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
- 作品数:35 被引量:1,069H指数:17
- 供职机构:普林斯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入学年龄限制真的造成了“七八月陷阱”吗?--兼评刘德寰、李雪莲《“七八月”的孩子们》被引量:19
- 2017年
- 西方研究发现,出生月在入学年龄截止日期以前的学生在学业表现上不及出生月在截止日期以后的学生,并将这一"截止日期现象"归因于入学年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刘德寰、李雪莲的研究《"七八月"的孩子们》也试图在中国展示这一现象,本文则对此提出质疑。利用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2年儿童情况抽样调查,本文检验了截止日期现象能否持续到成年期,以及特定出生月份是否存在入学年龄的选择性这两个问题。本文发现,中国孩子对截止日期的遵从度低且存在选择性,出生月份之间的成就差异不能完全由入学年龄来解释,应考虑其他替代性的解释。
- 张春泥谢宇
- 关键词:入学年龄义务教育制度
- 走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讨论的误区被引量:150
- 2018年
- 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争论虽然持续已久,但至今仍未产生共识。本文试图从议题本土化、应用本土化和范式本土化三个角度说明社会学本土化是个伪问题。从议题上来看,中国社会学的研究议题已经相当地本土化,而且不必为突出本土化特征而束缚研究。从应用上来看,一些应用西方理论或方法的中国研究本土契合性不足,其原因在于研究者本身缺乏对社会学的认识和对如何做好研究的理解。若在秉承社会学研究规范性的同时能够将社会学本身的情境性带入其中,中国社会学必然能够保持其学术的独立性和原创力。从范式上来看,学术的贡献和原创性应该由学术同行来评价,中国的社会学家所发展出的理论和方法应该对这个学科的主流领域具有影响力,应该有助于整个社会学学科的知识积累,而不只是对中国社会学有所贡献。
- 谢宇
- 关键词:本土化中国社会学社会学发展学术范式
- 二元分割体制下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流动及其收入效应被引量:44
- 2019年
-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两期数据(CFPS2010、2012)和动态研究视角,本文系统分析和讨论了当今体制二元分割下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工作流动的发生机制及其经济后果,提出体制分割成为影响劳动力市场机会结构和经济后果不平等的重要集体性中介因素。体制对工作流动产生了三方面的影响:体制的稳定性效应,即为其成员提供内部庇护,从而降低体制内工作流动率;体制的收入效应,即与体制外流动相比,体制内工作流动会导致更高的收入增长;体制的壁垒效应,即体制阻止和排斥体制外的劳动力发生跨体制流动,从而影响工作流动的方向。经过使用倾向值匹配、IPTW等统计技术控制样本选择性后,分析结果显示,体制分割的这三方面效应均呈显著影响,且结果稳健。本文将体制分割与工作流动过程相结合,探讨体制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动态作用,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当前劳动力市场中的分层与流动现状。
- 周扬谢宇
- 对纵贯数据统计分析的认识被引量:20
- 2011年
- 在介绍了纵贯数据的设计思想及优缺点基础上,从统计方法的角度讨论了纵贯数据在社会科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纵贯数据的优点在于其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对总体异质性的识别、对因果机制干预的研究、对因果效应的研究和对"状态"变换的研究。以一些基于纵贯数据的研究设计为实例,文章阐述了在研究中假设与数据紧密衔接的重要性,以及利用统计方法分析纵贯数据时需要考虑的要点。但由于存在着由人类和人类行为内在变异性导致的这一无法避免的根本性缺陷,纵贯数据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而在纵贯数据的辅助下,研究者需要对社会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将其进行更合理的概念化,并加以更精准的数据分析。
- 任强谢宇
- 关键词:因果效应
- 孕育希望:宏观代际流动性对生育意愿的影响被引量:4
- 2024年
- 当今中国,子女在家庭中仍处于中心位置,父母对子女福祉的重视会影响其生育决策。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2018年数据,考察了宏观社会流动性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流动性与期望子女数显著正相关,主观态度是重要的中介影响机制。从子代地位预期与抚育成本预期的视角出发,相对流动性的影响呈负社会经济梯度,但流动性的提升不会抑制高社会阶层的生育意愿;性别差异在社会化视角中被强调,男性受流动性的影响更强,并且流动性与期望男孩数关联更加密切。本研究从宏观层面丰富了对低生育率现象的理解,对从微观层面分析流动效应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本文认为,机会公平政策应当作为当下中国生育促进政策的一个重要构成。
- 蔡韦成谢宇
- 关键词:生育意愿代际流动
- 为什么中国需要实证研究
-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其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这场变革不仅直接改变了中国13亿人口(当今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生活,也影响了生活在其他发达和欠发达国家中数以万计的人。在我看来,自20...
