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伟
-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并完成全脑DSA检查的患者81例。END定义为入院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基线评分增加≥2分或运动评分项增加≥1分。将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26例和非END组5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侧支循环分级标准采用美国介入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侧支循环评估系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END组比较,END组患者年龄≥60岁[65.4%(17/26)比36.4%(20/55);χ~2=5.992,P=0.014]、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0 mg/L[76.9%(20/26)比45.5%(25/55);χ~2=7.080,P=0.008]及糖尿病患者比例[38.5%(10/26)比16.4%(9/55);χ~2=4.802,P=0.028]均显著升高,而侧支循环分级显著降低(Z=-3.25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3.412,95%CI:1.075~10.824;P=0.037)、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0 mg/L(OR=3.812,95%CI:1.141~12.740;P=0.030)及侧支循环分级(OR=2.165,95%CI:1.241~5.514;P=0.009)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脑侧支循环分级下降和年龄≥60岁、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0 mg/L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 郭洪权李华谢怡施伟赵娜娜刘新峰
- 关键词:脑梗死侧支循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 情绪健康和生活质量对癫痫后轻微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目前癫痫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并不十分清楚,文中旨在评估成年癫痫患者临床特征、情绪健康及生活质量对轻微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成年癫痫患者109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价其情绪健康,生活质量评定量表-31(QOLIE-31)评定其生活质量;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结果 MCI患者67例(61.5%)。居住地区(OR=0.226,95%CI:0.082~0.627)是癫痫后MCI最有价值的预测因素,HAMD-24(OR=0.770,95%CI:0.644~0.921)、QOLIE-31总分(OR=0.712,95%CI:0.575~0.880)、生活质量(OR=1.070,95%CI:1.015~1.128)、自我认知功能(OR=1.120,95%CI:1.043~1.203)以及社会活动(OR=1.103,95%CI:1.035~1.175)是癫痫后MCI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癫痫患者MCI的发生率偏高,临床工作中更应重视常规进行认知功能、情绪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评估,可以有效延缓癫痫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 陈万红杨昉戴征俞书红施伟陈光辉张仁良
- 关键词:癫痫情绪健康生活质量
- 颞前动脉的存在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梗死模式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2016年
- 目的颞前动脉是大脑中动脉第一个主要分支血管.在急性大脑中动脉( nuddle cerebml artery,MCA) 闭塞患者中,其可提供潜在血流,继而改变脑组织坏死进程.文中旨在探讨通过分析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M CA的M l段( imddle cerebralartery-Ml segment, MCA-M1) 闭塞后颜前动脉存在与梗死模式及梗死体积的改变, 并探讨其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2 0 0 7年1 月至2 0 1 3年1 2月,因首发缺血性卒中且影像学检查提示为动脉粥样硬化性MCA闭塞的患者116例.同时依据有无颞前动脉分为2 组55例患者存在颞前动脉(颞前动脉存在组),61例患者颞前动脉缺失(颞前动脉缺失组).于人院期间均完成头颅M RI及血管学检查.对2 组进行临床基础资料的比较,采用A 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 T 评分方式分析组间病灶面积的差异,并采用改良R 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cale, mRS)评估患者3 个月功能预后.最后采用多因素LoglSt1C 回归分析3 个月预后良好(mRS≤2 )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颞前动脉存在组人院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roke Scale, NIHSS)、出院NIHSS评分较颞前动脉缺失组显著降低,且ASPECTS评分≥7分、m R S评分〈 2 分例数显著升高(P 〈0.05).颞前动脉存在组多区域病灶梗死、穿通支动脉区域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颞前动脉缺失组(34.6% 53.1%,38.5% 57.8%,P 〈0.05) ;m R S评分≤2 发生率明显高于颞前动脉缺失组(73.1% 35.9%,P 〈0.001).5 5 例(47.4%)患者3 个月功能预后良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颞前动脉存在(0 R = 0.188,9 5 % C I:0.062-0.572)、人院NIHSS评分(0 R = 1.578,9 5 % C I:1.326- 1.878)是患者3 个月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颞前动脉存在能够减小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MCA-M1 段闭塞患者梗死体积,改善患者临床功能预后.
- 朱明月刘德志施伟陈万红资文杰刘新峰
- 关键词:卒中预后大脑中动脉闭塞
- 受教育程度与卒中严重程度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既往关于受教育程度与卒中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较少,且这种关系的原因也尚未阐明.文中旨在探讨受教育程度与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4 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的9 0 0例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人院当天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将卒中分为轻型卒中(NIHSS≤3 分)和重型卒中(NIHSS〉 3 分);按照所有患者受教育程度分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3 组.将受教育程度作为社会经济状况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估受教育程度与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校正性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房颤、人院收缩压、空腹血糖等混杂因素.结果在纳人的9 0 0例首次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轻型卒中组共3 6 5例(40.6%),重型卒中组共5 3 5例(5 9 . 4 %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 组间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患者相比,教育程度为小学/文盲患者(0 R =1.456、95%(1:1.049 -2.021、P = 0.025)、初中文化水平(011=1.610、95%(CI:1.126-2.304、P= 0.009)患者更倾向于患有重型缺血性卒中.结论受教育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一定关联.对低受教育程度的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可降低这类人群卒中的发病率及病情严重程度.
- 施伟熊云云田玲朱明月陈万红徐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