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病
  • 4篇心肌
  • 4篇洗脱支架
  • 4篇冠心病
  • 3篇动脉
  • 3篇心肌梗死
  • 3篇血栓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聚集
  • 3篇药物洗脱
  • 3篇药物洗脱支架
  • 3篇预后
  • 3篇支架血栓
  • 3篇梗死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疾病
  • 2篇血管
  • 2篇血小板聚集率
  • 2篇血运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张强
  • 8篇马长生
  • 8篇吕强
  • 8篇聂绍平
  • 7篇康俊萍
  • 7篇杜昕
  • 6篇刘新民
  • 6篇吴学思
  • 6篇胡荣
  • 5篇张崟
  • 5篇贾长琪
  • 5篇董建增
  • 5篇刘小慧
  • 4篇吕树铮
  • 4篇陈方
  • 3篇刘静
  • 3篇周玉杰
  • 3篇刘晓惠
  • 3篇童敏
  • 3篇陈文婷

传媒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比较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各期支架血栓(ST)的发生情况,并与置入金属裸支架(BMS)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影响支架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01-07至2002-06和2003-07至2005-06期间接受PCI并置入支架的所有患者,共入选3893例。随访至少2年。根据所使用支架分为DES组(n=2930,至少置入1枚DES)和BMS组(n=963,单纯置入BMS)。记录所有患者住院期和随访期内临床资料,并根据美国和欧洲学者组成的学术研究联盟(ARC)正式发表的支架血栓定义判定支架血栓事件。结果:与BMS组相比,DES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而白细胞数、甘油三脂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较低,既往有冠脉血运重建病史者较多,但吸烟、糖尿病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生率较低;在DES组患者的冠脉病变中,多支病变、开口病变、前降支(LAD)近段病变和左主干(LM)病变发生率较高,但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所占的发生率较低,造影成功率及完全血运重建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001)。两组患者PCI术后无论在住院期还是之后的随访期内,所有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而支架血栓发生率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晚期和晚晚期均无差异(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DES组患者发生支架血栓的危险因素为:氯吡格雷疗程短和冠脉多支病变(P均<0.001);而BMS组患者发生支架血栓的危险因素为:血清肌酐值升高和合并高血压(P均<0.05)。结论:尽管DES时代患者的病变更为复杂,所置入的DES数更多,但支架血栓的发生率并不比BMS时代更高。但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程过短和冠脉多支病变是支架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张强马长生聂绍平吕强康俊萍杜昕张崟贾长琪胡荣刘新民刘小慧董建增吴学思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冠脉血运重建支架血栓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使用药物支架的临床结果分析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STEMI)置入SES与置入BMS的直接PCI病例在围术期和术后临床预后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7月1日-2004年6月30日在我院因STEMI,接受PCI并置入支架治疗的所有患...
张强马长生聂绍平吕强康俊萍杜昕张崟贾长琪胡荣刘新民刘晓惠董建增陈方周玉杰吕树铮吴学思
文献传递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接受PCI术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PCI术后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型分布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接受CYP2C19基因检测的冠心病患者219例,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三组,随访至少6个月内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卒中、非计划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出血,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三组患者非计划内再次接受血运重建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接受双抗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50%基线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6个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出血等其它事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YP2C19慢代谢型患者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较慢代谢型者差,CYP2C19多态性可能是影响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
刘艳琪陈文婷童敏宋褀龚俊荣刘静陆永怡张强
关键词:CYP2C19基因多态性血小板聚集率预后
可溶性ST2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讨可溶性ST2(sST2)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50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免疫定量分析仪胶体金法测量脑钠肽前体.采集入院24h内肘静脉血,保存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统一测量sST2浓度.入院后1周左右,行心超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以LVEF45% 为分界将患者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组与非收缩性心力衰竭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征及NT-ProBNP、sST2等生物学标志物;线性回归分析STEMI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因子.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sST2浓度为59.17pg/ml,其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组35.6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P<0.01).两组NT-proBNP浓度及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Ot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整个研究人群sST2的中位数值38.16pg/ml为分界点,将STEMI患者分为高sST2组和低sST2组,高sST2组心力衰竭发生率52%,明显高于低sST2组的心力衰竭发生率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sST2及NT-proBNP为STEMI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回归标准化系数接近,分别为-0.50和-0.49.结论 sST2与NT-proBNP均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因子.
童敏刘静董佳敏蔡薇张强吕克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钠肽前体
肾功能不全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及其对支架血栓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了解药物洗脱支架(DES)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使用状况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置入DES后各时期支架血栓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CI)并置入至少1枚DES的所有患者.根据肌酐清除率(Ccr)将患者分为2组:Ccr≥60 ml/min组(肾功能正常或轻度肾功能不全)和Ccr<60 ml/min组(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ARC Dublin定义判定支架血栓事件.比较2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各期支架血栓(ST)发生率.结果 共入选2377例患者,Ccr≥60 ml/min组2020例(85.0%),Ccr<60 ml/min组357例(15.0%).Ccr<60 ml/min组患者的随访期病死率高于Ccr≥60 ml/min组[4.5%(15/334)与1.2%(22/1859),P<0.001],但2组患者间急性期、亚急性期、晚期和晚晚期ST的发生率均无差异(P均>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肾功能本身并非死亡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OR=1.929,95%CI=1.178~3.157,P=0.009)、糖尿病(OR=1.914,95%CI=1.055~3.470,P=0.033)和年龄(OR=1.051,95%CI=1.005~1.099,P=0.030)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置入DES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危患者使用DES的远期病死率较高,但风险的增加并不归咎于支架血栓的增加.
