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洁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妊娠
  • 2篇子痫
  • 2篇综合征
  • 2篇先兆子痫
  • 2篇免疫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低体重
  • 1篇电子记账
  • 1篇多囊
  • 1篇多囊卵巢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多态
  • 1篇多态现象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浆

机构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李洁
  • 6篇李增彦
  • 3篇苏婧
  • 2篇孙艳
  • 1篇李清
  • 1篇琚端
  • 1篇张艳红
  • 1篇王春艳
  • 1篇于泳浩
  • 1篇张颖
  • 1篇王颖梅
  • 1篇高晓丽

传媒

  • 2篇国际生殖健康...
  • 2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知识经济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电子记账特点及应用分析
2020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记账的方式被广泛的应用到财务工作中,这也是财务数据在处理时较为关键的一步,电子记账的应用摆脱了传统的手工会计通过对账簿的反复转抄的现象,由电子记账中的传递和更新数据功能来取代这一工作。现行的会计软件中比较常见的电子记账功能有实时记账、模拟记账、成批记账、跨月记账和恢复记账。本文通过对电子记账进行相关的分析,阐述了几种常见的电子记账功能的特点和在实际财务工作中的应用。
李洁
关键词:电子记账会计账务
背根神经节S1PR1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价背根神经节鞘氨醇-1-磷酸-1受体(S1PR1)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取鞘内置管和尾静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60~28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8):对照组(C组)、S1PR1拮抗剂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S1PR1拮抗剂组组(R+F组)、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和瑞芬太尼+切口痛+S1PR1拮抗剂组(R+I+F组)。C组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min^(-1)60 min;R组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kg^(-1)·min^(-1)60 min;F组鞘内注射FTY7203 noml,10 min后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μg·kg^(-1)·min^(-1)60 min;R+F组鞘内注射FTY7203 nmol,10 min后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kg^(-1)·min^(-1)60 min;R+I组建立切口痛模型的同时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kg^(-1)·min^(-1)60 min;R+I+F组鞘内注射FTY7203 nmol,10 min后建立切口痛模型,同时尾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0μg·kg^(-1)·min^(-1)60 min。于输注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前24 h和停止输注后2、6、24、48 h(T_(1~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最后1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L4~6节段背根神经节,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法测定S1PR1、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谷氨酸转运体-1(GLT-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RI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背根神经节S1PR1、NLRP3、IL-1β及其mRNA表达上调,GLT-1表达及其mRNA下调(P<0.05),F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比较,R+I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背根神经节S1PR1、NLRP3、IL-1β及其mRNA表达上调,GLT-1表达及其mRNA下调,R+F组T1~4时MWT升高,TWL延长,背根神经节S1PR1、NLRP3、IL-1β及其mRNA表达下调,GLT-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R+I组比较,R+I+F组T1~4时MWT升高,TWL延长,背根神经节S1PR1、NLRP3、IL-1β及其mRNA表达下调,GLT-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瑞芬�
李洁王春艳李清于泳浩
关键词: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神经节
子痫前期高危孕妇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被引量:8
2019年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高血压疾病,近年尤其是早发型子痫前期,是孕产妇和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在国外已明确用于子痫前期的预防,可以减少子痫前期的发展,并降低早产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但部分患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相关研究中同样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目前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较多的有ABC转运蛋白家族基因、环氧合酶(COX)基因(COX-1和COX-2)、TXA2R基因、ADP受体基因、GP受体等基因多态性及其相互作用。由于其在孕妇中鲜有研究而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研究较多,现重点从基因多态性角度阐述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阿司匹林抵抗的可能机制,以指导阿司匹林在孕妇这类特殊人群的用药,改善妊娠结局。
张艳红李洁苏婧李增彦
关键词:先兆子痫阿司匹林
沙利度胺致胎儿海豹肢畸形一例被引量:4
2019年
本文报道了因怀孕期间服用沙利度胺治疗外阴白塞氏病导致胎儿海豹肢畸形的1例临床资料.沙利度胺又名“反应停”,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被证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以及抑制血管形成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免疫科以及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但其致畸作用仍然是医务工作者和育龄妇女必须重视和防范的一个重要问题.
琚端李增彦李洁李廼珺张颖
关键词:沙利度胺
14例妊娠相关溶血尿毒症综合征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提高对妊娠相关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24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分娩的14例妊娠相关HU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14例患者均并发子痫前期,11例发生于产后;均出现少尿或无尿伴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损伤;血浆疗法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主要治疗方法,经过结合低分子肝素、糖皮质激素综合治疗均好转出院,血浆置换联合CRRT治疗者远期预后较好;随访0.5~14年,1例肾移植,7例发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6例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妊娠相关HUS发病罕见,病情凶险预后极差,应尽早诊断,及时给予血液净化及综合治疗有助于病情改善。
高晓丽苏婧李增彦李洁
关键词:先兆子痫连续性肾替代疗法血浆置换
发育源性成人疾病被引量:5
2016年
发育源性成人疾病是在"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这一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表明胎儿宫内环境、新生儿、儿童期乃至人类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环境都会对成人疾病产生影响,其生物学基础有发育的可塑性及"追赶生长"、基因机制、激素的编程等。发育源性成人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炎症性和免疫性疾病等非感染性慢性疾病。本文就发育源性成人疾病的假说、生物学基础、可能的疾病类型及其发育源性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
邓冉冉李洁李增彦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炎症免疫系统疾病
妊娠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被引量:6
2022年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妊娠早期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的最常见原因。目前认为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的产生、T细胞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及血小板凋亡在ITP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ITP症状隐匿,分类和鉴别诊断复杂,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相似极易混淆,临床工作中最需与其相鉴别。妊娠期ITP缺少规范的诊疗实践,但其原则应是强调孕前咨询的重要性,在继续妊娠的风险与预防性的产前治疗中,寻求良好的平衡点,关注孕妇血小板变化趋势及临床表现,将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范围而不是正常范围内,避免过度治疗。治疗方案包括紧急治疗、一线治疗与二线治疗。发生临床出血(如难以控制的活动性出血及重要脏器的自发性出血)或处于围手术期时应尽快将患者血小板计数提高至50×109/L以上。一线治疗方案包括醋酸泼尼松和丙种球蛋白,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二线治疗方案在妊娠期开展受限。
高月华李洁苏婧孙艳李增彦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妊娠并发症糖皮质激素类免疫球蛋白类
妊娠晚期子宫血管自然破裂出血1例
2024年
本文报告了1例妊娠晚期子宫血管自然破裂出血的病例。患者因妊娠晚期不规律腹痛入院,考虑有活动性腹腔内出血,行开腹探查术+剖宫产术。术中见近子宫下段右侧壁表面2根血管破裂。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一活婴,新生儿生后1、5和10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7、9、9分。新生儿娩出后,缝扎子宫表面破裂血管,探查腹腔未见其他异常,清理盆腹腔未再见活动性出血,腹腔内出血共1600 ml。术后诊断为子宫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腹腔内出血、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术后母儿恢复良好。
赵晨旭孙艳李廼珺李洁李洁
关键词:子宫出血腹腔积血妊娠末期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母胎结局的分析
李洁李增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