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文文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速康
  • 4篇外科
  • 4篇康复
  • 4篇康复外科
  • 4篇阑尾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阑尾炎
  • 3篇加速康复
  • 3篇加速康复外科
  • 3篇儿童
  • 2篇幽门狭窄
  • 2篇治疗儿童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先天性肥厚性...
  • 2篇小儿

机构

  • 9篇盐城市妇幼保...
  • 2篇淮安市妇幼保...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戴文文
  • 7篇陈晨
  • 2篇李炳
  • 1篇蒋维维
  • 1篇张圣祥
  • 1篇丁爱兴

传媒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系统医学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盐城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应用加速康复理念治疗的CHPS患儿29例,日龄(37.0±20.3)d,体重(3.7±1.1)kg,为FTS组;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采取传统处理方法且与FTS组条件相同、总体临床特点类似的CHPS患儿32例,日龄(30.3±13.7)d,体重(3.4±0.6)kg,作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对两组病例术后呕吐致喂养方案改变、术后达全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FTS组与对照组术后达全量喂养时间分别是(21.0±8.8)h和(38.3±8.3)h,住院时间分别是(6.8±1.7)d和(10.8±2.5)d,治疗费用分别是(7 223.5±991.6)元和(9 082.5±823.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呕吐致喂养方案改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理念可加速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晨朱鸿喜明葛东丁爱兴戴文文孟德诚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腹腔镜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快速康复外科在小儿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对小儿阑尾炎患儿接受快速康复外科医治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寻。方法:对医院收治的73例小儿阑尾炎患儿开展本次研究。两组患儿均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参照组(36例)方案: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快速康复外科组(37例)方案: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快速康复外科组患儿术后3 h、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2 d的简明-麦-吉疼痛问卷SF-MPQ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快速康复外科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快速康复外科组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儿阑尾炎患儿接受快速康复外科医治后的临床效果更佳。
戴文文
关键词:小儿阑尾炎快速康复外科炎症因子并发症
ERAS理念在婴儿期腹腔镜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治疗3至6月龄婴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SCR)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确诊为HSCR并行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135例3~6月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ERAS治疗的83例患儿为ERAS组,未采用ERAS治疗的52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24 h血糖、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恢复正常喂养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术后6 h及24 h FLACC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HSCR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大便失禁、污便、便秘、肛周皮炎、吻合口狭窄、脱肛)等情况。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各数据的组间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均康复出院。ERAS组术后24 h血糖低于对照组[(6.1±0.7)mmol/L比(7.1±0.7)mmol/L,P<0.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低于对照组[(22.7±3.5)h比(27.4±5.0)h,P<0.001],术后恢复正常喂养时间低于对照组[(5.0±1.0)d比(7.1±1.1)d,P<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7.6±0.7)d比(12.4±1.7)d,P<0.001],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比31%,P=0.038),术后6 h FLACC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2.0±0.7)分比(3.1±1.0)分,P<0.001],术后24 h FLACC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2.2±1.4)分比(4.4±1.4)分,P<0.001]。出院后随访2年,并发症(HSCR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大便失禁、污便、便秘、肛周皮炎、吻合口狭窄、脱肛)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指导下在婴儿期HSCR患儿围手术期管理过程中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减少患儿痛苦,加速术后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戴文文戴文文蒋维维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恶心呕吐婴儿
腹腔镜与经脐上小切口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laparoscopic pyloromyotomy,LP)与经脐上小切口幽门环肌切开术(open umbilical small incision pyloromyotomy,OP)治疗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LP组(n=18)与OP组(n=2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43例均痊愈;LP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OP组2例发生切口裂开,1例出现应激性溃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LP组手术时间[(27.12±4.91)min vs.(38.26±2.21)min]、术后饮水时间[(8.21±1.32)h vs.(12.01±1.03)h]、住院时间[(3.35±0.86)d vs.(6.15±1.22)d]优于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术中患儿创伤小,对周围脏器干扰小,术后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明葛东朱鸿喜陈晨戴文文孟德诚张圣祥李炳
关键词:幽门环肌切开术
儿童Amyand's疝14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Amyand's疝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4例Amyand's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结果、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等),并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4例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个月至6岁5个月;其中12例表现为腹股沟区难复性包块,9例表现为呕吐,5例表现为发热; 12例出现白细胞升高; 10例腹部立位X线片提示肠梗阻; 5例彩超检查提示混合性包块,2例提示条索状回声,1例可见阑尾"双边"影;均予急诊手术治疗。2例为择期手术病例,均于术中探查确诊。4例单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10例行"阑尾切除术+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阑尾无明显改变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坏疽性阑尾炎1例,慢性阑尾炎2例;均痊愈出院,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儿童Amyand's疝临床上较为罕见。增强对本病的认识、必要时积极手术探查是减少误诊、漏诊及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术中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陈晨朱鸿喜明葛东戴文文孟德诚
