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浦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体骨移植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术后萎缩性骨不连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自体骨移植对胫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术后萎缩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的38例胫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术后萎缩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后,保留原有外固定下经小腿后侧正中入路植骨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41—67min,平均53min;术中出血量13~35ml,平均27ml。术后无感染、栓基、骨筋膜室综合征、钉道松动、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16—24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8.5个月(5—1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6—98(93.1±3。7)分,术后末次随访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84—99(92.0±4.6)分。结论自体骨移植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术后萎缩性骨不连的可行办法。
- 孟祥雷吴学建王浦王冰一潘芋钢
- 关键词:自体骨移植胫骨开放性骨折萎缩性骨不连外固定
- 踝关节融合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 目的 探讨手术配合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作用及体会。 方法 回顾分析124例 踝关节融合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 。 结果 124例手术配合顺利,无病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及出血。
- 孟祥雷吴学建肖鹏田翔宇王浦
- 关键词:踝关节融合术手术配合护理
- 旁正中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 探讨旁正中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应用旁正中入路且获得随访的髋臼骨折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23-76岁,平均37岁;车祸伤26例,坠落伤9例,跌倒3...
- 肖鹏王浦孟祥雷田翔宇
-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
- 经旁正中入路与正中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比较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比较经旁正中切口入路与正中(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6年2月本科收治的51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经旁正中入路治疗髋臼骨折23例,经正中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28例。比较两组入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获得12~24个月随访,旁正中组术中出血量(481.30±137.92)ml明显少于正中组(595.71±137.50)ml(P<0.05);旁正中组手术时间(138.13±21.99)min明显少于正中组(170.00±28.07)min(P<0.05);术后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复位情况(旁正中组优15例,良7例,可1例;正中组优19例,良8例,可1例),末次随访髋关节Merled'Aubigne-Postel评分旁正中组(16.70±1.87)分,正中组(16.29±2.29)分,术后近期并发症(旁正中组2例,正中组5例)及术后远期并发症(旁正中组3例,正中组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旁正中入路和正中入路均可在术中快速显露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且能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经旁正中入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经正中入路。但正中入路在治疗双侧髋臼骨折时具有优势。
- 王浦肖鹏吴学建朱旭王志伟高纯志马潇
-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折固定术正中入路
- 槲皮素调控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的表达及其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 观察槲皮素通过影响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cl-2)表达及其对诱导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s)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滑膜组织标本,RA的诊断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协会修订的诊断标准.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滑膜细胞,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体外培养的RAFLSs表面标记的白细胞分化抗原3(CD3)、CD19、CD14、以及CD90的表达.选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0、100、200、300 μmol/L)处理RAFLSs 48 h.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槲皮素处理后RAFLSs中促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灰度值,DNA片段化试验检测槲皮素对RAFLSs凋亡率,分析bcl-2/bax值对槲皮素处理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以槲皮素浓度为0 μmol/L时bcl-2/bax值(8.26±0.08)作为溶剂对照组,槲皮素浓度为100、200、300 μmol/L时处理48 h bcl-2/bax值(3.23±0.1l、0.26 ±0.05、0.12 ±0.03),与对照组比较bcl-2/bax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槲皮素浓度为0tμmol/L对照组的RAFLSs的凋亡率[(6.5±0.9)%]比较,100 μmol/L槲皮素处理48 h RAFLSs的凋亡率[(19.9±3.8)%]增加(P<0.05),而200、300 μmol/L槲皮素处理48 h RALFSs的凋亡率[(34.3±6.7)%和(42.5±4.8)%]则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槲皮素能够通过调控bax、bcl-2的表达来影响RAFLSs的凋亡,且RAFLSs凋亡率与bcl-2/bax值成反比.
- 肖鹏王浦朱旭孙金鹏吴学建
- 关键词:槲皮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