- 谢宇
- 关键词:GDP总和生育率人口转型社会变革实证研究
- 文献传递
- 家庭结构变迁与社会分层(下篇):中国经验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因素对家庭行为多样性的影响增强以及家庭行为在社会阶层中的分布向弱势模式变化,家庭结构在中国社会分层的重要性正在上升。文章从社会分层如何影响家庭结构的形成和家庭结构如何影响社会成就两个方面对中国相关经验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中国情境下研究家庭结构变迁与社会分层的思路和方向。
- 张春泥谢宇
- 关键词:家庭结构社会分层社会流动
- 奥迪斯·邓肯的学术成就:社会科学中用于定量推理的人口学方法被引量:21
- 2008年
- 奥迪斯·戴德里·邓肯,于2004年11月去世。他对当今社会学和人口学的量化推理实践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在科学史的背景下追溯邓肯作为一位量化社会学家所产生的影响。将O.D.邓肯的社会科学哲学置于"总体逻辑思维"的传统中进行分析,这一传统起源于查尔斯·达尔文,其后由弗朗西斯·加尔顿引入社会科学。作为分析的一部分,我将对统计分析的两种方法加以区分(起源于两种主要的有关科学的哲学视角):高斯或类型逻辑思维和加尔顿或总体逻辑思维,并进一步对邓肯在社会科学中的量化推理视角进行细致讨论,特别是他对于社会测量、路径分析、结构模型、计量经济学和Rasch模型的看法。本文的一个重要主题就在于O.D.邓肯很快意识到社会科学中量化方法所遇到的困难及其局限性,他尤其被内生的总体异质性所困扰。正是这种异质性使得在社会科学中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具有定律性质的推论变得徒劳。因此,O.D.邓肯十分鄙视那些试图效仿物理科学来探寻假想的社会普适法则的做法,因为他坚信这种法则并不存在且毫无意义。对于O.D.邓肯来说,统计工具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总体差异的系统性模式进行归纳总结。本文将大量引用O.D.邓肯过去未经发表的私人通信。
- 谢宇姜洋(译者)张磊(校对)穆峥(校对)朱海燕(校对)宋曦(校对)任强(校对)邱泽奇(校对)
- 关键词:方法论RASCH模型
- “知识分子”的发展历程
- 科学界公共舆论空间发展不足,互联网+媒体:微信将颠覆传统传媒,改良中国的科学文化,凝聚共识,“知识分子”的内容运营。
- 饶毅鲁白谢宇
-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科学文化运营管理
- 中国女性初育后的长期就业轨迹基于序列分析的探索被引量:4
- 2023年
- 女性初次生育后就业状态的转变是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重要机制。以往研究大多将就业视为静态单一性事件,缺乏基于生命历程的长期动态视角。本文使用2014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生命史数据,采用序列分析技术,刻画出中国出生于1940—1978年的非农职业女性在初育前后共计21年的六类典型就业轨迹,女性的就业时期涵盖了建国初期、市场转型初期和转型成熟期三个重要的劳动力市场转型节点。结合社会变迁,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女性就业轨迹的世代转变和影响女性就业因素的变迁。结果显示,随着世代变迁,中国女性就业轨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明显增加,人力资本、制度庇护与照料责任的保护作用则显著削弱。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学界对市场改革和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认知。
- 杨一纯於嘉谢宇
- 关键词:生育生命历程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