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圆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心肌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储备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心病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血流储备分数
  • 2篇三磷酸
  • 2篇三磷酸腺苷
  • 2篇衰竭
  • 2篇腺苷
  • 2篇磷酸腺苷
  • 2篇冠心病
  • 2篇冠状动脉疾病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支架

机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滁州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刘亚圆
  • 3篇程昭栋
  • 3篇刘玉
  • 2篇周利民
  • 1篇安成玲
  • 1篇李峰
  • 1篇杨体霞
  • 1篇王自立
  • 1篇王欣欣
  • 1篇刘俊
  • 1篇吴频霞
  • 1篇沈童童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7年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用于指导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的患者共46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标准: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结果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2例).结果 两组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63.20±9.92)min、置入支架数量(0.50±0.65)支及造影剂用量(182.94±39.30)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t=2.69,P=0.01;置入支架数量:t=2.56,P=0.02;造影剂用量:t=6.98,P=0.00),对照组与观察组心绞痛及MACE发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流储备分数是对冠状动脉狭窄行PCI治疗的重要指导参数.
周利民刘玉程昭栋安成玲王自立刘亚圆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药物洗脱支架
冠脉内注射不同剂量三磷酸腺苷在血流储备分数评价冠脉疾病中的应用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是指由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和(或)闭塞,从而致使心肌缺氧、缺血或者坏死进而引起的心脏...
刘亚圆
关键词:冠心病血流储备三磷酸腺苷注射剂量
弹丸注射不同剂量三磷酸腺苷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三磷酸腺苷(ATP)的最佳剂量。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50例,52处临界病变(狭窄程度为40%~70%)为研究对象进行FFR测量。将不同剂量的ATP[60μg(IC1)、100μg(IC2)、150μg(IC3)、200μg(IC4)、250μg(IC5)]以弹丸注射至靶血管,然后肘静脉以140μg·kg-1·min-1速度泵入ATP(IV组),分别测定并记录FFR值、心率、血压、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随着冠脉内弹丸注射剂量的增加,FFR值逐渐减小,但IC4组与IC5组的F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1组FFR值明显大于IV组的FFR值[差值为(0.021±0.012)分,P<0.05];IC4、IC5组的FFR值明显小于IV组[差值分别为(-0.030±0.015)分,P<0.05及(-0.031±0.017)分,P=0.001]。各组间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患者出现ATP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安全性相同前提下,相比于静脉泵入ATP,冠脉内弹丸注射ATP的剂量为200μg时诱发最大充血状态效果更佳。
刘亚圆刘俊周利民刘玉程昭栋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观察依那普利片联合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年
观察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合用依那普利片与乌拉地尔注射液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录的70名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依那普利片联合乌拉地尔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基本研究资料,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将此70名患者随机均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冠心病患者采取的是依那普利片治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取的是依那普利片联合乌拉地尔注射液,给予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心脏功能,以及临床治疗不良反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之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4.29%,而对照组的则是82.88%,通过比较分析发现P<0.05;在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LVEF、LVESD、LVEDD对比方面,观察组LVESD、LVEDD明细比对照组要低,而观察组的LVEF则比对照组要高,而且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在两组患者的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对比方面,观察组发生概率为5.71%,对照组的则是高达8.57%,数据比较差异为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合用依那普利片、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疗效并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刘亚圆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乌拉地尔注射液安全性
温针灸背俞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观察温针灸背俞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予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针灸背俞穴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出现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血钾升高、低血压和头晕头痛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温针灸背俞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炎症反应。
吴频霞刘玉刘亚圆
关键词:温针疗法针药并用背俞心力衰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对比
2023年
目的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临床特征、介入诊疗以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住院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ST段是否抬高分为STEMI组(98例)及NSTEMI组(54例)。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随访1年内有无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及有无死亡情况,对比2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STEMI与N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特征、冠脉介入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男女比例、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患病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患者年龄较STEMI患者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比例较STEMI组高(P<0.05);在抽烟这一危险因素方面,STEMI组患者比例高于N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明显高于NSTEMI组(P<0.05),在行PCI过程中,需要辅助治疗(血栓抽吸、主动脉球囊反搏、临时起搏或电除颤)的患者比例,STEMI组高于NSTEMI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我们发现NSTEMI组三支病变的发生率远高于STEMI组(P<0.05),而侧支循环的形成在NSTEMI组中也较STEMI组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的随访中发现,NSTEMI组再次行PCI的比例较STEM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2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院内心力衰竭及院内死亡的发生率上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随访时发现,2组患者发生死亡的比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PCI术治疗的STEMI及NSTEMI患者虽然临床情况及冠脉介入诊疗方面有所不同,但近期及1年后的临床预后相似。
杨体霞程昭栋李峰沈童童刘亚圆王欣欣王甜
关键词: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