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耀松

作品数:18 被引量:61H指数:6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6篇麻醉
  • 5篇镇痛
  • 5篇术后
  • 4篇神经阻滞
  • 4篇静脉
  • 3篇竖脊肌
  • 3篇静脉麻醉
  • 3篇肺癌
  • 3篇超声
  • 3篇超声引导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胸椎
  • 2篇胸椎旁神经阻...
  • 2篇乳腺
  • 2篇疼痛
  • 2篇气管
  • 2篇全凭静脉麻醉
  • 2篇椎旁

机构

  • 14篇贵港市人民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李耀松
  • 5篇李水忠
  • 5篇梁开远
  • 4篇李泽均
  • 2篇梁寿德
  • 2篇黄光梅
  • 1篇周育华
  • 1篇李聚禧
  • 1篇赖桂勇
  • 1篇黄伟芝
  • 1篇农光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健康之家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宫颈癌手术麻醉效果及对心功能、心脏血清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辅助用于老年宫颈癌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心功能、心脏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实施宫颈癌手术的老年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予瑞芬太尼-七氟烷常规麻醉,观察组自麻醉伊始加用Dex辅助麻醉至手术结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管、苏醒和应答时间,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率,以及术后6 h、12 h、24 h的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变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即刻(T0)、切皮后10 min(T1)、手术结束时(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峰值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值的比值(E/A);检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 min、术后12 h及24 h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苏醒和应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静息和活动VAS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时点HR、MAP低于本组T0时点,E/A高于本组T0时点(P<0.05);且观察组T1、T2时点HR、MAP低于对照组同时点(P<0.05),E/A高于对照组同时点(P<0.05),T1、T2时点两组LVEF、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前15 min比较,术后12 h和24 h两组患者血清cTnⅠ、CK-MB、BNP含量升高(P<0.05),术后12 h和24 h,观察组血清cTnⅠ、CK-MB、BN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宫颈癌手术患者加用Dex辅助用于老年宫颈癌手术患者麻醉,可更好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肌损伤。
梁开远黄光梅李耀松周育华
关键词:宫颈癌手术麻醉效果心功能
竖脊肌平面阻滞的应用进展
2022年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麻醉技术的完善,竖脊肌平面阻滞理念被提出,这是一种躯干神经阻滞技术,注入患者的椎体横突、竖脊肌之间,用超声引导,定位精准、操作简单,备受患者的认可。而且,在超声引导下的竖脊肌平面阻滞,更容易识别出肌肉间隙、胸椎横突的图像,同时横突上也未分布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故而降低了神经损伤、气胸等穿刺风险的发生概率。随着阻滞点的向下移动,至腰椎横突、胸椎横突(中下段),竖脊肌平面阻滞开始广泛用于盆腔手术、心胸外科手术、脊柱手术等围手术期的镇痛干预,临床效果理想。文章就竖脊肌平面阻滞的具体应用做一综述。
李耀松
关键词:超声引导麻醉镇痛
UE可视喉镜在急诊剖宫产患儿床边气管插管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比较UE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急诊剖宫产床边患儿气管插管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UE可视喉镜在患儿气管插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急诊剖宫产床边有气管插管适应证的患儿40例,男17例,女23例,胎龄33~41周,BMI 11~15 kg/m2,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UE可视喉镜组(U组)和Miller直接喉镜组(M组),每组20例。U组采用UE VL300SS型号可视喉镜和普通管芯辅助进行气管插管术,M组采用Miller直接喉镜,通过听诊两肺和监测PETCO2确定气管导管的正确位置。记录声门暴露时间、完成插管时间。记录声门暴露等级、一次插管成功例数。记录牙龈出血、皮肤损伤和食管插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U组声门暴露时间明显短于M组,声门暴露Ⅰ级比例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M组(P<0.05)。两组完成插管时间以及牙龈出血、皮肤损伤和食管插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E可视喉镜应用于急诊剖宫产床边患儿气管插管术中,能够缩短声门暴露时间,同时提高声门暴露等级,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气管插管安全性。
梁开远黄光梅李泽均李耀松
关键词:急诊剖宫产患儿气管插管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肺癌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分析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肺癌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7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4例。2组患者均接受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进行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肺功能。结果对照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0%、14.8%。术后2、12、24、48h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35±0.65)、(2.82±0.75)、(3.36±0.74)、(4.36±0.5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0.50)、(3.25±0.45)、(4.26±0.75)、(5.15±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分别为(4.15±2.06)ng/mL、(14.21±9.81)U/mL、(18.25±12.54)ng/mL、(2.84±1.41)ng/mL,明显高于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3.21±1.20)ng/mL、(12.24±8.32)U/mL、(16.25±11.36)ng/mL、(2.62±1.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肺癌微创手术时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肺癌微创手术患者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李耀松梁开远李水忠
关键词:胸椎旁神经阻滞肺癌微创手术
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维持阶段的麻醉效果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维持阶段的麻醉效果以及苏醒时的安全性评估。方法:随机选择50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平均分为A组与B组,分别采用异丙酚以及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药进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结果:A组与B组均能够在镜检过程中实现麻醉效果,A组出现部分患者苏醒缓慢,且有6例在苏醒后出现不良反应;B组患者均能够完全苏醒。结论:异丙酚与瑞芬太尼均能够作为麻醉维持药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使用,但是瑞芬太尼作为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维持药的安全性与效果更加显著。
赖桂勇农光李水忠李耀松
关键词:异丙酚瑞芬太尼纤维支气管镜
