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华
- 作品数:17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漯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探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研究在脑梗死后遗症治疗中应用中医辨证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病科5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0.7%(χ^2=4.462,P=0.03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具有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等优势。
- 李许涛张艳华
- 关键词:中医辨证脑梗死后遗症疗效
- 阿司匹林抵抗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心医院2019-01—08收治的20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梗死有无复发分为LAA未复发组(158例)和LAA复发组(42例)。所有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采用阿司匹林药物基因检测,PEAR1(G>A)基因型,检测结果示GG野生型对阿司匹林应答较好,AG突变杂合型应答不佳。对患者进行为期1 a的随访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A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用Spearman分析LAA复发与AR的相关性。结果LAA复发患者的年龄、糖尿病比例、AR比例、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比例及TC、Hcy水平显著高于LAA未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a内42例LAA复发患者中AR组26例(61.90%),显著多于AS组的16例(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8例LAA未复发患者中AR组25例(15.82%),显著少于AS组的133例(8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糖尿病、AR、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TC、Hcy均为LA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年龄、糖尿病、AR、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TC、Hcy与LAA复发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患者年龄、糖脂代谢、AR、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等各项因素均能增加LAA患者复发风险。
- 王倩郑春玲张艳华黄刚朱磊
-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阿司匹林抵抗复发独立危险因素
-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S100B、NSE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以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07~2019-07收治的HICH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S100、NSE浓度。结果:在治疗第1d、7d,观察组S100B、NSE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1d、7d、90d S100B、NSE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GCS评分≤8分、9~12分、13~15分将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在治疗第1d、7d,3个亚组S100B、NSE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亚组治疗第1d、7d、90d S100B、NSE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血肿量≤15mL、16~30mL、>30mL将观察组患者分为3个亚组,在治疗第1d,3个亚组S100B、NSE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RS评分≤3分、≥4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与不良,预后良好患者治疗第1d S100B、NSE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结论:S100B、NSE在HICH患者中明显升高,且其升高幅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90d的恢复情况密切相关。
- 王群涛张艳华杨恬甜桂志勇
-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生化指标
- 偏头痛与Willis环变异和炎症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偏头痛与Willis环变异和炎症介质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7例偏头痛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9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Willis不完整性发生率比较,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含量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浓度比较及观察组HCY、CRP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Willis环不完整性、前部不完整发生率及后部不完整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Y含量和CR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Y、CRP无相关性。结论 Willis环变异可引发偏头痛,同时HCY、CRP增高,但两者无相关性。
- 张艳华
- 关键词:偏头痛WILLIS环炎症介质
-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6年04月~2017年04月间收治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其中常规组40例患者,予以奥拉西坦进行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予以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97.5%VS 85%),组间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为期2周的治疗后,研究组CSS评分、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比常规组CSS评分、NIHSS评分更低,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疗效肯定,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减低致残的发生率,这对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而言,意义重大。
- 张艳华
-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塞依达拉奉神经功能疗效
- 住院治疗不同方法在癫痫患者撤换药中的效果分析及护理
- 2013年
- 于治疗的癫痫患者中通过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显示经常有多种药物,其中有的血药浓度远超过有效浓度范围,且很多并不是对发作类型合适有效的药物。对于这些患者,需要撤换药。采用静滴安定的办法,
- 许冰黄圣明张艳华
- 关键词:癫痫患者住院治疗护理血药浓度
- 脑血管病及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被引量:2
- 2012年
-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症,其发病率为100~300/10万,患病率为500~740/10万,死亡率为50~100/10万,约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有瘫痪、
- 曹向黎黄圣明李月玲张艳华刘晓璟沈岩
- 关键词:脑血管病并发症护理
- 不典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个案报道
- 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
- 张艳华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疾病分型发病机制
- 癫痫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 2012年
- 癫痫即俗话所称的“羊角风”或“抽风”,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癫痫的患病率约7.2‰,据此估算目前我国约有900万左有的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新增加癫痫患者约40万[1]。在这众多的患者中,真正能得到规范诊治而痊愈的只占较少部分,癫痫的临床诊断最重要的仍然是依据来自患者及可靠目击者所提供的详细病史,再辅以脑电图上出现棘波、尖波、棘一慢复合波等痫性异常即可确诊。
- 崔同军黄圣明王清理张艳华
- 关键词:癫痫患者药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疾病脑血管疾病规范诊治
- 低分子肝素钠和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钠和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8%,明显低于对照组24.44%(P<0.05)。结论相比低分子肝素钠,尿激酶是一种更优秀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药物,能有效地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张艳华李许涛黄刚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尿激酶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