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习平
- 作品数:26 被引量:281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北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湖北沿长江干流经济带产业布局优化被引量:3
- 2018年
- 综合考虑湖北沿长江干流经济带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实际情况,对流域内产业进行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对于发挥整体的资源要素配置优势和协同效应以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构建了湖北沿长江干流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定量测算2003—2015年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值,结合生态功能区划,将湖北沿长江干流经济带各城市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生态保护区三大类区域,根据各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产业布局优化和调整的对策。
- 刘习平
-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产业布局优化
- 资源约束下县域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考虑了资源和产业集聚要素,扩展了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依据2005—2010年中部六省493个县域的数据,对县域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产业集聚的条件下,资本、劳动和资源投入的增加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从贡献的大小来看,依次为资本、资源和劳动力要素。在考虑产业集聚的条件下,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为负,说明县域产业同构现象很严重,导致了恶性竞争和资源的浪费;资源的产出弹性为正,说明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一种资源消耗性的经济增长模式。未来政府要注意引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以及资源浪费;要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走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道路。
- 陈宗岚刘习平
- 关键词:产业集聚经济增长
-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强度被引量:3
- 2013年
- 构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的EKC曲线,并在此模型中加入能源消费结构的变量,来探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碳强度随着人均实际GDP的改变呈现出倒"N"型的特征,即碳排放强度随着人均实际GDP的提高有一个先下降,再保持一定的水平略有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碳排放强度,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与碳排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即煤炭消费比重越大,碳排放强度越大;对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关系进行情景分析表明,我国减排的目标和压力依然很大,为了保证我国承诺的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顺利实现,要实施合理的减排调控政策以及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 刘习平
- 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强度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困境与对策被引量:1
- 2014年
-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农民工市民化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当前进城农民工收入水平低、难以享受市民待遇、就业歧视和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没有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制度障碍、成本障碍、能力障碍、承载力障碍和文化障碍。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包括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创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多元化成本分担机制;增强进城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中小城市的就业容量;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等。
- 刘望辉刘习平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
- 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 本文构建了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计量模型,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50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协整关系。从短期来看,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部地区,抑或是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和城镇化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东...
- 宋德勇刘习平
- 关键词:产业集聚新型城镇化协整关系
- 产业集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演变规律——基于2003—2013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2
- 2016年
- 扩展了STIRPAT模型,测算出了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3年的产业集聚度、城市污染综合指数和环境规制水平,并探讨了城市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并不是简单地增加城市污染或减少城市污染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着某个临界点,实证检验表明城市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呈现出"U"型演变的规律,产业集聚度的对数3.1161为拐点。基于此,提出了产业集聚生态化发展模式观点,包括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和城市功能分区发展模式,使得产业在集聚过程中促进经济增长,但污染排放并不相应增加,从而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呈现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此外,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提高环境规制水平以及优化产业结构也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
- 刘习平盛三化
- 关键词:产业集聚城市环境
-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选择被引量:3
- 2009年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入探讨制约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 刘习平
- 关键词:区域经济
- 中国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及产业集聚协调发展研究
-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土地面扩张的不对称,反映出来的就是城市人口密度在不断下降,这与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的国情严重不符。针对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
- 刘习平
-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人口集聚产业经济学
- 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本文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湖北省2008-2017年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湖北省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整体呈现出波动递增的趋势;人均GDP、城镇化率、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对湖北省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性影响。湖北省政府要鼓励并引导高能耗、高污染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效率;优化第三产业,注重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城镇化覆盖率,重视环境规制在物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 刘习平金心悦
- 关键词:物流业SBM模型TOBIT模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不断推进,我国应加快培养高质量“双碳”人才。本文围绕“双碳”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理清“双碳”人才培养供需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梳理国内外“双碳”人才培养案例与经验借鉴,最后提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的“双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包括:发挥政府“双碳”政策的导向作用;“产学研”协同培养“双碳”人才;更新教学内容和变革教学形式;加大对“双碳”人才培养资金的投入;增加跨学科交流的机会;合理配置课程体系;完善“双碳”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等。
- 刘习平刘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