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茹
- 作品数:22 被引量:6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被引量:7
- 2019年
- 研究一种快速、精准可同时检测桑叶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的色谱方法。通过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确立最佳提取条件为:80℃条件下,料液比5∶1(mg/mL),分两次浸提,每次5 min。以2,4-二硝基氟苯为柱前衍生试剂,Agilent TC-18色谱柱,以乙酸钠缓冲溶液-乙睛(5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此方法在0~0.0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2%,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8.024%、114.64%,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桑叶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的检测。为γ-氨基丁酸桑叶茶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 谌珍刘青茹张晓伟贺晶孙军燕刘婧
- 关键词:桑叶Γ-氨基丁酸谷氨酸高效液相色谱
- 一种绿茶丙烯酰胺测定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测定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因不同食品基质影响方法的检测效果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绿茶丙烯酰胺测定方法与应用,以<Sup>13</Sup>C<Sub>3</Sub>‑丙烯酰胺为内标,采用多...
- 王彬刘婧刘青茹田野周春江蒋玉兰曾丽珍唐靖邸胜达
- 文献传递
- 人工富硒茶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9年
- 作为补硒来源之一,富硒茶中约80%硒为有机硒,但我国近80%的茶样含硒量在0.2 mg/kg以下,通过人工增硒方法生产富硒茶,对于缓解硒隐性饥饿具有重要价值。从茶树品种、采摘季节、土壤条件等影响天然富硒茶品质的因素和人工富硒茶开发意义、方法、品质变化及机理等方面,综述人工富硒茶研究进展情况。
- 刘青茹谌珍周春江王佳颖王彬
- 关键词:富硒茶茶叶品质
- 一种同步检测绿茶中羧甲基赖氨酸和羧乙基赖氨酸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检测CML和CEL方法中存在不同原料基质会影响检测方法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同步检测绿茶中羧甲基赖氨酸和羧乙基赖氨酸的方法,以d<Sub>4</Sub>‑CML和d<Sub>4</...
- 王彬刘婧田野曾丽珍刘青茹周春江蒋玉兰唐靖邸胜达
- 桑叶理化成分及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7年
- 桑叶是药食同源的绿色新资源食品,含有黄酮、多糖、GABA、DNJ等多种功能性成分,不含咖啡因且滋味尚佳,适宜加工为代用茶。目前,桑叶茶加工以桑绿茶为主,桑红茶、桑叶乌龙茶及发酵桑叶茶亦有研究。
- 刘青茹王彬周春江刘婧张晓伟贺晶
- 关键词:桑叶茶GABA
- 基于HPLC法的桑源DNJ测定方法研究
- 2017年
- 建立了基于HPLC的桑源DNJ定量分析方法,在样品前处理时选择料液比2∶20(g∶mL),提取时间25 min,提取次数2次作为最优前处理条件。该方法在DNJ质量浓度0.3~5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97;LOD和LQD分别为0.3,1.0μg/mL;重现性试验的RSD小于5.0%,表明该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稳定性、重现性较好,适于桑源DNJ的实际检测。
- 刘青茹刘婧谌珍周春江王佳颖王彬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1-脱氧野尻霉素桑叶
- 一种富硒绿茶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摊青、杀青、揉捻、解块、初烘和复烘;所述摊青和/或揉捻过程中添加食品级植物分解酶和/或蛋白酶;通过在摊青和/或揉捻过程中添加植物分解酶可以促进植物细胞壁破碎,添加蛋白酶可使有机硒大...
- 刘青茹谌珍周春江焦佳王佳颖
- 文献传递
- 基于电子鼻对花香型红茶挥发性风味形成过程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为研究电子鼻系统在花香型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利用电子鼻对花香型红茶加工过程包括做青、揉捻、发酵、干燥等阶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W2W,W5S,W1W,W1S为花香型红茶特征风味的主要识别传感器,且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与香气浓度感知情况基本符合。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式分析、传感器载荷分析结果表明,花香型红茶加工过程中风味变化较大,电子鼻系统能够将各阶段样品区分开来,且有一定变化趋势。因此,电子鼻系统可用于花香型红茶加工过程中的无损检测,有助于推进茶叶加工的标准化进程。
- 谌珍刘青茹周洁蓉周方林刘伟周颖
- 关键词:电子鼻挥发性风味
- 高果肉含量果汁一步脱苦降酸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果汁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高果肉含量果汁一步脱苦降酸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为:将鲜果榨汁得原汁,对原汁离心,得到粗分离果汁及果肉,果汁泵入缓冲罐,果肉泵入回收罐,待后续回填;将粗分离果汁进行高速离心,得到精分离...
- 高彦祥刘青茹许洪高袁芳
- 文献传递
- 加工工艺对绿茶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研究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对绿茶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方法:利用三重串联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对比杀青方式、揉捻时间、干燥方式等对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得出减少丙烯酰胺生成量的最佳加工方式。结果:通过L_9(3~4)正交试验,对绿茶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热风干燥温度>揉捻时间>滚筒杀青温度,滚筒杀青温度150℃、揉捻时间30 min、热风干燥温度150℃为优选工艺。结论:茶叶加工过程中,常规热处理方式较微波热处理方式更不利于丙烯酰胺的生成;其中,随着滚筒杀青温度的升高丙烯酰胺的生成量增加,揉捻时间延长和热风干燥温度升高则丙烯酰胺的生成量降低。
- 王彬刘青茹叶兴乾张晓伟刘婧汪辉
- 关键词:绿茶丙烯酰胺杀青揉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