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德庆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通市卫生防疫站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吸虫
  • 3篇血吸虫病
  • 3篇吸虫
  • 3篇吸虫病
  • 3篇虫病
  • 2篇血防
  • 2篇血防知识
  • 2篇渗透法
  • 2篇年级
  • 2篇年级学生
  • 2篇高年级
  • 2篇高年级学生
  • 1篇碘缺乏
  • 1篇碘缺乏病
  • 1篇动物
  • 1篇动物体
  • 1篇动物体内
  • 1篇中高年级学生
  • 1篇少年
  • 1篇青少年

机构

  • 6篇南通市卫生防...
  • 2篇南通市政府
  • 2篇如皋市卫生防...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江苏省如皋师...
  • 1篇南通市卫生局

作者

  • 6篇李德庆
  • 3篇陈杰
  • 2篇江喆
  • 2篇强福林
  • 2篇熊海平
  • 1篇丁桂生
  • 1篇李兰玉
  • 1篇林绍之

传媒

  • 2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血防知识渗透法教育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索在小学生中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新方法 ,提高其血防知识知晓率、行为正确率 ,以便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方法 选择如皋师范学院附小的 95 1名小学生 (及家长 910名 )作为实行渗透教育法实验组 ,选择条件相当的如皋陆桥和丰乐小学学生作为一般宣传和上课法对照组 ,研究结束后以基线调查结果为依据 ,评估研究效果 ,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渗透法组学生的血防知识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干预前的 3.1%和 5 5 .1%提高到干预后的 99.6 %和 9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结论 渗透教育法挖掘出了卫生系统以外的健教资源 ,不增加学生负担 ,易为学生和教育部门接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李德庆江喆杜松如刘建明卢新民孙建中
关键词: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血防知识渗透法教育的研究被引量:6
1998年
本实验结果表明渗透法组学生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可由干预前的3.1%提高到干预后的99.6%,差异极为显著;其血防信念、价值观和卫生行为的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6.7%、53.2%、55.1%提高到干预后的98.1%、99.5%、98.1%,差异极为显著。上述各项指标渗透法组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家长的知、信、行和价值观正确率干预后亦显著高于干预组且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渗透法的优点:挖掘了卫生系统以外的健教资源;不增加学生负担,教育部门乐于接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体现了血防健教工作的经常性、长期性和广泛性;优化了投入结构,体现了低投入、高产出的原则。
江喆李德庆杜松如刘建明卢新民孙建中
关键词:血吸虫病青少年健康教育
布氏菌属内S型与R型菌种在犬体内免疫学反应的研究
2001年
熊海平强福林李德庆陈杰汪华还锡萍王彩生陈智高
关键词:免疫学
布鲁氏菌属内S型和R型菌种在动物体内干扰的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通过对布鲁氏菌属内S型与R 型菌种在小鼠和犬体内相互作用的研究,弄清我国布病防治中某些流行病学现象的机理。方法 将特定浓度的S型菌悬液分别与R 型菌液混合后注射于小白鼠和犬体内,20 ~25 天后解剖取小鼠局部淋巴结、肝、脾及犬脾进行培养、分离及鉴定。结果 在小鼠试验中,各种S型布氏菌均明显地干扰了R 型犬种菌的生存。但在犬体内进行的研究表明,104M 菌被RM6/66 菌干扰;Rev - 1 菌与RM6/66 菌则或相互干扰,或相互平衡。S2 在与RM6/66 相同菌量情况下,两者可以共存,以S2 稍占优势,呈互不干扰、相互共处之态。结论 研究结果能合理解释S型布病疫区内很难分离到R 型布氏菌的流行病学现象,并阐明其流行病学意义。同时提示人们,当某地布病流行的优势菌被控制后,很可能出现新的优势种的布氏菌传播。
汪华还锡萍强福林熊海平王彩生陈杰陈智高李德庆李兰玉
关键词:布鲁氏菌流行病学
水网型地区基本消灭和消灭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效果分析
2000年
李德庆丁桂生
关键词:血吸虫病
南通市控制碘缺乏病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全面评价南通市碘缺乏状况及防治成果。方法 全市所辖各县(市、区)于1998—2000年开展消除碘缺乏病查评,分别抽取30所小学,调查儿童甲肿率、尿碘水平、户盐碘含量、健教情况等指标;1995年、1997年、1999年全市开展病情监测,调查上述指标。结果 消除碘缺乏病查评:全市居民碘盐合格率为95.60%,儿童甲肿率为3.71%,尿碘中位数各地均在100μg/L以上,健教知晓率在80.00%以上;病情监测:儿童甲肿率从1995年的20.50%下降至1999年的2.50%,尿碘中位数从1995年的142μg/L上升至1999年的496μg/L,学生户盐连续多年稳定在90.00%以上。结论 南通市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今后仍应坚持全民食用加碘盐的防治措施,同时加强监督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达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最终目的。
江喆陈杰杨建斌李德庆林绍之
关键词:碘缺乏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