关键词:儿童阑尾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和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8例儿童复杂性阑尾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病情和家长意愿分为ERAS组( n =29)和对照组( n =29)。两组均在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ERAS组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方案,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处理方案,比较两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疼痛评估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58例复杂性阑尾炎均痊愈出院。ERAS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12.11±2.23)h,肛门排气时间(26.61± 12.30 )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9.17±1.35)h,住院时间(4.23±1.18)d,住院费用(9 948.12±105.36)元,疼痛评分(2.35± 0.26 )分,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24.62±3.28)h,肛门排气时间(44.63± 17.28)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4.75±2.85)h,住院时间(6.15±1.49)d,平均住院费用(12 131.65 ±132.29)元,疼痛评分(5.48± 0.79)分,满意度为75.86%。两组患儿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评分及满意度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ERAS组术后1例并发腹壁切口感染(3.44%),对照组2例并发腹壁切口感染(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所有患儿术后随访3个月,均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阑尾残株炎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腹腔镜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围手术期,应用ERAS能够加速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就诊满意度,且不增加额外经济负担,因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明葛东朱鸿喜陈晨戴文文孟德诚李炳
关键词:腹腔镜加速康复外科
一针双线单孔单隧道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一针双线单孔单隧道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100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临床资料,单孔及双孔组各5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指标,记录切口愈合及复发情况。结果10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双孔组比较,单孔组手术时间短[单侧(10.3±1.1)min vs.(12.4±1.4)min,t=-7.742,P=0.000;双侧(13.5±1.3)min vs.(16.1±1.3)min,t=-4.576,P=0.000],疼痛评分低[(2.4±0.3)分vs.(3.5±0.9)分,t=-8.553,P=0.000]。2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17个月,平均12.1月。双孔组2例皮下线结反应,1例复发,单孔组均未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孔组8例腹壁有可见瘢痕,单孔组均无可见瘢痕(P=0.006)。结论一针双线单孔单隧道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既避免在腹壁上戳孔,同时又确保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且不额外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明葛东朱鸿喜陈晨孟德诚戴文文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mscopicappendectomy,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appendectomy,OA)治疗儿童复杂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5例儿童复杂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LA组和OA组,其中LA组21例,OA组2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直肠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及留置腹腔引流的比率等。结果本组45例均痊愈。LA组手术时间(88.6±20.1)min,OA组手术时间(84.1±10.2)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LA组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LA组术中出血(14±10.2)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2.6±12.3)h,住院时间(4.2±1.9)d,Troear孔感染率(4.8%),直肠刺激症状发生率(9.5%),置腹腔引流率(19.0%),腹腔脓肿发生率(9.5%)。OA组术中出血(26±9.2)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50.6±19.2)h,住院时间(6.2±1.8)d,切口感染率(33.3%),直肠刺激症状发生率(37.5%),置腹腔引流率(75%),腹腔脓肿发生率(37.5%)。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1,0.001,0.044,0.029,0.000,0.029。所有患儿术后随访4~12个月,无一例发生阑尾残株炎、肠瘘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复杂阑尾炎,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明葛东朱鸿喜陈晨戴文文孟德诚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儿童
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及有效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及有效性。方法抽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9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均行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复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患儿C反应蛋白为(8.15±2.63)mg/L,白细胞计数为(10.36±2.18)×109/L;治疗前患儿C反应蛋白为(13.26±2.48)mg/L,白细胞计数为(13.01±2.54)×109/L,治疗后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9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经治疗后,肠套叠复位时间为(8.48±4.31)mi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17±1.26)d,住院时间为(4.06±1.33)d。治疗后,9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复位成功率为95.92%(94例),复位失败率为4.08%(4例)。治疗中共有1例患儿出现肠穿孔,发生率为1.02%,予1期行回肠末端造瘘术治疗,3个月后关瘘术。结论在小儿肠套叠的治疗中,空气灌肠修复术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指标,实现较高的复位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
朱筛成戴文文陈晨朱鸿喜孟德诚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有效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