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云洁

作品数:9 被引量:136H指数:5
供职机构: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紫杉
  • 3篇卵巢
  • 3篇激素
  • 3篇产后
  • 2篇电刺激
  • 2篇孕激素
  • 2篇脱垂
  • 2篇盆底
  • 2篇盆腔
  • 2篇肿瘤
  • 2篇紫杉醇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卵巢癌
  • 2篇卵巢癌细胞
  • 2篇卵巢肿瘤
  • 2篇康复
  • 2篇癌细胞
  • 2篇DROSHA
  • 2篇产妇

机构

  • 7篇淮安市妇幼保...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杨云洁
  • 5篇程芳
  • 3篇马乐
  • 1篇韩克
  • 1篇罗亚
  • 1篇朱玉平
  • 1篇孙艳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妇科...
  • 2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盆底肌康复对预防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讨仿生物电刺激技术、生物反馈及Kegel锻炼等康复技术对盆底肌肉功能恢复及改善盆腔营养的作用及其对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和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RBV)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121例RVVC和RBV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RVVC:咪康唑栓剂阴道给药,1粒/晚,共7~14 d,首次口服氟康唑150 mg,72 h加服1次;维持治疗药物:克霉唑栓剂或氟康唑1次/周,连用6个月或者伊曲康唑400 mg,1次/月或100 mg,1次/周,共6个月;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其中1种。RBV:甲硝唑、替硝唑或克林霉素口服,甲硝唑栓阴道用药,每晚1次,或2%克林霉素软膏涂擦,共7 d。观察组在阴道炎症非急性期给予盆底仿生物电刺激、生物反馈和Kegel锻炼。观察经盆底康复治疗1年内阴道炎复发的情况。结果盆底肌功能治疗前Ⅰ类肌肌力4、5级者4例,Ⅱ类肌肌力4、5级者8例;治疗后Ⅰ类肌肌力达4、5级者59例,Ⅱ类肌肌力达4、5级者60例(P<0.001);治疗前阴道前壁脱垂53例,治疗后阴道前壁脱垂49例(P=0.328),治疗前阴道后壁脱垂25例,治疗后阴道前壁脱垂11例(P=0.005),治疗前子宫脱垂14例,治疗后子宫脱垂2例(P=0.002);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较盆底康复治疗后随访1年阴道炎复发率显著降低,61例阴道炎患者,治疗后只有2例复发(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明显提高盆底功能,显著恢复妊娠和分娩对阴道结构造成的松弛和脱垂。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盆底康复治疗明显降低RVVC和RBV复发率。
程芳杨云洁史文静马乐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
雌或孕激素联合紫杉醇对人卵巢癌细胞生长调控及对Drosh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雌孕激素联合紫杉醇对人卵巢癌细胞体外生长的调控作用,并且探索改变细胞生长状态的可能机制,为其在临床中用于卵巢癌的辅助治疗提供前期的理论依据。方法:梯度浓度紫杉醇体外作用人卵巢癌细胞,四甲基偶氮唑兰(methyl...
杨云洁
关键词:卵巢癌紫杉醇
文献传递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尿失禁435例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后6~8周尿失禁患者435例,采用尿失禁问卷调查( ICI-QSF问卷)及性功能问卷调查( FSFI问卷)对产妇分别进行尿失禁( SUI)调查、盆腔脏器脱垂( POP-Q)分度及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比较盆底康复治疗前后Ⅰ类肌、Ⅱ类肌的肌力和疲劳度、阴道动态压的变化等盆底功能的改变。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包括:仿生物电刺激、生物反馈、场景反射训练及Kegel锻炼。结果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后,盆底功能明显提高,盆底肌力提高,疲劳度下降,阴道动态压上升:肌电值治疗前(5.6±1.8)μV,治疗8周后(15.1±4.6)μV(t=3.6,P<0.05);阴道动态压治疗前(48.7±11.0)cmH2O,治疗4周后(86.3±5.1)cmH2O(t=7.2,P<0.01);疲劳度明显改善(P<0.01),尿失禁治疗效果非常明显(t=5.6,P<0.05),盆腔脏器脱垂改善明显,阴道前后壁脱垂治疗前Ⅱ度63例、Ⅲ度14例,治疗后Ⅱ度16例、Ⅲ度0例,缓解率82%;子宫脱垂治疗前172例,治疗后39例,缓解率77.3%;性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评分(78.00±20.45)分,治疗后评分(100.00±25.36)分( t=8.6,P<0.01)。结论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有效提高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可达到治疗尿失禁、改善盆腔脏器脱垂、提高性生活质量的目的。
程芳杨云洁
关键词:尿失禁盆底疾病产后期康复
仿生物理电刺激治疗对人工终止妊娠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仿生物理电刺激治疗对人工终止妊娠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行人工终止妊娠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采用仿生物理电刺激治疗)和对照组(n=50,采用口服屈螺酮炔雌醇治疗)。观察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通过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文号:2016008)。结果①2组患者年龄、人工终止妊娠术次数、人体质量指数(BMI)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为(9.8±2.8)mm,对照组为(8.0±2.5)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2,P=0.007)。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19、12.952,P<0.001、<0.001)。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螺旋动脉PI及RI分别为1.0±0.1、0.7±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0.1、0.6±0.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6、2.028,P=0.003、0.016)。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子宫螺旋动脉P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内比较:t=3.261、12.432,P=0.010、<0.001;对照组组内比较:t=3.065、10.307,P=0.021、<0.001)。结论仿生物理电刺激治疗修复子宫内膜效果优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治疗。由于本研究仅为回顾性研究,该技术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实。
杨云洁史文静程芳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流产子宫内膜疗效比较研究
性激素联合化疗药对卵巢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3年
卵巢恶性肿瘤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12年美国卵巢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3%,死亡率占6%[1]。近年来由于化疗方案的应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提高,死亡率从90%降至10%,但恶性上皮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未有显著改善,5年生存率低于30%[1],术后2年内的复发率达到60%~70%[2]。
杨云洁韩克