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软件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罗哌卡因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自控镇痛,不予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后2、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疼痛情况,术前30 min,术后8、12、24、48 h的IL-6与IL-10水平,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静脉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追加量,术后48 h恶心及呕吐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24、48 h 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分与住院天数。结果术后2、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24、48 h,试验组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1972.76±23.30)μg、术后48 h内静脉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0.4±1.2)次均少于对照组的(2031.52±30.16)μg、(2.3±1.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与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10.00%、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0%、33.33%、13.33%,肛门排气时间(5.16±0.67)h与首次下床时间(17.74±1.68)h均短于对照组的(6.49±1.46)、(19.52±3.1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试验组QoR-15评分(95.64±6.97)、(105.49±7.6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90.66±3.99)、(98.16±5.59)分,住院天数(5.74±1.03)d短于对照组的(7.13±2.5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中实施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围术期炎症反应,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质量更高,有利于患�
李耀松曾涛刘创纳
关键词:静脉麻醉疼痛评分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与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和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方法 纳入自2021-01—2021-12完成的5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29例腰硬联合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照组29例腰硬联合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进入手术室静息疼痛NRS评分、区域神经阻滞完成20 min后静息疼痛NRS评分、体位摆放时疼痛NRS评分、超声阻滞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 h静息和运动状态疼痛NR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36、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疼痛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需要曲马多补救镇痛患者比例、补救镇痛曲马多总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大腿肌力下降发生率、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且首次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和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前应用都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后24 h内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的镇痛效果较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好,但是可能会导致患者术侧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肌力下降。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更早,可能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李耀松张宗群李水忠覃柳英
关键词:围手术期镇痛
小剂量氯胺酮预防止血带充气期所致血压升高的临床效果
2006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应用于预防膝关节手术时止血带充气期所致的血压升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关节镜行膝关节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手术,Ⅰ组在止血带充气前10~15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3mg/kg,Ⅱ组未用,观察Ⅰ组有无呼吸抑制及氯胺酮副作用的现象,监测止血带、充气即刻、充气后5min、10min、20min、30min各时间段的BP、HR、SPO2情况。结果:两组充气后BP均有所升高,但Ⅰ组升幅不大,BP波动不大,心率较平稳。Ⅰ组也无呼吸抑制现象,术后未发现精神方面症状。Ⅱ组BP升幅较大,有6例需用血管扩张剂,心率也随之升高,出现波动。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预防膝关节镜手术时止血带充气所致的血压升高,安全有效,无不良副作用。
梁寿德李聚禧梁第杰李耀松
关键词:氯胺酮小剂量血压
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在乳腺手术的应用综述被引量:3
2019年
乳腺癌手术室临床常用的术式之一,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由于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疼痛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因此如何降低围术期疼痛程度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胸神经阻滞与前锯肌平面阻滞等技术的提出,以及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广泛应用,区域阻滞在近年来的产生了较大的改变,许多新技术得以实践。但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尚未在临床铺开,医学界也普遍缺乏此类的研究内容,因此本文就对乳腺癌手术的镇痛技术应用方法及进展情况进行简要概述,通过阐述其操作方法、操作优劣势来梳理该项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李耀松
超声引导下持续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持续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本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软件将纳入病例分为CE组(n=60)和E组(n=60)。CE组行ESPB并置入导管,阻滞平面出现并固定后予持续竖脊肌平面外导管泵注0.1%罗哌卡因注射液6 mL/h;对照组行单次ESPB。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实施区域阻滞麻醉工作。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2、8、12、24、48 h静息和运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术后12 h内、48 h内静脉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48 h内舒芬太尼追加量;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首次下床时间及有无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E组术后2、8、12 h静息和运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与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E组术后24、48 h静息和运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均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 h内PCIA按压次数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E组48 h内PCIA按压次数比E组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E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追加量比E组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E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比E组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无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结论 持续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比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安全可靠,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使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李耀松李泽均张宗群李水忠曾涛刘创纳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超声引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