张强马长生聂绍平吕强康俊萍杜昕胡荣刘新民刘小慧吴学思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肾功能不全支架血栓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氯吡格雷疗程及其对支架血栓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患者术后的氯吡格雷治疗状况,探讨不同的疗程对晚期支架血栓(ST)发生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期间接受PCI并置入DES,且术后30天存活的患者,根据术后氯吡格雷的疗程将患者分为4组,即组1(<3月)、组2(3~6月)、组3(6~12月)和组4(>12月)。记录所入选患者住院期和随访期内临床资料,并根据ARCDublin定义判定ST事件。结果共2704例患者符合研究条件入选本研究。与组4患者相比,组1、组2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较多,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低,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者较少,冠状动脉病变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所置入DES数目较少。组1中断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中,自行停药比例较高;而组3中断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中,因医嘱停药的比例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提前中断氯吡格雷治疗的因素为:合并糖尿病(OR=1.542,95%CI1.184~2.008,P=0.001)和所置入DES的数目(OR=0.790,95%CI0.709~0.880,P<0.001)。晚期和晚晚期ST发生率在4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比1.2%比0.8%比0%,P<0.001),其中组3的ST发生率也较组4升高(0.8%比0%,P=0.013)。结论在临床实践中,有近3/4的患者在DES置入后的氯吡格雷疗程不足12个月。合并糖尿病和置入DES的数目是氯吡格雷疗程的独立影响因素。晚期和晚晚期ST的风险随氯吡格雷疗程的延长而降低。
张强马长生聂绍平吕强康俊萍杜昕张崟贾长琪胡荣刘新民刘小慧董建增吴学思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GW-ICC2006:第十七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亮点(二)
2007年
聂绍平龙德勇贺立群汤日波张明乔岩张强
关键词:心脏病学ICC利尿剂抵抗透析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与CYP2C19及GPIaC807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与CYP2C19和GPIa C807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基因型患者对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入选282例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测定细胞色素P450(CYP)2C19和血小板膜糖蛋白(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GP)Ia C807T基因型,以及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抗血小板治疗前,携带GPIa C807T等位T基因的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高于CC基因型患者,而CYP2C19不同基因型患者间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CYP2C19慢代谢型的效果较快代谢型和中等代谢型差;而对GPIa C807T CC基因型患者相比携带T等位基因的患者治疗效果更显著。结论 GPIa C807T的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影响急性冠脉综合症发生和抗血小板疗效差异的另一因素。携带GPIa T等位基因的CYP2C19慢代谢型ACS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抗血栓治疗方案。
张强金一琦刘艳琪童敏龚俊荣刘静宋祺陈文婷吕克
关键词:CYP2C19血小板聚集率
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患者药物治疗现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了解我院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二级预防的现状。方法入选药物洗脱支架对血运重建的影响研究(DESIRE)数据库中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接受血运重建的冠心病且资料完整的患者2048例,平均年龄(60.1±10.4)岁,男1580例。记录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服用阿司匹林(ASA)、B受体阻滞剂(BB)、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的情况。随访中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AMI、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发生情况。平均随访(587±127)d。结果住院期间ASA、BB、他汀类药物和ACEI的使用率分别为1923例(93.9%)、1821例(88.9%)、1387例(67.7%)和1288例(62.9%)。ASA、BB、他汀类药物3种药物合用者1206例(58.9%),4种药物合用者813例(39.7%)。PCI组二级预防常用药物的使用率显著高于CABG组(P〈0.001)。随访期间药物的使用率均显著低于住院期间(P〈0.001),ASA、BB、他汀类药物及ACEI的使用率分别为1860例(90.8%)、1175例(57.4%)、881例(43.0%)和501例(24.5%),其中CABG组使用率显著低于PCI组(P〈0.001)。随访药物使用率有区域差异,北京地区患者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患者(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血运重建后,住院期间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使用率均较高。随访期间药物使用率显著降低,特别是接受CABG治疗和北京以外地区患者,应加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的治疗。
刘小慧杜昕康俊萍吕强张强吕树铮陈方马长生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
无慢性肾病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未诊断慢性肾脏疾病(CKD),且接受血运重建冠心病患者的肾功能状态,探讨肾功能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明确选择合理的血运重建方式能否使患者获益。方法入选无肾脏病史、并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肾功能根据肌酐清除率(CrCl)分级,评价不同肾功能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和血运重建情况以及临床预后。结果入选患者2896例,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住院期和随访期病死率以及随访期卒中的发生率高于肾功能正常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运重建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血运重建方式、年龄和CrCl。在肾功能正常和轻度肾功能不令的冠心病患者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结论在未诊断CKD的冠心病患者中,轻、中度的肾功能不全并不少见,并与血运重建术后的不良事件相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式影响肾功能正常或轻度不全患者的预后。
张强马长生聂绍平吕强康俊平刘小慧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