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PACHEⅡ评分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评估气管插管时机研究及回归模型建立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应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行气管插管时机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AOPP患者122例,分别计算APACHEⅡ评分值,进行验证,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122例患者行气管插管56例,APACHEⅡ评分3~36分,气管插管组(19.93±7.34)分,气管未插管组(10.33±4.9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P=0.00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气管插管风险模型。结论:APACHEⅡ系统应用于AOPP患者行气管插管时机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APACHEⅡ评分值越高,插管概率越高。当APACHEⅡ评分≥15分时需加强对AOPP患者呼吸情况监测;当APACHEⅡ评分值≥24分时,早期予以保护性气管插管,患者可能获益更大。
- 林可程黎文玉明马渝
-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气管插管
- APACHE Ⅱ评分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评估气管插管时机研究及回归模型建立
- 目的探讨应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行气管插管时机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AOPP病例61例,分别计算APACHEⅡ评分值,进行验证,Logistic回归...
- 林可鲁力文玉明马渝
-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气管插管APACHE
- 急性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后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序贯通气治疗效果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后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序贯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后的重度COPD患者58例随机分为有创通气组和序贯通气组各29例,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有创通气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组[(6. 89±1. 40) d]和序贯通气组[(6. 96±1. 6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 83,P=0. 780);有创通气时间有创通气组[(5. 39±2. 64) d]和序贯通气组[(2. 46±1. 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48,P=0. 000)。序贯通气组VAP发生率(13. 79%)较有创通气组(37. 93%)明显下降(P=0. 036);序贯通气组VAP病死率(3. 45%)较有创通气组(24. 14%)显著降低(P=0. 026)。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后COPD患者行序贯通气治疗可缩短留置气管插管时间,减少VAP发生率和病死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林可鲁力文玉明马渝杨平张冬青
-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穿孔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气管插管
- APACHEⅡ评分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评估气管插管时机研究及回归模型建立
- 目的 探讨应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 Ⅱl)评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行气管插管时机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AOPP病例61例,分别计算APACHEⅡ评分值,进行验证,Logis...
- 林可鲁力文玉明马渝
-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应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对36例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进行分组,根据亚低温治疗时间分为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在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即刻,亚低温治疗后24、48 h分别应用PICCO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全心舒张末容积、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排量指数(CI)及左心室收缩指数(LVSI),并在各时间点取静脉血测血浆乳酸水平。结果 (1)在亚低温治疗后24 h时,与12小时组比较,24小时组患者PICCO参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增加[(1 683±467)dyn·s·cm^(-5)·m^2vs.(1 732±490)dyn·s·cm^(-5)·m^2],HR下降[(71±13)次/分vs.(60±14)次/分]及CI降低[(2.6±0.6)L·min^(-1)·m-2 vs.(2.1±0.6)L·min^(-1)·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心舒张末容积及LV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亚低温治疗后48 h时,两组间PICCO参数SVRI、HR及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亚低温治疗后24、48 h时,两组乳酸水平、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排量和HR的下降,以及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这种影响为非持续性,随着亚低温状态的消除而消失;(2)亚低温持续时间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氧代谢无影响。
- 程黎杨平林可
-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血流动力学心排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