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波
-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首个新一代靶向降脂药PSCK9抑制药阿里罗单抗概述被引量:1
- 2016年
- 全面介绍首个新一代靶向降脂药——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SCK9)抑制药阿里罗单抗,其通过与抗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靶向结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为膳食控制和最大耐受量的他汀类药物的辅助治疗,对于患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 FH)和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需要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的成年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 雷兵团白秋江杨慧波
-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新药贝洛托单抗被引量:1
- 2017年
- 贝洛托单抗是对抗艰难梭菌toxin B的人类单克隆抗体,2016年10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减少年龄≥18岁的正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感染和具有复发高风险患者的艰难梭菌感染(CDI)复发。该文对贝洛托单抗的药理学、药动学、临床研究、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用药注意事项等进行介绍。
- 葛明韩梅李巍杨慧波马淑军
- 关键词:艰难梭菌感染药理学药动学
- 1例老年痛风患者合并多种病症治疗的药学干预
- 2019年
- 通过药学干预1例痛风合多种病症患者的治疗药物调整,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探讨药师如何依据患者的个体病理生理,结合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医学文献,密切配合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预测,制定合理的药学干预计划。
- 雷兵团杨慧波白秋江
- 关键词:痛风药学干预老年患者
- 基于代谢酶靶标介导的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预测查询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为解决目前国内外数据库中药物相互作用信息不足的问题,设计基于代谢酶靶点介导的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预测查询系统方案,提高用药合理性。方法根据DrugBank、KEGG、ChEMBL分子数据库以及PubMed文献数据库整理的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的靶点信息,设计包含药动学参数、联合用药和临床评价的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运用Apriori关联算法挖掘潜在关联关系建立药物相互作用预测模型。结果整合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共282711条录入数据库8个数据分表,其中阿托伐他汀的相互作用有效数据为19183条;以“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为例测试模型,模型预测显示阿托伐他汀与降压药的相互作用与两种代谢酶(CYP3A4和CYP2D6)有强关联,并且氨氯地平可能会降低阿托伐他汀的代谢(置信度=61.54%)。结论本研究实现基于代谢酶靶标介导的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预测查询数据库的设计,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可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信息。
- 马洁王强王丽莎李如山杨慧波郭晓双白秋江
- 关键词:药物相互作用他汀类药物数据库设计
-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致手足皮肤反应2例
- 2019年
- 2例男性患者(例1,54岁;例2,63岁)分别因贲门胃底腺癌和左肺癌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阿帕替尼)治疗。例1在服用阿帕替尼(850 mg/d)第22天出现四肢末端、肛周及生殖器周围散在红斑伴肿胀,考虑为阿帕替尼引发的手足皮肤反应(HFSR),停用阿帕替尼,给予维生素B6口服、维生素E乳膏局部外涂。停药后皮肤症状有所减轻,遂在停药第7天减量应用阿帕替尼(750 mg/d)。恢复用药第57天,患者皮肤症状加重,再次停药。其后又经历2次给药(阿帕替尼剂量500和250 mg/d)、停药,均在用药后症状加重而停药后症状减轻,最终终止阿帕替尼治疗。例2在服用阿帕替尼剂量(500 mg/d)第35天双手掌、双足底出现皮肤红斑、肿胀伴疼痛;第85天,手、足皮肤出现脱屑、圆形角质化斑,腋窝、肛周、腹股沟也出现散在红斑伴脱屑,皮损处疼痛加重,诊断为阿帕替尼引发的HFSR,停用该药并给予对症治疗。停药第17天,皮肤症状好转,再次应用阿帕替尼(500 mg/d)。约2周后,患者皮肤症状复均加重,遂停药。
- 韩梅葛明雷兵团杨慧波
- 关键词:抗肿瘤药手足皮肤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