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
- 作品数:14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综合医院口腔科承担口腔全科医学生实习教学探索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全科医学生实习的新临床教学模式。方法 采用“专科为主,全科辅助”的临床教学模式。口腔医学生在实习前7~8个月在口腔专科医院完成专业内各亚学科的实习培训后进入综合医院口腔科实习2~3个月。依托综合医院的急诊、会诊和MDT团队管理制度,在综合医院口腔科实习期间分别从理论知识拓展、临床实践操作和理论实践考试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联合口腔与临床其他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实习训练。结果 “专科为主,全科辅助”的临床教学模式有助于口腔全科医学生形成完善的口腔综合治疗理念,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综合医院的具体临床医疗工作内容。结论 建议鼓励综合医院口腔科参与“专科为主,全科辅助”的临床教学模式,共同培养口腔全科医学生。
- 何珊宋紫竹张翠巴晓晔汪彦楠王宝彦
-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学模式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复合PHAs生物材料诱导软骨再生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经基因诱导成软骨后复合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探究软骨再生过程中,移植物在宿主体内的营养代谢及宿主免疫反应。方法:从人脐带血中分离、扩增、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成软骨诱导后复合支架载体,体外共培养1周,植入SD大鼠体内,分时段取材(7d,14d,28d)后,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组织化学染色、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纤维的表达变化检测;对照组SD大鼠移植同种异体胸骨剑突软骨;空白对照组SD大鼠不做任何处理。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炎症反应未见明显差异。大体形态学观察及组织学染色结果均显示,实验组28d左右可见成熟软骨形成。糖蛋白多糖检测结果显示新生软骨组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宿主表现为局部的纤维囊壁包裹弱炎症反应。结论:hUC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软骨再生情况良好,支架材料按时吸收,宿主弱免疫反应,在干细胞治疗软骨缺损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临床潜力。
- 张翠何珊周林
- 关键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再生免疫反应软骨形成
- EV71感染致手足口病合并川崎病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因EV71感染致手足口病(HFMD)合并川崎病(KD)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4年我院收治的4例HFMD合并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分析可能病因。结果 4例患儿均有发热、手足臀部皮疹、口腔内疱疹、神经系统受损表现的HFMD典型表现,且病原学检测均为EV71感染。同时,患儿伴有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指趾端硬肿的KD表现。患儿血液检查显示,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血小板进行性升高,C反应蛋白及血沉均明显升高,细胞免疫CD3^+,CD4^+不同程度升高。4例患儿均于发热10 d内使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1 g/(kg·d),连用2 d,治疗2 d内体温恢复正常。结论免疫功能异常活化或紊乱为HFMD合并KD患儿的主要发病机制。
- 冯媛李丹张翠李小青
- 关键词:手足口病川崎病
- 儿童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 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 MAS)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MAS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自2012年1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4例MA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14例MAS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4±3.3)岁;原发病以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为主,其次是川崎病。MAS患儿好转10例,死亡4例。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合并MAS时的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比值大于80。结论MAS患儿病情凶险,可造成多脏器损害,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 耿玲玲刘昱南楠冯媛张翠李小青
- 关键词: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风湿性疾病儿童
- 儿童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报告
- 2018年
-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与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一种,1951年首次由Churg和L.Strauss发现,故又称Churg-Strauss综合征。
- 周扬李小青张翠马凯
- 关键词:儿童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因反复感染入院PID患儿37例,其中临床诊断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17例、慢性肉芽肿病(CGD)4例、X连锁高免疫球蛋白M综合征(XHIM)4例、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AS)4例、选择性免疫球蛋白A缺乏症(sIgAD)3例、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2例、可疑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2例、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DGS)1例。分析患儿的基本资料、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查结果及预后。结果 37例PID患儿中2例sIgAD为女性,其余35例均为男性,年龄54 d~10岁9个月,发病至确诊时间6个月~8年。4例有可疑家族史。37例PID患儿中抗体缺陷24例(64.9%),吞噬细胞数目、功能缺陷6例(16.2%),有明确综合征5例(13.5%),联合免疫缺陷病2例(5.4%)。患儿均有反复感染病史,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多数患儿有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降低,T、B淋巴细胞计数降低。37例患儿除3例sIgAD、1例SCID及2例可疑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患儿外,其余均为经过基因检测确诊。随访1~5年,1例XLA患儿后期反复查血常规三系均降低,双下肢可见瘀斑及鼻衄表现,建议行骨髓穿刺,家属拒绝后失联;1例SCID患儿因重症感染死亡;1例XHIM患儿进行干细胞移植后失访。其余患儿均存活。结论对于反复感染,尤其是重症感染,每次均需静脉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应需警惕PID的可能,并尽早进行淋巴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初步筛查,以便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冯媛南楠李小青张翠
