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婧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关节炎
  • 4篇综合征
  • 4篇风湿
  • 3篇类风湿
  • 3篇类风湿关节炎
  • 3篇关节
  • 3篇风湿关节炎
  • 2篇四肢
  • 2篇难治
  • 2篇抗磷脂
  • 2篇抗体
  • 2篇发热
  • 2篇干燥综合征
  • 1篇待查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炎
  • 1篇短肠综合征
  • 1篇多动脉炎
  • 1篇多关节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国际...
  • 5篇北京大学
  • 3篇广西国际壮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徐婧
  • 11篇石连杰
  • 6篇张学武
  • 6篇李记
  • 4篇郭倩
  • 3篇高辉
  • 3篇张婧
  • 2篇栗占国
  • 2篇章丽娜
  • 1篇孙宇晶
  • 1篇何菁
  • 1篇柳景华
  • 1篇郑莉
  • 1篇杨月
  • 1篇刘婧
  • 1篇朱雷
  • 1篇章丽娜
  • 1篇谢琳峰
  • 1篇王平
  • 1篇梁冬宾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并全消化道受累的脊柱关节炎一例
2019年
SpA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多系统炎性疾病,其通常以中轴、外周关节及外周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为主要临床特征,也可或多或少伴有一些关节外表现,如葡萄膜炎、尿道炎、皮肤损害、肠道病变等。通常情况下,临床实践中并存肠道黏膜病变的SpA更多地被归为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然而,近年随着国际上该类疾病临床报道的增多,发现合并肠道黏膜病变的SpA并非均为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也有部分患者实为SpA合并白塞病。现报道我院1例合并全消化道受累的SpA患者,结合诊治过程并对相关文献复习总结,以提高风湿科医师对类似病例的关注。
唐杰徐婧李记石连杰
关键词:脊柱关节炎白塞病诊治肠镜肿瘤坏死因子
新成立风湿免疫科5年住院患者疾病谱和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对新成立的三级医院风湿科住院患者病种和临床特征分析,了解我国当前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的疾病谱分布和患者的一般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住院时长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床位共22张,累计出院2229人次,非重复住院患者共计1236例。年龄(51.14±16.74)岁,其中≤65岁患者947例(76.62%),女∶男=1.81∶1。主要病种构成:类风湿关节炎占25.29%,干燥综合征占11.30%,系统性红斑狼疮占8.59%,痛风占8.43%,骨关节炎占7.65%,脊柱关节炎占5.70%,其他如炎性肌病、系统性硬化症等病种占比均<3%。年住院人次持续增长(56、282、542、595、752),但重复住院患者占比随之增加,于建科第3年新收治住院患者数增速减缓并呈现相对下滑。住院时长以炎性肌病最长[(19.79±11.86)d],系统性硬化症次之[(16.54±8.48)d]。因病情需要重复住院的患者比例类风湿关节炎为8.64%,炎性肌病和系统性硬化症分别为32.14%和34.60%,均显著高于前者(均P<0.001)。结论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年龄多<65岁,女性居多,关节炎性疾病仍是主要住院病种,住院天数偏长和因病情需要重复住院的是炎性肌病和系统性硬化症。
梁冬宾陶丽华徐婧郭倩李记石连杰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比
非口眼干起病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肺脏受累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明确非口眼干起病的pss肺脏受累患者的诊治特点及临床免疫学、肺功能、胸部CT等方面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341例SS患者,选取其中102例Dss肺脏受累患者纳入研究,分为口眼干起病组和非121眼干起病组。利用病例对照分析,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Pearson,检验对比探讨2组间差异。结果pSS患者中51.0%(52例)合并肺脏受累患者以非口眼干起病,其中呼吸道症状[胸闷气短和(或)咳嗽咳痰]起病16例(15.7%),关节肿/痛起病11例(10.8%),发热起病和血液系统受累起病分别5例(4.9%)。非口眼干起病者病程[36(12,156)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口眼干起病)[102(48,159)个月,r=-2.41,P=0.016]。尽管pSS平均确诊时间相似,但仅4%患者可起病后立即确诊,明显低于口眼干起病组(34%,x2=15.29,P〈0.01)。此外,该人群抗体阳性率[抗SSA抗体和(或)抗SSB抗体,33%]低于对照组(72%,x2=15.78,P〈0.01),且高球蛋白血症不显著,2组IgG分别为[16(12,21)g/L,21(15,28)g/L;x2=-2.15,P=0.032)],RF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20,171)U/ml,104(20,238)U/ml;x2=1.98,P=0.048]。非口眼干起病者肺脏受累面积高分辨率CT(HRCT)评分[12(8,15)],较对照组更广泛[8(5,13),x2=1.82,P=0.070],肺功能肺总量和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分别为(87±23)%、(88±28)%)]低于口眼干起病组[分别为(97±20)%,x2=-1.96,P=0.050;(100±27)%,x2=1.70,P=0.089],余包括评估弥散功能的一氧化碳弥散量百分比等其他指标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口眼干起病在pSS合并肺脏受累患者中常见,且进展快,病变更重,但自身抗体阳性率低,RF升高及高球蛋白血症不突出。
