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昌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科技成果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地质
  • 2篇地质岩心钻探
  • 2篇岩心
  • 2篇岩心钻探
  • 1篇地质钻探
  • 1篇旋喷
  • 1篇旋喷注浆
  • 1篇岩心钻机
  • 1篇液压
  • 1篇仪器
  • 1篇找矿
  • 1篇溶腔
  • 1篇深部
  • 1篇深部探测
  • 1篇深部找矿
  • 1篇深孔
  • 1篇绳索取心
  • 1篇绳索取心钻杆
  • 1篇双水平
  • 1篇推广应用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甘肃建研岩土...

作者

  • 7篇张金昌
  • 3篇谢文卫
  • 3篇冉恒谦
  • 2篇王庆晓
  • 2篇董向宇
  • 2篇杨泽英
  • 2篇孙友宏
  • 2篇刘凡柏
  • 2篇张永勤
  • 2篇王年友
  • 2篇苏长寿
  • 2篇李文秀
  • 2篇肖红
  • 2篇孙建华
  • 1篇鄢泰宁
  • 1篇陈礼仪
  • 1篇胡汉月
  • 1篇蔡家品
  • 1篇李政昭
  • 1篇车延岗

传媒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深部找矿和深部探测中钻探技术的挑战与对策
本文首先对深部找矿和深部探测中的钻探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然后介绍了我国钻探技术的进展,最后对钻探技术研究和推广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ZHANG Jin-chang张金昌
关键词:矿产资源
高精度定向贯通井配套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向军文胡汉月刘志强陈晓林张金昌陈剑垚易万才逄礴董迪壮张新刚
高精度定向贯通井技术是指采用先进的钻井器具和测量仪器,使两井或多井在地下数百米甚至数千米处的矿层靶区内实现对接连通并形成采矿通道的钻井技术。该技术被应用于盐、芒硝矿、天然碱等可溶性矿产开采中,两井或多井贯通后向其中一井注...
关键词:
关键词:测量仪器钻井工艺
江河堤坝防渗加固高压旋喷注浆技术研究与开发
宋志彬张金昌冯起赠冯德强郁国庆
结合项目研究和防渗工程实际,完成了单、双管旋喷机具的研制和配套;结合黄壁庄旋喷生产试验,完成了三管高喷设备的配套选型。配套设备的综合性能完全满足江河堤坝防渗加固三管旋喷、摆喷、定喷建造大深度(35米)永久性防渗加固连续墙...
关键词:
关键词:高压旋喷注浆防渗加固
地质钻探技术综合研究与应用示范
谢文卫冉恒谦张金昌胡继良郭启峰赵祺彬蒋国盛郑秀华陈礼仪孙友宏谈晓丽李艺
题来源与背景:为了对地质大调查专项实施以来取得的钻探技术成果进行梳理及综合集成研究,开展2000m深孔地质岩心钻探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先进的勘查技术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为地质调查工作的规划和部署提供基础,确定了《地质钻探...
关键词:
2000m地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与装备
张金昌刘凡柏孙建华冉恒谦鄢泰宁刘跃进孟义泉贾军贾美玲孙友宏李政昭谢文卫李文秀王庆晓刘芳霞王年友袁明昕董向宇张涛朱迪斯刘家誉钱峰刘宝昌梁建车延岗汤小仁高申友肖红苏长寿刘秀美张永勤蔡家品应忠卿卢春华杨泽英王汉宝邓梦春等
课题来源与背景:2008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下发《关于十一五863计划2000m地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项目立项的通知》(国科发社(2008)105号),"十一五"863计划"2000m地质岩心钻...
关键词:
2000m以内全液压地质岩心钻探装备及关键器具
张金昌刘凡柏孙建华谢文卫李建华高申友肖红冉恒谦苏长寿王年友张永勤董向宇王庆晓杨泽英李文秀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有充足的资源保障,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大深度高、精、尖的钻探装备与技术十分必要,而中国使用的地质钻机大多是上世纪60年代开发的机械立轴式半液压钻机,存在着诸多缺点。同时,绳索取心钻杆的材质及标准、...
关键词:
关键词:地质岩心钻探全液压岩心钻机绳索取心钻杆
天然碱矿双水平溶腔稳定性分析及安全矿柱宽度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土耳其Kazan天然碱矿采用钻井与对接井技术使两井或多井连通,形成水平溶采通道并进行注水开采。以土耳其Kazan天然碱矿为例,采用FLAC3D软件对油垫水溶法所形成的双水平溶腔形状进行简化,通过改变双水平溶腔间的矿柱宽度进行溶腔稳定性分析,并最终对安全矿柱宽度的确定进行了相关探讨。研究表明:溶腔顶板塑性区分布范围呈现正三角形分布形态,当矿柱宽度为25m时,溶腔上部顶板及肩部塑形分布区均明显减小;溶腔应力与位移的变化随着矿柱宽度增大至25m时逐渐趋于平缓;矿柱宽度的大小对溶腔底部隆起的影响基本可忽略。
黄聿铭杨钦明郑文龙席亚文张金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