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碧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院2013年血钾危急值项目运行情况评估分析
- 目的:评估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血钾危急值科室分布情况,为确定不同临床科室血钾危急值定值提供调整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信息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实验室管理软件统计201...
- 朱丽丹丁红香胡乐琪徐晓杰陈碧李向阳
- 关键词:血钾危急值
- 文献传递
- 中性粒细胞参数在鉴别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Sysmex XE-5000自动化血液分析仪的中性粒细胞参数(NEUT-X中性粒细胞的侧向散射光、NEUT-Y中性粒细胞荧光)在鉴别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急性白血病初发患者87例(急性白血病组)的外周血液样本,其中62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25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另收集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用Sysmex XE-5000上对其NEUT-X、NEUT-Y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急性白血病组与对照组相比,NEUT-X、NEUT-Y 2个参数结果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NEUT-X、NEUT-Y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NEUT-X值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NEUT-X值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EUT-Y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性粒细胞参数NEUT-X、NEUT-Y值对急性白血病的鉴别有价值;NEUT-X值对鉴别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价值更大。
- 陈碧陈小剑蒋伟燕江明华
- 关键词:血液细胞分析仪血液恶性肿瘤白血病
- 降钙素原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 探究降钙素原(PCT)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入院的新生儿64例,并依据是否患有败血症将其分为2组,将患有败血症患儿纳入败血症组,将未患有败血症的患儿纳入对照组,2组均为32例。2组患儿在研究过程中均进行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计数(RBC)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项目检测,对比2组患儿检测结果,并分析PCT、SAA和hs-CRP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败血症组RBC、ES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败血症组PCT、SAA、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2 ng/ml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25%、93.75%、92.86%、83.33%;SAA> 10 mg/L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84.38%、82.76%、77.14%;hs-CRP> 10 mg/L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88%、78.13%、76.67%、73.52%。与hs-CRP相比,PCT、SAA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更高。结论 PCT及SAA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积极推广应用。
- 潘晓浩郝建石黄建芳陈碧周剑
- 关键词:血清淀粉样蛋白A
- 两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的表型及基因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两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 Ⅻ,FⅫ)缺陷症家系的表型及基因突变,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一期凝固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的促凝活性(FⅧ:C、FIX:C、FⅪ:C、FⅫ:C);ELISA法检测FⅫ抗原(FⅫ:Ag);DNA测序分析患者F/2基因的14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MegAlign、PYMOL等平台或软件分析基因突变位点物种保守性和蛋白质构象改变。结果两家系先证者均表现为APTT明显延长,FⅫ:C、FⅫ:Ag明显降低,分别为126.3s、2%、10%和122.0S、1%、11%。对两个家系的成员进行基因分析,共发现4种突变,其中3种为未报道的突变,包括第5内含子3’端的g.5972G>A(IVS5-1G>A)剪接突变、第14外显子g.8810_8814del GTCTA的小片段缺失、以及第7外显子g.6259G>A(p.Pro182Leu)。此外IVS13-1G>A为已报道突变。结论两个家系成员中发现4种基因突变,可能与这两个家系FⅫ缺陷有关,其中3种(g.5972G>A、g.8810_8814 del GTCTA及g.6259G>A)为尚未见报道的突变。
- 李姗姗沈晨芳舒旷怡柳洁王晓欧李帆帆杨啸章赵华陈碧江明华
- 关键词:杂合子
- 抗凝血酶基因2736T重复导致的I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临床及基因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对1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应用PCR扩增抗凝血酶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寻找基因变异位点并排除基因多态性。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utation taster)预测变异的致病概率。结果先证者与其父亲各凝血指标正常,而抗凝血酶活性及抗原含量明显下降,分别是34%、48%和12.97 mg/dL、15.60 mg/dL;母亲均正常。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父亲AT基因存在g.2736dupT杂合变异。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结论该家系先证者及其父亲是AT g.2736dupT变异所致的Ⅰ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该变异为尚未报道过的新变异。
- 杨啸舒旷怡陈洁李帆帆王晓欧杨威姚雅婷艾心怡陈碧江明华
- 关键词:抗凝血酶基因变异血栓形成