高辉何菁邹雅丹章丽娜谢琳峰徐婧石连杰郭倩李记张婧张学武栗占国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肺脏疾病疾病特征
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一例被引量:2
2020年
抗磷脂综合征是获得性易栓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其确诊需要与其他易栓性疾病特别是遗传性易栓症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疑似抗磷脂综合征,但最终通过患者及其家系的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
石连杰徐婧李胜光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易栓症
可溶性内皮糖蛋白在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检测可溶性内皮糖蛋白(soluble endoglin,s-Eng)在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患者的血清水平并分析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139例APS患者[原发性APS患者64例,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APS患者75例]、44例不符合APS诊断的单纯SLE患者、3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 SS)患者、23例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22例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22例持续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 CL)阳性但无法诊断SLE或APS者(单纯a CL阳性组)及87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的s-Eng血清水平,分析APS患者外周血s-Eng水平与其临床及实验室表现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Pearson’sχ2检验。结果:(1) APS患者血清s-Eng水平[(10. 15±4. 64) mg/L]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患者[单纯SLE(5. 55±2. 51) mg/L,p SS(5. 32±2. 34) mg/L,BD (4. 58±1. 53) mg/L,SSc (7. 11±4. 18) mg/L]、单纯a CL阳性组[(5. 17±2. 00) mg/L]及HC组[(5. 04±1. 11) mg/L],P均小于0. 001。原发性APS患者与继发于SLE的APS患者血清s-En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 83±5. 15) mg/L vs.(10. 42±4. 18) mg/L,P=0. 12]。单纯a CL阳性组血清s-Eng水平与H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17±2. 00) mg/L vs.(5. 04±1. 11) mg/L,P> 0. 05]。(2)以正常对照者血清s-Eng的x珋±3s作为诊断APS的cut-off值,将APS患者血清s-Eng≥8. 37 mg/L设为s-Eng阳性组,对应的敏感性为0. 772,特异性为0. 928;约登指数为0. 700。(3) s-Eng阳性组患者出现动脉血栓事件、病态妊娠比例显著高于s-Eng阴性组患者[分别为46/81 vs. 19/58,P <0. 05; 29/65 vs. 10/44,P <0. 05]; s-Eng阳性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s-Eng阴性组患者(72. 00×109/L vs. 119. 00×109/L,P <0. 001)。(4) s-Eng阳性组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 CL)阳性的比例(93. 83%vs. 37. 93%,P <0. 001)�
李记李记郑莉石连杰徐婧张学武
关键词:抗磷脂抗体
第486例 发热—喘憋—四肢麻木
2019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受累以中枢神经系统多见,外周神经病变发病率相对较低,其中以多神经病变为主。本文病例以发热起病,先后出现喘憋伴四肢麻木的患者,因曾有3次肺结核的病史,而被误诊为结核病复发,在足疗程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经历较复杂的诊治过程,并完善自身免疫病相关化验后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在治疗过程中逐一排查其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及相应的对症措施,最后得以好转出院。
徐婧石连杰胡嫣李胜光
