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鼻窦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复杂,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BE)合并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往往提示某些特殊的病因,如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ive panbronchiolitis,DPB)、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肉芽肿性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等。这些疾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也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及特异的发病机制。本研究提出支气管扩张合并鼻窦炎综合征(bronchiectasis-sinusitis syndrome,BSS)的概念,并从BSS的相关疾病、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BE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 郭文佳牟向东徐文帅叶京英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慢性鼻窦炎嗜酸性粒细胞
- 西罗莫司对淋巴管肌瘤病生存率以及脂代谢的影响
- 西罗莫司作为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的患者,近期发现西罗莫司作为淋巴管肌瘤病(LAM)治疗的有效手段,可以改善LAM患者的肺功能,减小肾血管平滑肌脂瘤(AML)的体积,减轻乳糜胸等。但西罗莫司是否可以改善LAM患者生存...
- 徐文帅
- 关键词:淋巴管肌瘤病西罗莫司患者生存率脂肪代谢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核酸长期阳性的相关因素与核酸转阴的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核酸长期阳性的相关因素与核酸转阴特点。回顾性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住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选取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时间≥30 d的患者为长阳组;以年龄、性别匹配的核酸阳性时间<30 d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核酸阳性时间≥30 d的影响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重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比较组间上、下呼吸道核酸转阴时间的差别。长阳组共纳入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M(Q_(1),Q_(3))]为77(64,86)岁;对照组患者58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78(66,86)岁。移植状态(OR=50.32,95%CI:1.98~1278.63,P=0.018)、恶性肿瘤(OR=12.85,95%CI:1.65~99.88,P=0.015)、CD4^(+)T细胞计数(OR=0.99,95%CI:0.99~1.00,P=0.005)为核酸阳性时间≥30 d的相关因素。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HR=1.12,95%CI:1.03~1.22,P=0.012)、核酸阳性时间(HR=1.16,95%CI:1.01~1.33,P=0.031)为重症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两组下呼吸道标本核酸转阴时间均晚于上呼吸道标本(均P<0.001)。基础免疫低下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长期阳性的相关因素,重症患者核酸长期阳性提示高死亡风险。下呼吸道标本核酸晚于上呼吸道标本核酸转阴。
- 骆琼珍徐文帅高博李理牟向东
- 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核酸转阴
- 决定淋巴管肌瘤病(LAM)预后的因素分析
- 第一部分:LAM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的影响因素目的通过分析LAM患者临床指标与FEV
- 徐文帅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肺功能特点
- 2024年
-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肺功能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2023年2-7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门诊诊治的16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型,分为典型哮喘(CA)组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比较2组患者的过敏史、临床特征、血常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气道激发试验等。结果16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哮喘患者中,女109例(66.1%),年龄(45.9±15.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128例,77.6%)、气短或呼吸困难(49例,29.7%)、胸闷(47例,28.5%)、咳痰(15例,9.1%),患者肺功能不同程度受损。CA组年龄高于CVA组[(49.6±16.2)岁比(42.8±14.5)岁,t=2.82,P=0.005]。相比CA组,CVA组患者对哮喘诱发或加重因素更敏感(42.0%比22.1%,χ^(2)=7.44,P=0.006)。2组经口FeNO和经鼻FeN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VA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总IgE水平均低于CA组(均P<0.05)。尽管2组肺通气、小气道功能、弥散功能、残总比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进一步分析发现,CVA组患者肺通气储备功能中-重度受损比例低于CA组(6.8%比16.9%,χ^(2)=4.08,P=0.043),且气道可逆试验阳性比例低于CA组(38.6%比67.5%,χ^(2)=13.74,P<0.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哮喘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胸闷。相比CA组,CVA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IgE水平较低,肺通气储备功能中-重度受损、气道可逆试验阳性比例均较低。
- 王莉洁赵丽娜徐文帅骆琼珍蔡存良张明强牟向东
- 关键词: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功能
- 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炎症特点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对比分析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CTVA)与典型哮喘(classic asthma,CA)患者的肺功能及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指标,进一步加深对CTV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门诊诊治的55例CTVA患者与94例CA患者(两组患者气道激发试验均为阳性,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病史及临床特征),分析比较两组人群之间的肺功能检查、呼出气体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血嗜酸性粒细胞,特异性IgE及总IgE水平。结果:CTVA组与CA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史、鼻息肉史、湿疹史、慢性荨麻疹史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TVA组的小气道功能轻度受损情况低于CA组(27.27%vs.43.63%,P=0.047)。两组小气道功能中-重度损、气道阻力升高、残总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呼气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肺储备功能[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无明显差异(P>0.05)。CTVA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16±0.15)×109个/L,百分比(2.50±2.25)%]均显著低于CA组[绝对值(0.27±0.25)×109个/L,百分比(4.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绝对值),P=0.031(百分比)]。CTVA组的特性IgE检测阳性率(23.8%)低于CA组(48.5%)(P=0.043),且CTVA组外周血总IgE水平[86.7(24.7,172.9)kU/L)]显著低于CA组[181.2(97.3,454.8)k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CTVA组FeNO平均浓度(29 ppb)较其CA组(79 ppb)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CTVA患者小气道轻度阻塞率较CA患者少,小气道中重度阻塞率和CA患者相当,外周血嗜酸性细胞水平较CA患者低。
- 张明强郭文佳徐文帅赵丽娜孙姝妍牟向东
- 关键词:小气道功能嗜酸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