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
- 作品数:12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福田区卫生系统公益性科研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深圳市福田区公益性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卒中患者营养评估的作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进行营养评估,并分析营养评估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均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检测营养学的指标来评定其营养状况,对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和营养支持,在住院14d、28d后再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和相应指标的检测,分析营养风险评分与营养评价指标的检测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结果60例卒中患者,入院时评定有营养风险者15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3%;营养不良患者年龄明显高于营养正常者(P<0.01);14d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3%;28d后经营养支持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降至6.7%,各项营养学的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营养状况恶化,早期及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均有必要。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能简单反映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能预测营养不良的风险,但对于昏迷、瘫痪及难以准确测量体重指数(BMI)的患者,使用受到限制。在临床仍常采用人体测量和生化指标确定患者是否营养不良。本文认为卒中患者均需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和营养不良的确定,作为进行合理营养支持的依据和指导。
- 李爱东张志刘洪涛黄宗青邓英太史少凤
- 关键词:脑卒中营养评价营养风险营养支持
-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Rankin评分及肱动脉超声检查指标〔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Ranki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和Ranki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D和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MD和NM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 肖剑伟蔡旭黄宗青张志周国强
- 关键词:卒中增强型体外反搏神经功能
- 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在院前卒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LAPSS)在院前卒中诊断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入组病例选择院前接诊的以神经系统局灶症状或体征为主要表现的92例患者,通过LAPSS进行卒中筛查。结合最终临床诊断,评价LAPSS对院前卒中诊断价值。结果①92例患者临床诊断为卒中49例,其中24例为出血性卒中,25例缺血性卒中。漏诊4例,误诊4例,漏诊或误诊原因均与神经系统查体有关;②LAPSS筛查的统计学分析:灵敏度91.8%,特异度90.7%,漏诊率8.2%;误诊率9.3%,Youden指数0.83,阳性似然比9.87,阴性似然比0.09。完成LAPSS筛查平均时间为4分42秒。结论 LAPSS在院前卒中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急诊时可快速、准确判断卒中,值得院前急诊推广。
- 陈月馨周惠芬彭海菁张志方向红杨美兰张贵昌
- 关键词:脑卒中院前急救
-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卒中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卒中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别为(1.89±0.31)mm和(1.88±0.42)mm,治疗后分别为(1.18±0.56)mm和(1.45±0.34)mm,治疗后治疗组的颈动脉IMT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斑块负荷和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有减少(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斑块负荷、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P-选择素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P-选择素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斑块性质均呈现硬化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斑块性质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卒中能有效发挥改善凝血与纤溶功能的作用,防止易损斑块的形成,降低斑块负荷、斑块面积和颈动脉IMT,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 肖剑伟蔡旭黄宗青张志周国强
- 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进展性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卒中对患者动脉血管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卒中对患者动脉血管的影响。方法2010年8月至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进展性卒中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治疗后的CRP与内皮素1(ET-1)值都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CRP[(2.09±2.11)mg/L与(8.12±2.46)mg/L,t=15.309]与ET-1值[(13.98±6.30)mg/L与(46.09±11.02)mg/L,t=14.9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11.93±2.13)%与(8.10±1.43)%]、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NMD)[(22.98±8.34)%与(16.09±5.12)%]较治疗前[(5.26±1.34)%与(5.27±1.33)%,(13.20±5.33)%与(13.67±4.10)%]明显上升(t值分别为16.934、21.787,8.443、12.345,P均〈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FMD与N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982、9.113,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心踝血管指数与臂踝脉搏波速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81、8.456,P均〈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卒中能有效抑制内皮素与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内皮依赖性血管的舒张功能,改善动脉弹性,从而发挥更加有效的治疗作用。
- 肖剑伟蔡旭黄宗青张志周国强
- 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进展性卒中动脉血管内皮功能
- 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环咽肌功能的临床及影像学评定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患者环咽肌功能障碍(CPD)的临床及影像学评定,旨在找到有效治疗CPD的依据和方法。方法: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均在入院24h进行临床吞咽功能评定,入院7d内完成吞咽造影录像检查(VFSS),以确定患者的吞咽异常模式及客观判断环咽肌功能。结果:100例患者中存在吞咽障碍40例,能完成VFSS 30例,其中环咽肌功能正常24例;存在CPD 6例,其病变部位在脑干及小脑,临床上表现为中重度吞咽障碍,其中口咽期均受损2例,咽期障碍4例。6例中环咽肌打开不能1例,打开不全5例,同一患者可以存在多种吞咽异常模式,包括喉上抬不足、梨状窝较多钡剂残留、喉渗透及误吸。结论:脑卒中后CPD主要发生在脑干的损伤部位,表现为环咽肌打开困难,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为环咽肌的皮质延髓通道发生退行性变,使之呈现去抑制的后果。CPD对患者生活影响很大,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康复干预。
- 李爱东刘洪涛黄宗青张志周国强张娟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神经系统损害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syndrome,pSS)于1933年由瑞典Sjogren医师首先报道的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除有口干。眼干等外分泌腺受损外.尚可累及神经系统等多部位。pSS并神经系统病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漏诊及误诊。现对22例具有神经系统损害的干燥综合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
- 杨美兰刘云张志黄宗青
-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神经系统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病变外分泌腺临床医师
- 荧光MGB探针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娩后胎盘sFas表达研究
- 2010年
-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征)患者胎盘中可溶性Fas(sFas)表达。方法应用荧光MGB探针技术分别检测34例重度妊高征患者及30例正常妊娠分娩的胎盘sFas表达水平。结果妊高征患者分娩后胎盘sFas的表达为(3.6403±0.9617)明显高于正常分娩后的胎盘表达(1.3273±0.6063)(P〈0.01)。结论妊高征组胎盘sFas的表达高于正常妊娠,sFas可做为围产期评价细胞增殖和凋亡的重要指标。
- 沈琪张志周晓梅
- 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对脑卒中评估的价值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LAPSS)对院前脑卒中评估的价值。方法入组病例选择院前接诊的以神经系统局灶症状或体征为主要表现的92例患者,通过LAPSS进行卒中筛查,探讨LAPSS对院前卒中预后的影响。结果通过LAPSS筛查,判断为"目标卒中"者49例。LAPSS筛查平均时间为280 s。经最后临床确诊后,发现漏诊4例,误诊4例。LAPSS筛查的灵敏度91.8%,特异度90.7%,Youden指数0.83,阳性似然比9.87,阴性似然比0.09。结论LAPSS在院前卒中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助于快速、准确判断卒中,对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救护有重要意义。
- 周惠芬陈月馨彭海菁张志方向红杨美兰陈建良
- 关键词:脑卒中院前救护
- 颈动脉支架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术(CAS)治疗急性脑梗死(CI)的疗效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8例行CAS治疗(CAS组)及25例予药物治疗的CI患者(药物组)的NSE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并随病程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来评定其神经功能。结果实验组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第2天起NSE表达均呈下降趋势,但CAS组下降更明显,第7、14天CAS组与药物组进行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功能的变化趋势与NSE的表现相似。结论CAS是一种治疗CI的有效措施,NSE可作为检测CAS疗效、预后的定量指标。
- 杨美兰张志曲辉黄宗清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支架术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