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彬
-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邵洵美《时代漫画》的办刊思想被引量:1
- 2019年
- 邵洵美“在文学界的地位很重要,不只是他开书店——金屋、新月、时代;他大办出版,当时时代图书公司同时出版五种杂志”。邵氏在出版方面有较多著述,如与章克标办《金屋月刊》(1929年—1930年)、《十日谈》(1933年—1934年),与梁实秋办《新月月刊》(1928年—1933年),与徐志摩办《诗刊》(1931年年),与顾苍生办《人言周刊》(1934年—936年),与张光宇、鲁少飞、叶浅予、王敦庆办《时代画报》(1929年—1937年)与《时代漫画》(1934年—1937年),与叶以群办《时代电影》(1934年—1937年),与林语堂办《论语》半月刊(1932年—1937年,1946年—1949年)、《万象》画报(1934年—1935年)等。
- 常彬常彬
- 关键词:邵洵美办刊思想漫画《十日谈》
- 叛逆、侠性与混沌的自我——凌叔华形象论被引量:1
- 2021年
- 凌叔华(1900-1990)是"五四"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作家,曾得周作人的亲力指点,作品以不着痕迹的方式再现了女性生活的另一个世界——被鲁迅盛赞为"高门巨族的精魂"①。和同时代激越昂扬的女性写作相异,凌叔华偏居"闺秀"的一隅,以"婉顺"的作品风格盛名文坛。静默无声、窒息而死的闺阁女性是其观照焦点,在一个死去的时代里,一群过气的太太、小姐在没有空气的黑屋子里,悄然离场。凌叔华谢绝呐喊,虽然她的故事看似烟云不起、水波不兴。
- 常彬常彬
- 关键词:女性写作叛逆
- 哈拉维赛博格视域下电影《她》之女性观被引量:4
- 2021年
- 电影《她》(Her)曾获第86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它通过展现男主人公西奥多与女主人公电脑操作系统萨曼莎的爱情故事,以男女情感为切入口,呈现未来人类与科技之间可能出现的关系问题,并带有赛博格女性主义思想特征,前瞻性展现宾格/客体的"她"(her)向主格/主体的"她"(she)的转变过程。对于《她》中人机恋爱身体缺席,人物具象化与抽象化交织等问题,本文运用哈拉维的赛博格女性主义视角,表现以萨曼莎为代表的女性,在未来时代身份展现出非同一性,以及女性由男性附庸、生育机器向永生自由主体的转变,并以多元认识论为遵循,颠覆男权秩序,构建内涵包容、多元、差异的认知体系。
- 李岩常彬
- 关键词:女性观
- 汇通古今悟奇思,鲁学凿出金石声——评杨义的“鲁迅与汉石画像”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最独特的个体和最丰富的存在,鲁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鲁迅研究是杨义的学术起点,创造了他个人学术史的几个第一:《论鲁迅小说的艺术生命力》(1981)是杨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1982)乃杨义首次在《中国社会科学》刊文;《鲁迅小说综论》(1984)为杨义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 常彬于冬伟
- 关键词:学问小说刊文
- 女性符号的政治想象:大陆与香港当代潘金莲故事的三种被讲述
- 潘金莲主题的当代书写不是简单的重复,也不局限于为其翻案鸣冤洗刷污名,而是借用这个身份符号来构建中国社会历史的、文化的、现实的政治想象。刘震云正视传统和现代文明冲突的裂痕,借一个女子自证身份的经历描摹社会转型中的疑难症侯;...
- 常彬邵海伦
- “传统是在动态发展中建构的”——中华文化与丝路文明暨第三届饶宗颐与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8年
- 由华侨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主办,华侨大学文学院、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承办,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协办的“中华文化与丝路文明暨第三届饶宗颐与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1月21日至23日在福建泉州华侨大学召开,这是饶先生生前的最后一场“饶学”研讨会。饶宗颐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不仅在传统经史研究、敦煌学、甲骨学、词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金石学以及书画、音乐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也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
- 常彬邵海伦
-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文明
- “海外五四运动”的精神屐履:左翼保钓台湾留美学生文学叙事
- 2019年
- 左翼保钓台湾留美学生文学叙事存在三重主题:土地心结、理想动摇、价值确认。反复出现的土地意象与中国形象相互重合,寄托着保钓运动兴起的爱国初衷;对文革真相的探寻记录下保钓分子理想动摇的片刻,传递大洋彼岸的历史反思;保钓运动精神不灭的价值肯定,承载着保钓分子对理想的再次确认。以文学钩沉心灵,窥探精英们的心迹,解剖败退症结,追踪亲历者烟云过后的岁月沧桑,反驳保钓运动彻底失败的幻灭言论,肯定保钓运动对个人和历史产生的正面意义。
- 常彬邵海伦
- 共和国文学范式的建立——以《人民日报》朝鲜战争文学文献为样本被引量:1
- 2019年
- 作为"共和国文学"的开篇之作,20世纪50年代中国朝鲜战争文学继承了战争年代的文学传统,以极其有效的举国体制,紧急应对民族生存面临的危机挑战,在抗美援朝问题上形成了第一条庞大的文学生产线以及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传播体系。作为新中国权威声音的《人民日报》,大量刊载朝鲜战争文学作品,以累积式的文学范例生成共和国文学范式,以同一性取消个体性的文学观念形塑、规约作家创作,与《人民文学》《文艺报》等主流报刊形成体制化的"集团军"效应。同构性前提下作家身份的政治考量与作品刊用的选择性差异,决定其在共和国文学建构中的作用和分量。
- 常彬邵海伦
- 关键词:《人民日报》朝鲜战争战争文学
- 朝鲜战争文学1950年代《光明日报》文献考辨被引量:1
- 2018年
- 中国朝鲜战争文学是新中国文学的开篇之作,继承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文学传统,以极其有效的举国体制,应对强敌威胁国家领土安全的挑战与危机,在抗美援朝问题上形成庞大的文学生产线和强大的传播体系。通过对1950年代《光明日报》的刊载进行系统的文献考辨,发掘共和国文学构建的生成方式,同构性前提下作家身份多重性因素的介入对内容选取的侧重和作品的刊用。
- 常彬王雅坤
- 关键词:《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