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宇 作品数:12 被引量:54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力活动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门诊调查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力活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精神科门诊收治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为研究组,并选取8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评估、达成共识、建议、协助以及随访安排的5-As模型体力活动咨询框架对进行所有被试的体力活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评价。结果研究组与健康对照组中体力活动充足者百分比分别为20.00%(16/80)、37.50%(30/8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关于体力活动咨询经历的调查表明,仅存在有28.75%(23/80)的患者表示曾经接受过体力活动咨询,主要为"增加体力活动的建议"以及"体力活动益处介绍"两方面的内容。结论对于处于病情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其体力活动水平较正常人显著降低,此类病人在精神科门诊所接受的体力活动咨询内容相对简单,咨询质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周绍宇 靳西龙 赵丽华 冯晓振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改良电休克治疗中麻醉-电刺激时间间隔对脑电发作时间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索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中麻醉-电刺激时间间隔(ASTI)对脑电发作时间(ES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1年2月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接受MECT治疗的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真实临床研究,分别记录所有患者连续6次(共612人次)MECT时的ASTI和ESD。分析ASTI对ESD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性别及治疗次数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ESD长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第1、2次ESD长于第6次E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第3、4、5次ESD与第6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I正向影响E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量负向影响E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年龄、丙泊酚剂量、SC剂量等对ESD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男性及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ASTI均正向影响E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影响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大于女性患者,影响系数的差值为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第1~6次治疗时,ASTI均正向影响ESD(P<0.05)。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影响系数逐渐降低,第1次和第6次影响系数的差值为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延长ASTI有助于增加MECT诱发的ESD,改善癫痫发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周绍宇 高丹青 冯振晓 张爱英关键词:改良电休克治疗 精神分裂症 麻醉 丙泊酚 奋乃静所致扭转痉挛 唐素霞 赵丽华 马笑风 周绍宇奋乃静所致扭转痉挛 目的病例男,1981年出生,上海金山人,文盲,于2011年5月25日由家人送来就诊。主诉:自幼智能差,伴行为异常11年,眠差10月。患者出生后5天,出现入睡后易惊醒,哭闹,四肢抽动,一夜反复多次。醒时也多哭闹。3岁时,发... 唐素霞 赵丽华 马笑风 周绍宇文献传递 碳酸锂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35 2019年 目的探究利培酮与碳酸锂缓释片联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9例)实施利培酮治疗,试验组(40例)实施利培酮联合碳酸锂缓释片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Bech-Rafaelsen躁狂评估量表(BRMS)评分、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前2组患者BR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法(WCST)、持续操作测验评估量表(CPT)以及言语记忆测验评估量表(HVLT-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4、8周后,2组患者BRM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试验组在治疗1、2、4、8周后BRMS评分分别为(15.5±1.8)分、(11.2±1.8)分、(9.2±1.8)分、(5.5±1.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WCST和HVLT-R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PT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3.7±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8±0.6)分(P<0.05)。2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者在心跳过快(10%)、多饮(12%)、恶心呕吐(10%)和无力嗜睡(12.50%)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利培酮与碳酸锂缓释片联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患者可降低BRMS评分,可提升患者注意力,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周绍宇 靳西龙 冯振晓 赵丽华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 利培酮 益生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常规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安慰剂治疗,50例)和干预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益生菌治疗,5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取患者粪便进行DNA检测,比较肠道菌群组成情况,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量表(RBANS)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梭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两组梭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干预组下降程度更显著(均P<0.05)。治疗前,两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功能、延迟记忆及RBAN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功能、延迟记忆、RBANS总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干预组患者升高程度更显著(均P<0.05)。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两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干预组下降程度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3个月期间,两组患者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辅助治疗,可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障碍,且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临床疗效和较高治疗安全性。 王彩侠 周绍宇 朱闻 高丹青 周龙梅 施小平 易正辉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益生菌 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分析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9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SF-36PCS)、精神健康总评(MC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CL-90、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40±0.53)分vs.(2.47±0.56)分、(7.32±1.08)分vs.(13.69±2.81)分、(4.82±1.21)分vs.(9.93±2.02)分](P〈0.05);SF-36PCS、M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2.97±10.63)分vs.(37.86±9.80)分、(50.86±11.27)分vs.(48.38±11.02)分](P〈0.05);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8.88%(4/45)vs.24.44%(11/45)](P〈0.05);总有效率为95.55%,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 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显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同时改善可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可作为治疗首选方案。 周绍宇 靳西龙关键词:躯体形式障碍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比较长期服用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认知症状影响的差异。方法·纳入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2例,按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组(典型组,n=51),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组(非典型组,n=51)。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评估精神症状,用重复性成套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认知症状。结果·99例患者完成调查(典型组49例,非典型组50例)。PANSS评分:非典型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典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RBANS评分:非典型组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语言、注意、延时记忆评分均高于典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相比,长期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症状评分较好。 周绍宇 冯振晓 姚晓萍 王万 赵静 易正辉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典型抗精神病药 社会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social psychic intervention,SPI)和睡眠脑电QUISI辅助检测指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招募148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临床组各74例,试验组采用SPI(“二干一护一康”新方案)和临床组采用普通支持,疗效评估者盲法,QUISI对精神分裂症睡眠改善进行监测。结果(1)采用SPI后,试验组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的减分显著高于临床组(P<0.05)。试验组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减分显著高于临床组;试验组自知力与社会功能缺陷测定治疗依从性问卷增分高于临床组(P<0.05~0.01)。(2)试验组随着康复,QUISI检测中的主要指标醒觉时间、觉睡比和睡眠效率也随着改善(睡眠效率干预前85.1±8.8%,干预3个月95.4±3.1%,t=5.1001,P<0.001)。结论SPI疏导能够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改善睡眠,进一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在精神科康复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孟召海 杨道良 周绍宇 周绍宇 王彩侠 许全民 牛玉娥 陈冲关键词:社会心理干预 QUISI 精神分裂症 康复干预 酒精所致遗忘综合征(附1例报告) 2009年 周绍宇 唐素霞 赵丽华 刘群关键词: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