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峰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战斗机
  • 4篇气动
  • 3篇大迎角
  • 3篇迎角
  • 3篇气动力
  • 3篇飞机
  • 3篇飞行
  • 2篇定常
  • 2篇隐身
  • 2篇作战
  • 2篇协同设计
  • 2篇军用飞机
  • 2篇高性能战斗机
  • 2篇发动机
  • 2篇非定常
  • 2篇非定常气动
  • 2篇非定常气动力
  • 2篇飞行控制
  • 2篇风洞
  • 2篇风洞试验

机构

  • 13篇成都飞机设计...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13篇王海峰
  • 2篇陈科
  • 1篇吕刚德
  • 1篇官霆
  • 1篇于凯
  • 1篇李盈盈
  • 1篇贾大鹏
  • 1篇魏中成
  • 1篇张杰

传媒

  • 5篇航空学报
  • 2篇航空工程进展
  • 1篇国际航空
  • 1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测控技术
  • 1篇航空科学技术
  • 1篇气动研究与试...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向军用飞机任务能力的健康评估方法被引量:2
2020年
军用飞机健康评估在工程实际中存在应用困难的问题。以军用飞机为研究对象,开展包括面向任务的能力分析、基于故障劣化的功能分析以及参数化的健康评估等研究,得到基于任务分析的"飞机-任务功能-影响参数"两级映射作为健康评估的对象;综合利用劣化度、严酷度及极大熵改进区间层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得到飞机健康状态评估结果。结合具体实例及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可信度高,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房冠成王海峰官霆贾大鹏刘海涛
关键词:健康管理军用飞机
航空装备保障智能化发展认识与探讨被引量:14
2020年
自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以来,世界各国在智能领域动作频繁,军事化应用明显有加速之势,给装备保障带来了变革性发展的机遇。紧密围绕作战-装备-技术-保障之间的依托关系,从作战需求、装备特点、装备设计、诊断测试和技术驱动等五个角度梳理了装备保障发展的关键因素,给出了装备保障60余载发展历程的诸多原因和显著成果;通过对未来作战模式和未来作战平台保障需求的前瞻性判断,分析了未来作战需求和装备牵引装备保障转变的典型技术特征;并在装备保障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装备保障智能化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国内装备保障智能化发展探索了一个可能的技术方向。
王海峰王宏亮阳纯波
关键词:作战模式
战斗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的思考被引量:10
2020年
从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发展需求及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内涵入手,根据主要武器装备的作战使用及维修特点,分析了战斗机应用PHM技术的迫切需求以及国内外PHM技术工程应用现状和特点;重点研究给出了战斗机PHM系统研制过程中关于需求识别、软硬件统筹、系统架构设计与能力提升、分层级诊断体系构建、功能系统对象权衡确定等5个关键环节的解决思路;结合国内某型新机PHM系统的应用场景阐述了战斗机PHM系统研制效果;最后对未来战斗机PHM技术发展和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王海峰
关键词:战斗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工程应用
战斗机大迎角气动特性研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被引量:7
2022年
飞机布局的大迎角气动特性是决定飞行包线左边界的主要因素之一。飞行包线左边界区域的扩展增强了飞机的大迎角机动性和敏捷性,但是同时也极大地挑战着飞机的安全。几十年来,随着大迎角飞行研究技术的发展,战斗机飞行不断突破失速迎角附近及以上区域,将飞行左边界左移,扩大了飞行包线,减少了飞行限制,挖掘了战斗机的作战潜能。本文对战斗机大迎角飞行相关的气动特性研究技术,包括流动机理研究、数值计算方法研究、风洞气动试验、气动建模与数据库构建、气动与控制综合验证等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阐述。基于这些技术的发展,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战斗机大迎角气动特性研究的整体思路和方法,包括大迎角气动力预先设计、气动力获取、气动力表达、气动力综合分析和气动-运动-控制一体化验证五个部分,以供相关装备研制参考。
王海峰展京霞陈科陈翔陈梓钧
