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俊飞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异位引流
  • 2篇引流
  • 2篇三尖瓣
  • 2篇手术
  • 2篇完全性肺静脉...
  • 2篇完全性肺静脉...
  • 2篇静脉
  • 2篇肺静脉
  • 2篇肺静脉异位
  • 2篇肺静脉异位引...
  • 1篇导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瓣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手术

机构

  • 7篇广东省心血管...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赵俊飞
  • 5篇陈寄梅
  • 4篇岑坚正
  • 4篇许刚
  • 4篇温树生
  • 4篇庄建
  • 3篇李晓华
  • 2篇黄焕雷
  • 2篇何标川
  • 2篇高强
  • 1篇庞程程
  • 1篇郭惠明
  • 1篇臧鑫
  • 1篇周成斌
  • 1篇聂志强
  • 1篇滕云

传媒

  • 5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3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全胸腔镜微创主动脉瓣及双瓣置换术的早期结果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微创主动脉瓣置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及双瓣置换(double valve replacement,DVR)的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1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全胸腔镜下行AVR和DV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VR组和DVR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纳入患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50.0±11.2)岁。退行性病变8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8例,二叶式主动脉瓣6例。AVR组16例,DVR组6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术中出现瓣周漏2例。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87.0±39.9)min和117.0(99.0,158.0)min,术后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分别为9.5(4.8,18.3)h和41.0(34.0,64.0)h,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214.0±124.6)mL,术后住院时间5.5(4.0,8.3)d。DVR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AVR组长,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比AVR组多,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5.9±3.0)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全胸腔镜下微创AVR及DVR早期结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手术方式。
汪珍忠杨燕晨黄焕雷黄焕雷田承南陈泽锐何标川何标川臧鑫赵俊飞
关键词: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主动脉瓣置换双瓣置换
Sutureless技术在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回顾性评价Sutureless技术在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单中心外科矫治情况。方法纳入2002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心上、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矫治的新生儿患者71例,男57例(80.3%),女14例(19.7%);中位手术年龄是8(1,29)d,中位体重3.3(2.1,4.7)kg。根据Darling分型,其中心上型45例(63.4%),心下型26例(36.6%)。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29例)和Sutureless技术组(42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资料。结果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18例(25.4%),其中术后早期死亡11例(15.5%),晚期死亡7例(9.6%)。传统手术组死亡率(58.6%,17/29)高于Sutureless技术组(2.4%,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随访25.5(1.0~130.0)个月。随访时发生吻合口狭窄12例,其中传统手术组11例(37.9%),Sutureless技术组1例(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2例,其中8例患儿死亡,其死亡率高于术后吻合口通畅患儿[66.7%(8/12)vs.16.9%(10/5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TAPVC的矫治中,患者术后死亡与TAPVC术后吻合口狭窄明显相关,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Sutureless技术可有效降低新生儿TAPVC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死亡率。
李晓华陈寄梅庄建聂志强岑坚正温树生许刚高强赵俊飞
关键词: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手术
社会经济地位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与研究进展
2023年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心血管病发病率持续增高,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的首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疾病负担。社会经济状况对心血管健康具有可衡量且显著的影响。弱势群体普遍存在的生物、行为和社会心理风险因素,强调了社会经济学地位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社会经济学地位已被证实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率、并发症、病死率等方面与传统危险因素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研究中仍存在相互矛盾的结果。本文就社会经济学地位这类重要的一般人口学信息与心血管疾病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有助于研究者在开展相关研究时进一步明确目的性,对研究方向把控具有一定意义。
