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继

作品数:11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艾滋病
  • 3篇老年
  • 2篇性行为
  • 2篇农村
  • 2篇老年人
  • 2篇艾滋病相关
  • 1篇档案
  • 1篇档案管理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建设
  • 1篇知晓
  • 1篇知晓率
  • 1篇中老年
  • 1篇中老年人
  • 1篇中老年人群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农村老年
  • 1篇农村老年人

机构

  • 7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荔浦县疾病预...

作者

  • 7篇杨继
  • 4篇黄玉满
  • 3篇陆武韬
  • 2篇邓革红
  • 2篇宫晨
  • 1篇张鸿满
  • 1篇陆华湘
  • 1篇陈欢欢
  • 1篇万孝玲
  • 1篇罗柳红
  • 1篇蒋俊俊
  • 1篇吴兴华

传媒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疾病监测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办公室业务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试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及其信息化建设被引量:1
2016年
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涉及人员及具体工作措施,提出了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深度分析利用档案信息等建议,以期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价值。
梁羡篁杨继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
HIV-1流行重组型和基因亚型空间演化趋势的动态研究
吴兴华陆华湘张鸿满陈欢欢黄玉满蔡开祥杨继罗柳红
该研究应用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和方法分析该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流行重组型CRF01_AE、CRF08_BC、CRF07_BC和基因亚型B、G...
关键词:
关键词:艾滋病传播艾滋病防治
2016-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分析2016—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手足口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可视化制图及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3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结果2016—2021年广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发病1174847例,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91.36%),男女性别发病数比为1.46∶1。2016—2021年手足口病发病在县(区)级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Moran’s I为0.18~0.35,P<0.01);高–高聚集区主要发生在南宁市、柳州市及其周边县(区),且与高发病率区域一致。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发病主要聚集在4—10月;Ⅰ类聚集区分别出现在以南宁市、柳州市、河池市为中心的广西中部地区和以防城港市为中心的广西南部地区;Ⅱ类聚集区多位于广西东部。结论广西手足口病发病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中部和南部地区聚集性高,需重点防控。此外,在疫情高发期也应注重广西东部地区的防控。
宫晨韩姗珊邓革红唐洁霞覃奕杨继
关键词:手足口病
2012—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12—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2—2021年广西丙类传染病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用ArcGIS 10.3软件进行发病率空间自相关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2012—2021年广西累计报告丙类传染病10种,发病3429179例,年均发病率为711.19/10万,发病率波动变化(AAPC=1.69%,P=0.538)。累计报告发病数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83%。发病呈双峰流行特征,春夏季高峰出现在4至6月,秋季高峰出现在9至10月。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0~14岁(88.63%)。病例以散居儿童最多(63.44%),其次为幼托儿童(17.38%)、学生(9.14%)和农民(6.44%)。年均发病率前5位的地级市为:柳州市、百色市、南宁市、来宾市和贺州市。广西各县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在空间上具有聚集性,部分县区年均发病率有高高聚集或低低聚集情况。结论2012—2021年广西丙类传染病发病呈波动变化趋势,高发地区不断增多,各病种在各地区的流行水平不同,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发病率。
韩姗珊宫晨邓革红覃奕唐洁霞杨继
关键词: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
广西桂林市某县农村老年人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广西桂林市某县农村老年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相关行为情况,为有针对性开展老年人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桂林市某县2个乡镇50岁及以上的农村常住居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情况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及饮酒情况,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情况等;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3 006名农村50岁及以上老年人,其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35.1%;男性(46.8%)知晓率高于女性(27.6%),年龄<70岁老年人(48.6%)的知晓率高于≥70岁老年人(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 006名调查对象中,知道艾滋病检测地点的仅占21.1%,曾做过艾滋病检测的老年人占2.4%,老年人临时性行为的发生率为5.8%,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近半年81.5%的老年人没有发生过性行为,而每月发生性行为1~4、≥5次的老年人分别占16.4%、2.1%;在556名(占18.5%)近半年曾发生过性行为的老年人中,仅有4.3%每次发生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而高达83.5%的老年人从未使用安全套。结论桂林市某县农村老年人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高危行为发生率偏高,农村地区仍是艾滋病防治的薄弱地区,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倡安全性行为。
黄玉满杨继杨继陆武韬黎志芬蒋俊俊梁桂强
关键词:老年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广西某县农村中老年人群艾滋病知晓及性行为情况分析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中老年人群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和性行为情况,以及HI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控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西某县2个乡镇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6名中老年人的总体知晓率为35.1%,三组年龄段中老年人的知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已婚或同居的中老年人中,仍有23.4%近半年内发生过性行为,发生性行为的次数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高达87.2%的中老年人从未使用安全套,每次使用安全套的仅占3.3%。在所有被调查的中老年人中,4.3%的人半年内发生过临时性行为,其中68.0%的人从未使用安全套,9.4%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中老年人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9%、0.4%和0.4%,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市某县农村中老年人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均偏低,应将农村中老年人作为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提倡安全性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防控措施。
黄玉满覃珏万孝玲万孝玲杨继陆武韬黎志芬蒋俊俊梁桂强
关键词:中老年人艾滋病知晓率性行为
广西农村地区老年人艾滋病相关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老年人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安全性行为、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在广西艾滋病疫情较为严峻的某县2个乡镇,对≥50岁并在半年内发生过性行为的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53名≥50岁老年人。其中26.22%的老年人曾发生临时性行为。临时性伴组近1个月内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48/145,33.10%)低于固定性伴组(238/408,58.33%),但每月发生8次以上性行为(4.83%)和每次发生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11.03%)的比例均高于固定性伴组(1.23%、3.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男性调查对象中,临时性伴组和固定性伴组在使用壮阳药、愿意暴露前用药和愿意做包皮环切术的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婚/离异/丧偶[比值比(OR)=6.24,95%可信区间(CI):2.75~14.20,P<0.05]是发生临时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年龄≥60岁(OR=1.90,95%CI:1.06~3.40,P<0.05)、未婚/离异/丧偶(OR=6.56,95%CI:2.49~17.28,P<0.05)是男性发生临时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临时性伴组的HIV抗体阳性率(4.14%)高于固定性伴组(0.49%,P<0.05)。结论未婚/离异/丧偶是发生临时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发生临时性行为可以增加感染HIV的风险。应加强农村老年人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
黄玉满邱祖彪黎志芬梁桂强杨继杨继陆武韬
关键词:老年人性行为安全套艾滋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