关键词: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水平测定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索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水平测定对于日常门诊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其与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中有多关节肿痛表现的关节炎患者1 051例,选取健康人90例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其血清GPI水平,根据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符合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RA患者525例,其余患者包括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134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ine joint disease,Sp A)患者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3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 syndrome,p SS)患者24例、痛风(gout arthritis,GA)患者22例、其他结缔组织病(包括风湿性多肌痛、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成人Still病等)患者46例、其他疾病(包括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骨髓炎、外伤所致骨和关节疾病、幼年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等)患者165例。评估GPI的诊断价值,分析GPI阳性与阴性组RA患者在临床特点、疾病活动性、严重程度及炎性指标的差别。结果:RA患者中血清GPI的阳性率达55.4%(而其他自身免疫病为14.3%,健康对照组为7.78%,P<0.001),相较于OA及Sp A患者RA患者组滴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独应用GPI诊断RA的最佳界值为0.39 mg/L,敏感性54.2%,特异性87.3%。RF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为36.1%;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34.2%;RF和抗CCP抗体双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为24.1%。GPI水平与ESR、RF、抗CCP抗体及HRF-IgG滴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GPI在RA患者中有较高的敏感性,抗CCP抗体和/或RF阴性患者中GPI阳性对RA有一定的诊断意义,GPI滴度与RA的疾病活动度可能有关。
徐婧刘婧朱雷张学武栗占国
关键词:自身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非布司他联合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痛风一例被引量:5
2017年
痛风的诊治从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指南到欧洲抗风湿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共识,再到国内指南也经历数次更新,对专科医师临床诊疗给予了很好的指导。然而,指南和共识中所涉及的患者背景多单一或相对单一.如单纯痛风或痛风合并糖尿病亦或痛风合并肾脏损害等情况。所以,指南和共识对复杂性痛风的治疗指导有限。现就本院收治的1例病情复杂、治疗棘手,经非布司他联合依那两普成功治疗的痛风病例报道如下。
石连杰徐婧高辉高峻张学武
关键词:痛风依那西普合并糖尿病专科医师
第515例间断发热—乏力—下肢水肿—小肠穿孔
2020年
本文报道1例以间断发热、乏力起病,后期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查多种免疫指标异常,初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的中年男性患者,经足量糖皮质激素及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治疗后发热改善,但低蛋白血症难以纠正,住院期间患者突发急腹症,后证实为小肠穿孔,术后病理提示为肠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终诊断为肠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模拟结缔组织病。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如出现不能用本病来解释的病情,要高度警惕淋巴瘤可能。原发于小肠的淋巴瘤发生率较低,临床症状具有隐匿性,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郭倩徐婧章丽娜李胜光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发热待查
肌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短肠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女,54岁,因对称性多关节肿痛7年就诊,主要累及双手掌指关节(MCP)、近端指间关节(PIP)、双腕、双肩关节,无明显晨僵,天气变化时关节症状明显,院外多次检查类风湿因子(RF)为阴性。发病以来口服甲氨蝶呤(MTX)、雷公藤及来氟米特等药物治疗,予以羟氯喹,雷公藤,泼尼松10mg口服时,症状有减轻。治疗3个月后患者外出锻炼时出现左股骨骨折,诊断为“骨质疏松”,股骨骨折手术治疗后停用泼尼松,继续口服羟氯喹及雷公藤。患者关节肿痛缓解不明显并逐渐出现双手尺侧偏斜。
徐婧石连杰张学武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短肠综合征肌内注射多关节肿痛近端指间关节关节症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