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行健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缺血
  • 5篇再灌注
  • 5篇再灌注损伤
  • 5篇缺血再灌注
  • 5篇缺血再灌注损...
  • 5篇灌注
  • 5篇灌注损伤
  • 3篇肝移植
  • 2篇亚低温
  • 2篇缺氧
  • 2篇缺氧诱导
  • 2篇缺氧诱导因子
  • 2篇肝缺血
  • 2篇肝缺血再灌注
  • 2篇肝缺血再灌注...
  • 2篇肝脏
  • 1篇代谢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血性

机构

  • 8篇武汉大学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8篇张行健
  • 6篇叶啟发
  • 5篇王彦峰
  • 4篇肖琦
  • 2篇范晓礼
  • 2篇夏志平
  • 2篇王伟
  • 2篇王伟
  • 1篇叶殷发
  • 1篇叶少军
  • 1篇牛英
  • 1篇熊艳
  • 1篇胡晓燕
  • 1篇李玲
  • 1篇赵洪涛

传媒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移植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医院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器官获取组织管理模式探索被引量:8
2017年
器官获取组织(OPO)是发展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OPO进行科学、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对保障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稳步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国OPO建设的回顾性分析,从其发展历史与现状,探索OPO管理模式和领导职责,更好地发挥其加强行业行政监管、专业学会标准建设和国际学术交流在提高OPO管理效率方面的作用。
赵洪涛张行健范晓礼杜冰王彦峰叶啟发
关键词:器官移植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的诊治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肝动脉栓塞(HAT)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移植术后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移植物丢失和移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分为早期肝动脉栓塞(E—HAT)和晚期HAT(L-HAT)。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治疗效果亦有争议。因此,对肝移植术后HAT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就肝移植术后HAT的诊治进展展开综述。
王伟叶啟发胡晓燕肖琦张行健刘忠忠李玲牛英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栓塞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提要】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0α是细胞应对缺氧应激的关键转录因子。HIF-1α可通过多种方式调节细胞能量代谢、血管生成、增殖和迁移,介导细胞对缺氧应激的适应性反应。HIF—1α在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HIF-1α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肝移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并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
张行健范晓礼王彦峰叶啟发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移植
亚低温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机体组织器官正常代谢、功能的维持,有赖于良好的血液循环.各种原因造成的组织器官的缺血,常常使组织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在对缺血性疾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发现,对组织造成的损伤不仅发生在缺血过程中,在恢复血液供应后,不但不能迅速恢复正常的代谢机能,反而引起进一步加重缺血性损伤,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1].在器官移植、外科手术、休克、中风等血液循环障碍时会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缺血过程中细胞能量来源减少,再灌注时发生氧化应激,还可以激活固有免疫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诱发细胞的死亡程序,最终导致器官损伤[2].通过降低器官温度来提高组织器官对缺血的耐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3].然而,随着温度降低,细胞代谢并没有停止,研究结果显示,温度每下降10℃,细胞代谢仅降低1.5~2倍[4].持续的无氧代谢产物的堆积及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耗竭,将会对热缺血脏器带来进一步伤害.因此,国内外研究者致力于寻找能够减轻这种损伤的方法.
肖琦叶殷发夏志平王伟张行健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亚低温血液循环障碍缺血性损伤细胞发生细胞代谢
缺氧诱导因子激动剂预处理对大鼠DCD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供体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激动剂(FG-4592)预处理对大鼠DCD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冷保...
张行健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DCD肝脏
供体缺血预处理对肝移植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系统评价供体缺血预处理(IPC)对肝移植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关于供体缺血预处理对肝移植临床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6月.应用比值比(odds,OR)和95% CI评价结局指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系统评价共纳入6项研究、32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血预处理对肝移植术后患者1年生存率(OR =0.51,95% CI0.24 ~ 1.05,P>0.05)、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PGNF)发生率(OR=0.33,95% CI0.08~1.40,P>0.05)、ICU停留时间(OR=-0.17,95% CI-2.72 ~2.38,P>0.05)以及术后第1、3、7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供体IPC对肝移植的保护作用目前尚缺乏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张行健刘忠忠肖琦方泽鸿叶啟发王彦峰熊艳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肝移植供体
他汀类药物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肝切除和肝移植不可避免的损伤过程,也是肝移植主要的损伤危险因素之一,影响肝移植受者术后近、远期疗效。他汀类药物能上调内皮细胞Kruppel样因子2表达,产生抗炎、抗血栓形成、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等保护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他汀类药物减轻肝脏IRI的研究进展。
刘忠忠叶少军张行健王彦峰叶啟发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亚低温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MH)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取24只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亚低温缺血再灌注(MH+IR)组和正常对照(NC)组,每组各8只。另取15只同种系小鼠单纯行亚低温处理0、2、4、6和8 h,每组各3只。小鼠IR 24 h后,检测IR组、MH+IR组和NC组血清肌酐、冷诱导核糖核酸结合蛋白(CIRP)、硫氧还蛋白(Trx)、B淋巴细胞瘤-2基因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情况。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单纯行MH处理0、2、4、6和8 h的小鼠肾脏CIRP蛋白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肾脏IR 24 h后3组血清肌酐值、肾组织细胞凋亡比例、SOD活性和MDA含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IR组和MH+IR组血清肌酐分别为(153.6±21.3)和(87.4±13.8)mg/d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8,P<0.05);MH+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明显轻于IR组。MH+IR组和IR组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15.0±2.4)%和(37.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1,P<0.05)。MH上调CIRP、Trx蛋白表达,同时提高Bcl-2/Bax比值。MH+IR组和IR组SOD活性分别为(26.9±4.4)和(16.8±2.4)U/mgpr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P<0.05)。MH+IR组和IR组MDA含量分别为(0.76±0.18)和(1.37±0.32)nmol/mgpr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P<0.05)。结论 MH能够显著减轻小鼠肾脏IRI,可能与其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夏志平肖琦叶啟发王伟王伟张行健
关键词:肾移植亚低温缺血再灌注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