关键词:大迎角风洞试验气动力模型
战斗机推力矢量关键技术及应用展望被引量:19
2020年
战斗机推力矢量技术可极大地扩展战斗机使用包线,提升飞行安全性,增强飞机作战能力,是航空领域的重要关键技术,是先进战斗机的典型标志之一。该技术涉及气动、进排气、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等多个领域,其综合实现是一项跨领域、紧耦合、高风险的系统工程。本文回顾了战斗机推力矢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关键技术体系,结合中国首架轴对称推力矢量验证机的工程实践,阐述了大迎角内外流气动设计、推力矢量发动机、综合飞/发控制和战斗机过失速机动飞行验证等关键技术,展望了推力矢量技术对作战效能的贡献及未来的应用方向。
王海峰
关键词:推力矢量大迎角空气动力学飞行验证
基于模型的装备维修性设计控制技术被引量:1
2020年
伴随数字化设计方法日趋成熟,飞机装备维修性设计面临如何与三维数字化设计环境下功能性能设计同步的难题。对比分析了数字化环境维修性设计与传统维修性设计的主要差别,提出了基于飞机装备数字化设计环境维修性设计流程,研究了维修性设计参数的表达模型以及维修性参数信息在三维设计数字环境中的转化、集成与利用方式。基于图论和网络节点框图,提出了一种以节点网络图、单节点维修时间模型、维修过程时间模型为表征的飞机装备维修性设计与控制方法。经实例验证,提出的这套基于数字模型的维修性设计技术,对装备在数字化设计环境下同步开展维修性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价值。
吕刚德王海峰邓伟
关键词:维修性设计方法信息模型
高性能协同作战无人机的发展与思考被引量:2
2024年
近年来无人机的协同作战概念受到广泛关注,美、俄、欧等竞相推进以强协同、高性能为特征的无人机装备及相关关键技术研发,使之成为航空装备领域的前沿热点。相较于传统无人机,高性能协同作战无人机在使用方式、任务能力和技术特征方面所表现的较明显差异引发了新讨论与再思考。本文回顾军用无人机的历史演进,探究人-机关系变革与无人机能力发展,分析大国竞争背景下新的无人机发展需求,梳理高性能协同作战无人机的能力需求和关键技术,就值得关注的自主与协同、分布与集中、性能与成本等设计取向进行讨论,提出对高性能协同作战无人机未来发展的认识和建议。
王海峰
关键词:无人机高性能协同作战
鸭式飞机矢量喷流对大迎角气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针对单发鸭式布局飞机,通过低速风洞试验,研究了矢量喷流对飞机大迎角气动力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喷口直径变大使得飞机大迎角升力和阻力系数增加,并产生低头力矩系数。喷流使得飞机大迎角升力和阻力系数明显增加,并产生低头力矩系数;大喷口状态喷流影响比小喷口状态高50%左右。发动机喷管上/下偏转时,矢量喷流对飞机上下表面气流诱导不对称,喷管上偏减小升力和阻力系数、产生抬头力矩系数,喷管下偏增加升力和阻力系数、产生低头力矩系数,且喷管下偏影响明显比上偏大。在此基础上,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喷流与飞机主流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魏中成魏中成王海峰李盈盈
关键词:矢量喷流风洞试验大迎角气动特性
“马赛克战”对未来作战系统架构的影响
2021年
近年来,美国国防部提出了“马赛克战”概念与体系设计,拟构建新的作战优势,重建其力量体系。未来作战系统将具有作战能力统一、平台能力分散、基础框架一致和敏捷研发迭代等新质特征,并强调异构机型之间的连通与互操作特性。命令集合、元能力、敏捷构建和协同基础框架等新概念将支撑未来作战系统架构的设计,旨在通过系统架构约束装备研发,平衡作战效能和研发效率等关键要求。
王海峰张杰韩旭任洁
关键词:系统架构美国国防部马赛克互操作敏捷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非定常气动力建模研究
2023年
随着超机动概念的提出和过失速机动的飞行实现,非定常气动力建模问题成为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飞行控制领域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传统的气动数据库由静态、动态数据和旋转天平数据构成,无法精细表征过失速机动状态下气动力的非定常效应。循环神经网络(RNN)结构是一种用于处理和预测序列数据的神经网络结构,在人工智能领域被广泛运用,与非定常气动力一样都具有时间序列依赖的特点。本文重点研究了循环神经网络在非定常气动力建模中的应用,利用单自由度俯仰振荡的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建模,对“眼镜蛇”机动动作的气动力进行预测,并与传统气动数据库以及风洞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复杂过失速机动的气动力预测上,包含非定常气动力的循环神经网络建模结果比传统气动力数据库更接近试验结果,对非定常气动力有着更好的表征。最后研究了如何向多自由度耦合进行扩展的问题。
陈翔王海峰展京霞陈科曹原
关键词:循环神经网络过失速机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