- 两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家系的表型及基因型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对2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actor Ⅶ,FⅦ)缺陷症患者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F7基因第1~9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纯化和测序,寻找变异位点,对于新发现的错义变异位点排除多态性后,采用SWISS-MODEL建模,用Pymol软件分析蛋白结构的改变,同时分析该位点氨基酸在物种间的保守性。结果家系1先证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 activity,FⅦ∶C)和凝血因子Ⅶ抗原(FⅦ antigen,FⅦ∶Ag)分别为36.3 s、3%和53.56%;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F7基因第1外显子c.80_81delCT和第9外显子c.1371G>T(p.Arg439Ser)的复合杂合变异,其儿子携带c.1371G>T(p.Arg439Ser)杂合变异。家系2先证者的PT 22.3 s、FⅦ∶C 4%和FⅦ∶Ag 1.58%;携带F7基因第3外显子c.278G>T(p.Arg75Met)和第9外显子c.1278T>G (p.His408Gln)的复合杂合错义变异,先证者母亲和儿子携带c.278G>T(p.Arg75Met)杂合变异。三维模拟软件分析提示p.Arg439Ser和p.Arg75Met会引起局部基团氢键的改变,物种间蛋白质同源性分析也表明这两个氨基酸高度保守。结论F7基因c.1371G>T(p.Arg439Ser)和c.278G>T(p.Arg75Met)变异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推测这两种变异可能会影响Ⅶ因子的功能,可能是两先证者的致病原因。
- 李帆帆柳洁朱钱迎沈晨芳舒旷怡杨啸杨威林素珍陈碧江明华
- 关键词:基因变异
- 全院2013年血钾危急值项目运行情况评估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估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血钾危急值科室分布情况,为确定不同临床科室血钾危急值定值提供调整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信息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实验室管理软件统计2013年全院血钾检测项目总数检出和血钾危急值总数(我院设定血钾危急值范围为低血钾≤3.0 mmol/L,高血钾≥6.0 mmol/L)及血钾危急值检出率,并评价分析检出血钾危急值患者在临床科室分布和临床处理率。结果 2013年全院血钾危急值检出率为2.1%(4 661/218 918份),以低血钾为主,占血钾危急值总数的79.02%(3 683/4 661份),高血钾占20.98%(978/4 661份)。血钾危急值发生前3位的病区为内科、肾内/血透中心、胃肠/肝胆外科,构成比分别为12.9%(465/3 605份)、9.63%(347/3 605份)、8.02%(289/3 605份)。非新生儿病区中血钾危急值患者处理率为98.9%(989/1 000份),其中高血钾患者处理率为99.1%(329/332份);低血钾患者2 h内处理率为98.8%(660/668份);新生儿病区高血钾患儿处理率为18.5%(15/81份),低血钾患者处理率为100.0%(33/33份),新生儿病区血钾危急值患儿总处理率为42.1%(48/114份)。结论我院血钾危急值范围仅适用于各成人病区;而新生儿病区高血钾危急值临床处理率不高,新生儿科专家与大夫建议调高新生儿病区血钾危急值上限,以建立更科学合理的、可排除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期一过性高血钾的血钾危急值范围。
- 朱丽丹丁红香胡乐琪徐晓杰陈碧李向阳
- 关键词:血钾危急值
- 温州地区儿童血清尿酸参考区间的建立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并建立温州地区儿童血清尿酸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体检且<20岁的儿童14060例,按年龄、性别分为10组,即0~1岁(婴儿男、女组)、>1~3岁(幼儿男、女组)、>3~6岁(学龄前男、女组)、>6~12岁(学龄男、女组)、>12~20岁(青春男、女组)。检测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儿童血清尿酸水平,建立不同年龄、性别儿童血清尿酸参考区间。结果儿童血清尿酸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rs=1.00,P<0.05)。各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血清尿酸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男女童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学龄组、青春组均为男童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婴儿组、女婴儿组、男幼儿组、女幼儿组、男学龄前组、女学龄前组、男学龄组、女学龄组、男青春组、女青春组血清尿酸参考区间分别为151~376、149~364、167~381、165~389、179~404、178~410、190~454、196~419、257~590、209~472μmol/L。与现行成人参考区间(男性208~428μmol/L,女性155~357μmol/L)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儿童血清尿酸参考区间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各年龄段参考区间也存在差异。
- 陈碧舒旷怡李绵绵李姗姗江明华
- 关键词:尿酸儿童
- 中性粒细胞参数与感染性疾病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Sysmex XE-5000自动化血液分析仪的中性粒细胞参数(NEUT-X、NEUT-Y)与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12例细菌感染患者(实验组)和9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液样本,在Sysmex XE-5000上对其NEUT-X、NEUT-Y参数进行检测,显微镜镜检计算实验组毒性指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EUT-X、NEUT-Y 2个参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的2组NEUT-X、NEUT-Y值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颗粒和空泡变性组NEUT-X、NEUT-Y值与仅见中毒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毒性指数不同组之间NEUT-X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毒性指数的升高,NEUT-Y值升高(除毒性指数≥75%外)。结论中性粒细胞参数NEUTX、NEUT-Y值对有无细菌性感染的判断有价值;NEUT-Y值对细菌性感染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更大。
- 陈碧李绵绵王晓欧陈小剑
- 关键词:血液细胞分析仪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