王晗赵俊飞吴进林林灿辉陈寄梅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预后
胎儿镜引导下胎羊食管超声心脏监测手段的建立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建立胎儿镜引导下食管超声评估胎羊心脏的监测手段,以解决宫内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时影像条件不足的问题。方法取孕羊6只(zp105-119d),在体表超声探测下明确胎羊头部、四肢所在部位,评估穿刺羊膜腔部位及可行性。选择孕羊腹部前方合适位置经皮放置胎儿镜(2mm STORZ腔镜系统)至子宫内。在胎儿镜直视下寻找胎羊嘴部并进入胎羊口咽部,然后在胎儿镜引导下放置食管超声探头(心腔内超声探头)至胎羊食管,以食管超声监测胎羊心脏情况。结果6只胎羊均成功放置食管超声探头至食管,获取胎羊心脏监测数据及图像。实验前、后胎羊平均左心室每搏输出量为(3.29±1.29)ml/min和(3.12±1.24)ml/min,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前、后胎羊平均右心室每搏输出量为(4.75±2.18)ml/min和(4.37±1.52)ml/min,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镜引导下的胎羊食管超声监测技术可行,更能清晰显示胎羊左心系统解剖结构,心腔内超声探头应用于食管超声监测胎羊心脏情况对胎羊心脏功能影响小,相对于体表心脏超声监测存在优势。
滕云庞程程赵俊飞周成斌温树生许刚岑坚正陈寄梅庄建
关键词:胎儿镜食管绵羊
新型经导管三尖瓣介入瓣膜装置的研制与性能测试
2024年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经导管三尖瓣介入瓣膜装置并在动物实验中验证其性能。方法本团队研制的三尖瓣介入支架瓣膜由双层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生物组织牛心包瓣叶、聚四氟乙烯(PTFE)编织物裙边组成。输送装置采用经右心房或颈内静脉介入方式,由手柄控制单元及输送鞘管组成。输送鞘管具有X线下显影特征,手柄控制单元可实现介入瓣膜稳定释放及部分回收的功能。此外,本研究在离体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动物存活实验。以大白猪为实验动物,采用正中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切开右心房,在心脏跳动下直视释放介入瓣膜。实验动物饲养1个月后,对介入三尖瓣装置的可操作性和稳固性进行评估。结果通过活体动物实验,成功释放介入瓣膜,锚定位置及固定效果满意。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介入瓣膜开闭良好,三尖瓣流速0.6 m/s,未见明显三尖瓣反流。术后饲养1个月后,解剖发现该介入瓣膜无变形、无移位、瓣叶对合良好,介入瓣膜内外层间的凹槽内有少量血栓附着。结论初步的动物存活实验证明该装置可稳定、牢固地贴合三尖瓣环,锚定效果好,能够有效减少瓣周漏。
王秋吉赵俊飞赵俊飞肖硕张朝龙汪珍忠方斗李玉欣柯英杰庞善文丘俊强何标川黄焕雷
关键词:三尖瓣关闭不全动物实验
圆锥(Cone)重建技术在三尖瓣下移畸形应用的初步体验
2017年
目的总结对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行Cone重建的临床体验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行Cone重建技术治Ebstein畸形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20.1(4~57)岁;Carpentier分型A型2例、B型4例、介于B型和C型之间2例、C型2例。根据其临床资料分析采用Cone重建的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所纳入10例患者截至最近一次随访均无死亡。术后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术毕经食管心脏B超示患者三尖瓣反流面积平均值为(1.4±1.8)cm^2,术后出院前三尖瓣反流面积平均值为(6.4±6.9)cm^2,两者均比术前的(18.7±11.4)cm^2降低[95%CI(–25.154,–9.573),P=0.001;95%CI(6.567,18.113),P=0.001]。术后3个月时,患者三尖瓣反流面积(7.9±5.0)cm^2较术前明显下降[95%CI(4.523,12.052),P=0.004],较出院时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5.783,1.039),P=0.126]。术后3个月出现8 cm^2以上反流面积的概率为85.7%,16个月出现8 cm^2以上反流面积的概率为32.1%。术后出院前右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8±14.7)mm vs.(59.1±24.7)mm,95%CI鲙1.033,31.480),P=0.039]。结论 Cone重建技术可最大程度对三尖瓣下移畸形进行解剖学矫治,术后效果满意,远期瓣膜功能稳定,但术后短期是出现三尖瓣大量反流的危险期,对Cone重建的手术适应证有待进一步研究。
温树生高强李晓华赵俊飞陈寄梅岑坚正许刚庄建
关键词:EBSTEIN畸形瓣膜反流
改良心包斜窦路径在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改良心包斜窦路径在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矫治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行心上、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矫治6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3例、女14例,中位手术年龄12.5(7.0,20.5)d。根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3组:房间沟路径组(6例)、心房顶路径组(14例),改良心包斜窦路径组(47例)。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结果改良心包斜窦路径组体外循环时间[88(80.0,107.0) min vs. 135(121.0,157.0)min,P<0.05]及主动脉阻断时间[45(39.0,53.0)min vs. 80(73.0,85.0)min,P<0.05]均显著短于房间沟路径组。改良心包斜窦组围术期死亡率明显低于心房顶路径组(2.1%vs. 28.6%,P<0.05),改良心包斜窦组远期死亡率明显低于房间沟路径组(4.3%vs. 60.0%,P<0.05)及心房顶路径组(4.3%vs. 30.0%,P<0.05)。改良心包斜窦路径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房间沟路径组(2.1%vs. 50%,P<0.05)及心房顶路径组(2.1%vs.35.7%,P<0.05)。结论在新生儿心上型及心下型TAPVC的矫治中,与传统手术路径相比,改良心包斜窦路径能够提供较为满意的手术空间,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肺静脉吻合口发生率、围术期及远期死亡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赵俊飞蔡晓维李晓华庄建温树生岑坚正许刚崔虎军陈寄梅
关键词: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