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 1篇新生小鼠
  • 1篇炎症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早产儿视网膜
  • 1篇早产儿视网膜...
  • 1篇早产儿视网膜...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网膜
  • 1篇未成熟
  • 1篇小鼠
  • 1篇疗效
  • 1篇安全性
  • 1篇CXCR2
  • 1篇病变
  • 1篇病例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董丽娟
  • 2篇陈超
  • 1篇宋丽丽
  • 1篇张可
  • 1篇肖蜜黎
  • 1篇林洁

传媒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早产儿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超早产儿(胎龄<28周)脑病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 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出生胎龄<28周的、于纠正胎龄足月时或出院前完成MRI检查的超早产儿,排除纠正胎龄或出院时MRI单纯脑出血的病例。根据头颅MRI影像学报告结果分为单纯EOP组、EOP+出血组和正常组,采集与发生EOP可能相关的母亲和新生儿影响因素,三组之间进行单因素比较。结果 115例超早产儿进入本文分析,单纯EOP组20例,EOP+出血组15例,正常组80例。35例EOP患儿中,白质损伤31例(88.6%),灰质损伤4例(11.4%),小脑损伤3例(8.6%),多发广泛损伤1例(2.9%),白质合并小脑损伤2例(5.7%)。脑白质损伤中,脑室周围白质损伤17例,其中非囊性损伤16例,囊性PVL1例;皮层下白质损伤14例,其中额叶损伤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单纯EOP组、EOP+出血组、正常组3组比较,母亲因素和新生儿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早产儿EOP与早产儿脑病一样最多见于脑白质损伤,影响超早产儿脑病为非单一危险因素起作用。
董丽娟张可林洁肖蜜黎陈超
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尽管激光治疗是目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它并不适用于治疗所有类型的ROP,尤其对于1区病变ROP及急进性后部型ROP(AP—ROP),激光治疗往往难以实施或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董丽娟陈超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安全性
CXCR2在感染/炎症致新生小鼠未成熟脑髓鞘化障碍中的作用
董丽娟宋丽丽黄志恒陈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