-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儿童预后
- 48例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自2012年9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8例SOJIA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 48例患儿中,男女比率1.67:1;发病年龄4月至13.5岁,平均年龄为6.3岁。主要症状为发热48例(100.0%),关节炎39例(81.3%),皮疹36例(75%),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4例(8.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铁蛋白均明显升高,感染骨髓象为主(占76.7%)。采用个体化初始治疗后42例(87.5%)临床缓解;5例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临床缓解;1例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死亡。10例(20.8%)减药过程中病情反复加用生物制剂、环孢素A、来氟米特等治疗后临床缓解;6例(12.5%)停药后复发;4例(8.3%)失访。结论 SOJIA患儿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跨度较广。约有1/4患儿临床不伴有关节炎及皮疹,最常累及大关节。血常规、血沉、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为判定临床缓解的敏感指标。对于难治性、激素依赖性SOJIA患儿适时加用生物制剂可改善其预后,减少激素副作用。
- 耿玲玲张翠南楠李丹冯媛李小青
- 关键词:儿童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生物制剂
-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临床分析及基因诊断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的临床特点及Bruton酪氨酸激酶(BTK)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通过基因检测确诊的20例XLA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采用Sanger测序方法分析BTK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20例患儿均为男性,发病年龄6~54月龄,平均(26.3±14.61)月龄;基因诊断确诊年龄26~168月龄,平均(64.7±38.22)月龄;诊断周期中位数为27.5月龄(3~114月龄)。临床表现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18例诊断为肺炎,另外2例为消化道感染。免疫功能检测示成熟B淋巴细胞缺如或比例显著降低,血清IgG、IgA及IgM水平明显降低。基因检测提示错义突变10例,无义突变4例,移码突变3例,内含子剪切位点突变2例,剪接突变1例。20例患儿明确诊断后均给予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感染频次均显著减少,均无后遗症。结论对反复严重、特殊部位感染的男童,尤其是有相关家族史的患儿,尽早行免疫功能筛查,并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及遗传咨询。
- 李瑛张翠杨颖李小青
- 关键词: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免疫缺陷
- 无水经验味觉测试WETT^(®)在159名中国健康人群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使用一种简便、灵活的无水经验味觉测试法(WETT^(®))测试健康中国人群的味觉功能水平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为临床味觉功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严格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招募到159名自评味觉功能正常的受试者,使用53条含有无水味觉试剂的WETT?试纸条,检测受试者的酸、甜、苦、咸、鲜5种基本味觉功能水平。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群的味觉总得分为(35.00±8.94)分,平均测试时间为(21.61±7.80) min。各年龄组味觉测试总得分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青年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37.41±8.12)分、(34.48±9.04)分和(29.31±8.64)分,味觉总得分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0.335,P<0.05)。在各种味觉得分中,不同年龄组的酸味和苦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酸味=0.019,P苦味<0.001)。女性的味觉测试总得分较男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36.53±8.72)分,男:(32.93±8.87)分,P=0.012]。单项味觉得分间有显著相关性,其中鲜味与总分的相关性最强(r鲜/总=0.700,P<0.05)。结论:WETT?作为一种简便灵活的无水经验味觉测试可应用在健康中国人群中。性别和年龄是影响味觉功能的主要因素。
- 赵冰洁王予童折宁宁袁钰琪张翠秦青Richard L.Doty任晓勇陈敬国
- 关键词:性别年龄
- 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3
- 2019年
- 背景用标准方案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存在部分患儿治疗无效的问题,此部分患儿形成冠脉瘤的风险增加,给予生物制剂或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经济压力及不良反应大,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观察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13年1月—2017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第2次IVIG冲击治疗,观察组在第2次IVIG冲击治疗的同时加用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第2次IVIG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第2次IVIG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时冠状动脉损伤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1.2%(52/57),高于对照组的75.4%(4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IVIG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RP、IL-6、TNF-α水平及冠状动脉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IVIG治疗后72 h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IVIG治疗后1、3个月时冠状动脉损伤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两组冠状动脉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出现低体温、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3 d自行恢复正常。结论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性反应,促进损伤冠状动脉恢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李丹冯媛耿玲玲南楠张翠李小青
-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甲基泼尼松龙静脉丙种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