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仲崇建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齐鲁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教学改革及教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主义
  • 2篇公共性
  • 1篇党建
  • 1篇政党
  • 1篇执政
  • 1篇执政党
  • 1篇执政规律
  • 1篇执政建设
  • 1篇旨趣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实效
  • 1篇视阈
  • 1篇思政
  • 1篇思政课
  • 1篇主体性

机构

  • 4篇山东轻工业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齐鲁工业大学

作者

  • 6篇仲崇建
  • 4篇乔丽荣
  • 1篇韩明暖
  • 1篇乔丽荣

传媒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科学社会主义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6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博弈到认同——法人类学关于纠纷研究的旨趣、路径及其理论建构被引量:9
2005年
纠纷不仅仅是对规则与秩序的破坏,而是一个互动的社会过程,各种不同层次的利益群体对纠纷的介入和干预使纠纷变得错综复杂,纠纷的解决依赖于各种力量之间的博弈。博弈有时会超出集团和地区的水平,关联到更大的社会历史过程和社会系统: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全球化;组织、制度、权力、意识形态,等等。不同的权力实体之间以及每个权利实体内部存在对立和差异,纠纷中呈现的是“不对称的权力关系”。纠纷也是一种“遭遇”、一套意义系统,意义的生产与建构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认同有关,认同的变化不仅会改变或重建“不对称权力关系”,还影响或决定着对权利的界定。这些观点是在法人类学对纠纷研究不断批评与反省的过程中被建构的。反过来,它也影响或决定了法人类学对纠纷研究的发展与变化。
乔丽荣仲崇建
关键词:博弈法人类学结构功能主义纠纷问题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根本途径
2014年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须采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要么偏好世界观的讲解要么热衷新方法新手段的实验,却难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基于此,本文提出在教师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体系时,应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置于主体地位并起到主导作用。
仲崇建韩明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政课实效
从经验到规律——构建我党执政建设新框架
2006年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环境迥异于改革开放初期。同时,党完成到本世纪中叶的既定任务越来越迫切。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设一个组织有力、开拓创新的先进性的领导核心——执政党。纵观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有关执政党的建设,完成了由主要依靠经验搞党建到利用规律搞党建的伟大转变,构建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党执政建设的新框架,为巩固执政地位、加强执政能力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上和组织领导上的保证。
仲崇建乔丽荣
关键词:党建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党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被引量:13
2021年
乡村振兴的实现不仅需要激发不同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要在行动者的主体性中引入公共责任、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基础,纳入公共文化认同和制度体系,进而实现主体性和公共性的融合。从主体性到公共性的融合是不同主体之间凝聚群体理性、协调不同利益和行动、走向共建共享的过程,需要从利益联结、组织联结、公共文化认同构建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仲崇建乔丽荣
关键词:主体性公共性
认同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共性”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共性",以对价值和意义的追问为重心所在,强调不同的行动者在构建个体认同和集体认同之际,应当以公共性作为准入的共律门槛,以达成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共识。不断地纳入"他者"的积极因素,以扩大公共性的意义基础,构建自身的先进性;建立公平完善的制度系统,谋求制度、结构和文化的内在一致性,进而统合行动者的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共性方面发挥优越性的外在保障。
仲崇建乔丽荣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性
功能主义人类学派法律观的流变及其启示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立足于人类学的视野探究了功能学派对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功能、法律与习惯的关系所作的分析和解释,各代表人物观念之间互动及其分析路径,由此引发的争论及对法人类学的贡献与启示。
乔丽荣仲崇建
关键词:功能学派法律法律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