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军
- 作品数:51 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单位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
- 2008年
-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20G细针穿刺,在超声引导于假型动脉瘤颈处注射凝血酶治疗9例医源性假性股动脉瘤,每例凝血酶剂量300~500U。结果股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在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进行栓塞治疗均获成功,血栓形成时间1~5min,未见股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 兰军刘映峰潘伟彪郭灼林陈本发涂昌李仲培
-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超声引导凝血酶
-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对应用中西药联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加以分析。方法随机将100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药治疗(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治疗(联合组),每组患者50例,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结果西药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约为80.00%;而联合组总有效率约为96.00%。两组比较。联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且两组患者在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的治疗方法较单纯西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发生率。
- 程飞兰军涂昌陈本发蔡振明
- 关键词:中西药联合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及踝臂指数(ABI)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 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根据ABI水平分为ABI正常组(ABI为1.10~1.14)、ABI减低组(ABI≤0.90),两组年龄、BMI、高血压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比较两组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指标的差异,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ABI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结果 ABI减低组24 h平均SBP和LVH发生率均较ABI正常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BI与SBP、LVMI呈负相关(r=-0.803、-0.802,P均<0.01),SBP与LVMI呈正相关(r=0.757,P<0.01)。SBP、LVMI增高分别是ABI减低的独立预测因素(β=-0.006、-0.015,P均<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BI与LVMI有关,LVMI增高、ABI减低提示原发性高血压预后不良。
- 张捷陈本发兰军邓涛
- 关键词:高血压踝臂指数左室质量指数左心室肥厚
-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缬沙坦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下降,并均达到理想水平,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例,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治疗后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10例,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4.2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治疗,可以更好的舒张血管,提高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程飞兰军涂昌陈本发蕫家龙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
- 影响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尿酸、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12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我院体检正常的120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尿酸(UA)、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水平,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左室射血分数(LVEF)功能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血浆UA、BNP、hs-CRP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NYHY级别增高,血UA水平逐渐升高,其组间差异性显著(P〈O.O1),与LVEF呈负相关(r=-0.69,P〈0.01).BNP水平与NYHY有显著的相关性(r=0.64,P〈O.01),与LVEF呈负相关(r=-0.73,P〈O.01).血hs-CPR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r=0.165,P=0.068),与LVEF(r=0.21,P=0.08)无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UA、BNP和hs-CRP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UA、BNP与左室射血分数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s-CRP则没有这种相关性.
- 陈杰民兰军涂昌陈本发张捷蔡振明
-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血尿酸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
- 血浆Hcy和hsCRP与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2例,另设性别、年龄相匹配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空腹采血后分离血浆,检测血浆Hcy和hsCRP,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采用Gemini法评估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患者Hcy分别为(14.5±3.9)μmol/L,(7.95±2.8)μmol/L(P<0.05);hsCRP分别为(8.7±1.3)μmol/L,(2.7±1.2)μmol/L(P<0.05),Hcy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而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结论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血浆Hcy水平增高,而hsCRP不与冠脉严重程度成正相关,通过测定Hcy可以反映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而测定CRP可以反映冠脉不稳定斑块的活动程度。
- 涂昌兰军陈本发王树胜张捷陈杰民蔡振明程飞
-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冠心病患者血清叶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 2013年
- 目的:观察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及与血清叶酸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丙二醛水平及不同患者FMD水平的差别及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5例,高血压病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20例,检测血清叶酸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丙二醛水平及不同患者FMD水平,比较其差别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及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低于高血压病患者,而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三组之间血清丙二醛水平呈相反趋势,而FMD水平呈相同趋势;冠心病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与丙二醛水平呈负相关,与FMD水平呈正相关。结论:低血清叶酸水平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素,其危害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而这种危害可能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关。
- 程飞潘伟彪兰军涂昌陈本发
- 关键词:冠心病叶酸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氧化应激
- 短程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观察短程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1例心力衰竭的患者分为短程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组(治疗组,n=60)和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n=61),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治疗1个月后纽约心功能分级、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并观察短程小剂量甲状腺素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心脏基础病变、纽约心功能分级、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住院期间病死率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1个月后纽约心功能分级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在治疗1个月后较入院时有显著性差异并明显优于对照组,短程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无不良反应。结论短程小剂量甲状腺素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纽约心功能分级及射血分数,使用安全,其机制应与改善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有关。
- 兰军潘伟彪涂昌陈本发魏建坤张捷陈杰民蔡振明
- 关键词:心力衰竭小剂量甲状腺素疗效
- 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通过QRS记分法观察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将 2 4 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胶囊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组 (治疗组 )及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 ,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 7天及第 30天心电图QRS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第 7天及第 30天心电图QRS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P <0 .0 1) ;而对照组在治疗第 7天及第 30天心电图QRS分值均略高于治疗前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心脉通胶囊能显著限制并缩小梗死面积。
- 兰军丘瑞香孟君
- 关键词:QRS记分法心脉通胶囊急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积
- 螺内酯在中重度高血压联合降压治疗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螺内酯在肾功能正常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联合降压方案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8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分别使用福辛普利10~20 mg/d(或厄贝沙坦150~300 mg/d)、非洛地平缓释片5~10 mg/d及吲哒帕胺缓释片1.5 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螺内酯(20 mg/d),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在用药治疗后4周、8周、12周监测血压、血钾、血尿酸、血肌酐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可更快达标;两组之间尿酸、血肌酐及血清钾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血肌酐(C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螺内酯用于肾功能正常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联合降压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 陈本发兰军涂昌杜英吕军黄辉
- 关键词:高血压螺内酯联合治疗方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