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而立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老年
  • 2篇二尖瓣
  • 2篇二尖瓣反流
  • 2篇反流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紊乱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损伤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导
  • 1篇信号传导通路
  • 1篇血管
  • 1篇血糖
  • 1篇遗传学

机构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航天总医...

作者

  • 6篇张而立
  • 4篇吴永健
  • 2篇叶蕴青
  • 2篇王墨扬
  • 2篇许海燕
  • 2篇李喆
  • 2篇刘庆荣
  • 1篇陈珏
  • 1篇尤世杰
  • 1篇贾晓青
  • 1篇刘海波
  • 1篇杨跃进
  • 1篇宋光远
  • 1篇栗世铀
  • 1篇徐波
  • 1篇乔树宾
  • 1篇高海洋
  • 1篇郝杰
  • 1篇赵萌
  • 1篇秦学文

传媒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心房颤动对中国老年二尖瓣反流治疗决策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了解中国老年二尖瓣反流(MR)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率、治疗现状,分析房颤是否与MR治疗决策及预后相关。方法选择中度以上老年MR患者2248例,分为房颤组(537例)和非房颤组(1711例),比较2组基线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差异。结果老年MR合并房颤发生率为23.89%。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年龄更大(P<0.01),吸烟、合并心肌病、缺血性脑卒中、心功能不全、NYHAⅢ级和Ⅳ级比例更高(72.25%vs 67.97%,14.71%vs 10.29%,12.66%vs 7.95%,73.00%vs 67.62%,40.04%vs 32.14%,17.13%vs 13.85%,P<0.05,P<0.01)。房颤组风湿性及功能性MR比例、接受二尖瓣修复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0.01),接受干预治疗比例、住院天数、监护病房天数、院内不良事件及死亡率与非房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组随访12个月累积生存率、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与非房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MR合并房颤比例较高。但房颤并未明显影响MR治疗的决策和近中期预后。
叶蕴青周政李喆王墨扬张而立刘庆荣齐喜玲许海燕吴永健
关键词:心房颤动二尖瓣闭锁不全二尖瓣成形术预后
中国多中心老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临床特点、治疗现状及预后分析——中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报告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患者的疾病特点、病因分布、治疗现状及预后,为未来中国MR治疗新技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9~12月在全国72家医院前瞻性注册登记住院的中度以上老年MR患者224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干预组(332例)和药物治疗组(1916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与手术干预组相比,药物治疗组患者年龄更大[(70.74±7.23)岁,(65.65±4.53)岁],合并高血压(61.33%,49.10%)、糖尿病(29.59%,12.65%,)、冠状动脉性心脏病(49.53%,16.27%)、肾功能不全(8.04%,3.61%)、脑血管病(11.80%,7.53%)等合并症患者比例更高(P均<0.05),纽约心功能分级Ⅳ级(19.05%,5.32%)、左室射血分数<60%的比例(76.2%,39.46%)也更高(P均<0.05)。退行性变是中国老年MR第一位的病因(29.77%),其次分别为缺血性(25.23%)及功能性(22.78%)。手术干预组患者风湿性及退行性变病因占比更高(18.07%:3.55%,39.76%:28.03%,P均<0.001);而药物治疗组缺血性和功能性病因占比更高(18.07%:3.55%,39.76%:28.03%,P均<0.001)。药物治疗组院内死亡率为3.6%,一年累计生存率为96.2%。手术干预组院内死亡率为9.2%,一年累计生存率为88.7%。结论中国老年MR合并症发生率高,手术干预比例低。退行性变是中国老年MR的首要病因。根据患者特点,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均可减少老年MR院内死亡率、改善生存率。
叶蕴青许海燕周政李喆张而立王墨扬刘庆荣齐喜玲郝杰吴永健
关键词:瓣膜性心脏病二尖瓣反流二尖瓣置换术
BDNF-TrkB信号传导通路在肝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最常见的是肝细胞癌(HCC)。近年研究发现,自分泌或旁分泌的BDNF-TrkB信号传导通路在HC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复发等各个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BDNF-TrkB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可以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激活血小板从而放大BDNF的生物效应,同时,BDNF-TrkB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还可以保护肝癌细胞免于失巢凋亡,并促进其侵袭和转移。血清BDNF水平的高低还与肝癌的分化程度、卫星灶的多少及复发率呈正相关,提示BDNF-TrkB通路不仅可预示肝癌的发生和进展,对HCC的诊断和靶向治疗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赵萌张而立贾晓青
关键词:BDNFTRKB肝细胞
内皮素-1-内皮素受体A通路在高血糖导致心肌损伤中的记忆效应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内皮素-1-内皮素受体A通路在高血糖导致的心肌损伤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构建高糖损伤模型。利用实时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BNP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通过TMRM染色评价线粒体膜电位和氧化应激反应。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测量心肌细胞面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状态。结果高糖培养导致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大,线粒体膜电位增加,BNP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上调,同时导致ETA表达上调,且恢复低糖培养后心肌损伤和ETA上调均不能完全恢复,但ETA受体波生坦能够逆转高糖造成的心肌损伤。结论高糖能够造成心肌细胞损伤,并产生代谢记忆效应,ETA在高糖刺激后的持续高表达可能是造成代谢记忆效应的重要原因。
宋光远武德崴张而立张乔俞洋洋栗世铀吴永健
关键词:内皮素-1内皮素受体A高糖心肌损伤
糖代谢紊乱和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引发血管细胞损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短暂高糖刺激引发血管内皮细胞持续细胞衰老的“代谢记忆”现象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的细胞衰老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张而立
关键词:糖代谢表观遗传学
糖尿病及其病程对冠心病患者首次PCI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及病程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首次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7-01至2007-10...
高海洋张而立杨跃进徐波乔树宾姚民刘海波尤世杰陈珏秦学文吴永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