丰台右安...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陈剑华
  • 5篇王向波
  • 3篇冯雪丹
  • 3篇马红梅
  • 1篇崔洁
  • 1篇马红梅

传媒

  • 3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成年型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被引量:2
2021年
患者,女,60岁,主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2年余”于2017年11月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双下肢僵硬无力、行走不稳,伴头部不自主抖动。18个月出现四肢末端麻木及前胸部束带感。双下肢无力逐渐进展,6个月前不能站立行走,抬离床面困难,伴小便失禁、言语笨拙。多次就诊于各大医院,行头部及颈胸椎MR平扫示脑内、颈、胸髓内多发异常信号,脑萎缩。
冯雪丹于莎莎张玉靖祖煜高煜陈剑华马红梅王向波
以顽固性呃逆呕吐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26例临床特征及文献回顾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以顽固性呃逆呕吐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26例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26例患者中血或/和脑脊液抗水通道蛋白(AQP-4)均为阳性。23例患者神经性瘙痒、刺痛感,合并颈胸脊髓炎,所有患者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24例患者均使用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冲击治疗,2例使用甲泼尼龙治疗,1例重症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疗效显著。结论NMOSD以顽固性呃逆呕吐为首发临床表现,伴有神经性瘙痒、锥体束征阳性三联征,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可早期诊断,及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激素+抗病毒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抗病毒治疗可预防患者复发。
陈剑华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
^(1)H-MR波谱分析急性期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额叶代谢物变化
2021年
目的采用1H-MR波谱(^(1)H-MRS)观察急性期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双侧额叶代谢物变化及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例急性期抗NMDAR脑炎患者(脑炎组)和20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双侧额叶^(1)H-MRS,获得相应MRS及各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谷氨酸盐复合物(Glx)和肌酸(Cr)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mI/Cr及Glx/Cr比值。记录脑炎组脑脊液抗NMDAR抗体滴度检测结果,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2组认知功能,比较组间^(1)H-MRS参数差异,并分析其与抗NMDAR脑炎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及与脑脊液抗NMDAR抗体的相关性。结果脑炎组双侧额叶NAA/Cr、Cho/Cr、mI/Cr、Glx/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2.29、-0.73、0.15,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脑炎组双侧额叶NAA/Cr下降、Glx/Cr升高(P均<0.05),而双侧额叶Cho/Cr、mI/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炎组双侧额叶NAA/Cr、Cho/Cr、mI/Cr及Glx/Cr与MMSE评分、MoCA总分和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1)H-MRS有助于诊断急性期抗NMDAR脑炎及监测病情;抗NMDAR脑炎急性期双侧额叶NAA/Cr降低、Glx/Cr升高,但与认知障碍无明显相关。
冯雪丹于莎莎张玉婧高煜陈剑华马红梅徐建民
关键词:脑炎磁共振波谱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肺炎克雷伯菌脑脓肿四例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描述肺炎克雷伯菌脑脓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为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分析4例肺炎克雷伯菌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4例患者均为男性。例1~例3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记忆力减退、睡眠增多、癫痫发作、脑膜刺激征,伴或不伴神经病理征阳性。例4表现为发热、四肢瘫、眼球运动障碍、右侧霍纳综合征及病理征阳性。既往创伤史3例,隐源性脑脓肿1例。4例患者均行脑脊液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检测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头颅MRI增强扫描提示病变环形强化2例,多发团块状强化1例、不规则强化1例。4例DWI检查均为高信号,1例颅脑CT提示颅内积气。所有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本组肺炎克雷伯菌脑脓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mNGS技术对脑脓肿的早期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及时启动以美罗培南为基础的敏感抗生素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冯雪丹于莎莎张玉婧陈剑华高煜马红梅王向波
关键词:脑脓肿肺炎克雷伯菌
鞘注甲氨蝶呤致脊髓后侧索病变的临床特点
2022年
目的分析鞘注甲氨蝶呤(MTX)致脊髓后侧索病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例鞘注MTX致脊髓后索病变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供临床医师参考。结果病例1为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2个月,二便障碍1个月,胸椎核磁示胸髓后索异常信号,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为双位点杂合突变型,结合既往左侧乳腺Burkitt淋巴瘤,IV期A,给予10次鞘注MTX,临床上诊断为鞘注MTX致脊髓病变。病例2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给予三联鞘注(阿糖胞苷50 mg+MTX 10 mg+地塞米松5 mg)后,鞘注第6次及第9次后发病,胸椎核磁示胸髓侧后索异常信号,MTHFR(677TT型)纯合子突变。二者经过亚叶酸钙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鞘注MTX的患者应常规MTHFR基因检测,多次鞘注后,患者一旦出现类似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脊髓后侧索综合征及马尾神经炎,需考虑鞘注MTX不良反应所致,亚叶酸钙治疗有效。
陈剑华张雪萍何盼盼徐杪闫鹤立王向波
关键词:脊髓后索MTHFR基因亚叶酸钙
泛酸激酶依赖型神经退行性疾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6年
患者,男,12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7年伴言语不清,行走不稳2年余于2015年3月24日收住院。患者于7年前出现夜视差,随后双眼视力逐渐下降,行走时易摔倒,未予特殊诊治。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伴行走不稳,口角及双上肢不自主运动,症状持续不缓解。6个月前出现流涎,偶有饮水呛咳,伴吞咽费力。查体:神志清楚,构音障碍,计算力下降,理解力差,双侧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运动自如。
马红梅陈剑华崔洁王向波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AQP-4、MOG抗体表达与临床表现、脑脊液生化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水通道蛋白-4(AQP-4)和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表达与临床表现、脑脊液生化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2年3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内科诊治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AQP-4和MOG抗体表达,分析AQP-4和MOG抗体表达与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生化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复发的因素。结果83例患者AQP-4抗体阳性率为61.45%(51/83),MOG抗体阳性率为25.30%(21/83),抗体双阴性率为13.25%,无2种抗体均阳性者;AQP-4阳性患者女性比例、EDSS评分、脊髓累及节段个数、维生素B_(12)水平、红细胞沉降率高于MOG阳性患者,双眼受累比例、血红蛋白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低于MOG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P=4.139/0.042、4.013/<0.001、3.236/0.002、5.936/<0.001、6.261/<0.001,4.840/0.028、3.827/<0.001、8.142/<0.001];AQP-4阳性与MOG阳性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蛋白、压力、葡萄糖及氯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4抗体阳性与MOG抗体阳性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分别为37.25%、2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年龄小于无复发患者,而脊髓炎、视神经炎比例、脊髓累及节段个数高于无复发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症状为脊髓炎、脊髓累及节段个数多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1.619(1.118~2.345)、1.576(1.145~2.169)],年龄大为保护因素[OR(95%CI)=0.720(0.533~0.974]。结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AQP-4和MOG抗体表达与临床表现有关,而与脑脊液生化特征及预后无关。
陈剑华张雪萍徐杪何盼盼闫鹤立王向波
关键词: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