关键词:性腺甾类激素顺铂紫杉酚紫杉酚卵巢肿瘤
通乳散配合节段式乳房按摩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探讨通乳散配合节段式乳房按摩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依据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产妇行节段式乳房按摩,60例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乳散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 d后,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肿胀情况、泌乳量、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乳房疼痛程度及乳房肿胀硬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α(IL-1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乳散联合节段式按摩可有效缓解产妇乳房胀痛情况,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产妇炎症反应程度,增加泌乳量,安全性较高。
李晓玮杨云洁李晓燕许光旭
关键词:中药按摩乳房胀痛产妇
雌激素孕激素联合紫杉醇对人卵巢癌细胞生长调控及Drosh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孕激素和紫杉醇对人卵巢癌细胞生长调控及Drosha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激素、孕激素和紫杉醇体外作用人卵巢癌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Drosha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雌激素组、孕激素组、紫杉醇组、雌激素联合紫杉醇组和孕激素联合紫杉醇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31.53±8.21)%、(25.22±15.50)%、(46.71±4.25)%、(69.46±3.71)%和(47.35±39.02)%,雌激素组、孕激素组、紫杉醇组、雌激素联合紫杉醇组和孕激素联合紫杉醇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对于ER(-)的卵巢癌细胞,雌激素组、孕激素组、紫杉醇组、雌激素联合紫杉醇组和孕激素联合紫杉醇组的Drosha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62±0.10、1.60±0.10、1.75±0.16、1.95±0.20和1.53±0.06,与对照组(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对于ER(+)的卵巢癌细胞,雌激素组、孕激素组、紫杉醇组、雌激素联合紫杉醇组和孕激素联合紫杉醇组的Drosha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3±0.14、1.60±0.09、1.75±0.16、1.60±0.10和1.53±0.06,孕激素组、紫杉醇组、雌激素联合紫杉醇组和孕激素联合紫杉醇组的Drosha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对于ER(-)的卵巢癌细胞,对照组、雌激素组、孕激素组、紫杉醇组、雌激素联合紫杉醇组和孕激素联合紫杉醇组的Drosha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5±0.05、0.87±0.30、0.85±0.38、1.30±0.21、1.75±0.83和1.62±0.82,雌激素组、孕激素组、紫杉醇组、雌激素联合紫杉醇组和孕激素联合紫杉醇组的Drosha蛋白表达水平与�
杨云洁韩克谢玉莲
关键词:卵巢肿瘤雌激素孕激素紫杉醇细胞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和骶髂关节拉伸复位治疗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1
2019年
目的探讨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和骶髂关节手法拉伸复位对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及外院转诊的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低频电刺激组、手法复位组,骨盆带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综合治疗组采用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 Ps)针刺联合电刺激和手法拉伸复位治疗,另外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手法复位治疗和骨盆带,对照组给予制动观察。比较各组间的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6d,综合治疗组、低频电刺激组、手法复位组、骨盆带组和对照组5组的治愈人数分别为18例、7例、4例、0例和0例;治疗后6周,5组的治愈人数分别为20例、13例、11例、4例和0例;治疗后6个月,5组的治愈人数分别为20例、18例、15例、13例和9例。综合组治疗效果最好,其次为电刺激组和手法复位组。结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联合仿生物理电刺激和手法拉伸复位,能够在短期内迅速缓解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的疼痛,并能够使耻骨联合形态迅速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较好,痛苦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程芳杨云洁刘卫平朱玉平徐建华孙艳刘素珊史文静马乐
不同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降低初产妇的恢复作用被引量:49
2019年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如Kegel训练和阴道康复器辅助训练,对于改善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效果,评估阴道康复器辅助训练,对于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6月,在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足月经阴道分娩,并于产后第42天返回医院接受盆底肌功能评估的60例盆底肌肌力下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 n =30)与对照组( n =30)。对研究组受试者采用阴道康复器辅助训练至产后第18周,再改为Kegel训练至产后1年。对对照组受试者采用Kegel训练至产后1年。2组受试者在产后第6、10、18周及1年时,盆底Ⅰ、Ⅱ类肌纤维不同级别肌力发生率比较,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检验。受试者产后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影响因素分析,分别以其产后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为因变量,治疗措施、时间、治疗措施与时间交互效应为自变量,进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LMIXED)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并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4016),并与所有受试者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受试者年龄、孕次、人体质量指数(BMI)、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治疗前盆底Ⅰ、Ⅱ类纤维的肌力分级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②控制治疗措施因素后,受试者产后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变化,均具有显著时间趋势,即随着训练时间延长,产后盆底肌功能不断恢复,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 =133.204、116.344, P <0.001);控制时间因素后,研究组治疗措施对受试者产后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 =22.239, P <0.001),但是2组治疗措施对受试者产后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
程芳杨云洁罗亚马乐
关键词:盆腔脏器脱垂康复初产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