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
-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周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1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通过24 h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探究短期1.5 mg度拉糖肽周制剂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及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设计,共纳入149例T2DM患者,受试患者均接受度拉糖肽周制剂1.5 mg治疗2~4周,同时使用瞬感CGM设备监测患者动态血糖水平。研究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平均血糖(MDG)、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高血糖时间(TAR)及低血糖时间(TBR),次要指标包括合并药物剂量变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血压变化情况。使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混合效应模型(MEM)或配对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治疗后每周的主要指标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1.5 mg度拉糖肽治疗4周后,受试患者的MDG水平和MAGE分别降低(0.76±0.31)和(0.50±0.13)mmol/L(均P<0.05)。治疗2周后患者每日TIR由治疗后首周内的73.91%(IQR为25.20%)升高至77.49%(IQR为24.89%),中位差异为3.58%(P<0.01),TAR(>10.0 mmol/L)则由首周内的2.95%(IQR为10.76%)降低至1.94%(IQR为7.24%),中位差异为1.01%(P<0.001),而TB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患者的收缩压较基线降低(5.2±1.5)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14例患者报告了可能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和低血糖事件。结论在T2DM患者人群中,使用1.5 mg度拉糖肽周制剂治疗2~4周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波动、改善短期血糖控制指标并降低血压,同时不会显著增加患者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风险。
- 刘雨晨周尊海杨架林顾明君吴坚陆灏黄珊陈凤玲刘志文苏青孙姣李晓华冯波刘连勇鲁瑾张敏雷涛季黎明赵琳李小英
- 关键词:血糖波动
- 一种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所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全瓜蒌90‑110份、泽泻90‑110份、生山楂130‑140份、当归90‑110份、决明子90‑110份。实验显示,本发明的中药...
- 罗兰刘娟顾伟鹰时扣荣谭朝丹侯晓丽李洁朱秋珍叶景华周一心朱建勇李晓华
- 上海市浦东新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提供新思路。方法 2018年3-4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托幼机构3 789名儿童采用问卷自填与研究者测量结合方式,进行生长发育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3 789名儿童中超重有528人,占13.9%;肥胖575人,占15.2%。经单因素χ^2检验以及多项Logisitc多因素分析发现,高出生体重、父亲BMI高、父亲职业为职员、父亲受教育程度高、家长自认为儿童体型偏胖、儿童胃口好、经常边吃边看电子产品、荤菜摄入过多、进餐速度<15min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BMI正常组儿童进一步深化比较发现,BMI百分位数介于P50~P85儿童具备的高危因素与超重肥胖儿童高度重合。结论控制儿童肥胖发生不仅是管理儿童,更多是改变家长的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父亲教养儿童程度。为有效预防儿童超重肥胖发生,可重点干预BMI百分位数介于P50~P85的正常儿童。
- 梁融杨伶俐杨慧林李晓华王婷雪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父亲
- 一例POEMS综合征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报道
- 2016年
- 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POEMS综合征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病例结合病史和最终肌电图及M蛋白异常,考虑POEMS综合征,采用左旋苯丙氨酸氮芥(马法兰)联合地塞米松方案(MDex)治疗,同时给予营养神经、利尿消肿及左旋甲状腺素替代及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部分症状得到缓解、临床指标改善。
- 徐艳红李晓华贝鹏剑
- 关键词:POEMS综合征肺动脉高压病例报道
- 应用胰岛素类似物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一例报告
- 周建华李晓华贝鹏剑
- 穴位注射联合中频脉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中频脉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宣教、饮食控制、运动、降糖、足部护理与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穴位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总积分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中频脉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症状,提升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贝鹏剑李晓华张宏利周建华徐艳红唐红
- 关键词:穴位注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 唐红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被引量:18
- 2018年
- 唐红教授认为甲亢(瘿病)主要病机为气郁火旺,耗伤气阴,终致脾虚痰结,治疗上健脾散结之法贯穿全程,本文总结唐红教授治疗甲亢的经验,从病因病机认识、分期辨治及病案举隅三方面进行叙述,以飨同道。
- 贝鹏剑李晓华徐艳红周建华唐红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名医经验
- 唐红教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经验被引量:3
- 2018年
- 唐红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西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中西医结合内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十大"中医高级临床人才之一.在浦东新区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2014年成立了唐红名中医工作室,笔者有幸成为名中医工作室传承人之一并跟随唐红教授门诊抄方.唐红教授从事内分泌临床工作30余年,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现将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总结如下.
- 贝鹏剑徐艳红刘璐李晓华周建华唐红
- 关键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益气活血名医经验
- 基于“脾肾同治”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 2023年
-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脆性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据估计到2040年全球范围内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群将高达3.16亿[2]。骨质疏松是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其所致的骨折是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作为老年人口绝对值最大的国家,预计到2035年用于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费用将高达1 320亿,给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带来严重负担。
- 荆聪聪李晓华李丽华
- 关键词:中医中药脾肾同治骨质疏松信号通路
- 一种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所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全瓜蒌90‑110份、泽泻90‑110份、生山楂130‑140份、当归90‑110份、决明子90‑110份。实验显示,本发明的中药...
- 罗兰刘娟顾伟鹰时扣荣谭朝丹侯晓丽李洁朱秋珍叶景华周一心朱建勇李晓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