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肿块行Mammotome 微创旋切系统治疗的临床应用优势探讨
- 2016年
- 探讨乳腺肿块行Mammotome 微创旋切系统治疗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6 年6 月90 例经治的乳腺肿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把90 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 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开放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Mammotome 微创旋切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肿块行Mammotome 微创旋切系统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切口愈合,而且患者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借鉴推广。
- 祝琴李远平张英毅赵雪云
- 关键词:乳腺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术后并发症
- 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双靶向药物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PLD)联合双靶向药物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PLD联合双靶向药物序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表柔比星联合双靶向药物序贯治疗,均以21 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0.69%和86.2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55%和70.6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脑利尿钠肽(BNP)、MB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心脏毒性发生率相当(6.90%比10.34%,P>0.05);观察组患者脱发发生率为13.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48%(P<0.05);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41.40%和39.6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79%和18.97%(P<0.05)。结论 PLD联合双靶向药物序贯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更好,且不增加心脏毒性作用。
- 祝琴李远平赵雪云黄亮董鹏
- 关键词: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心脏功能
- 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癌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癌术中对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组)和研究组(纳米碳组),每组38例。研究组患者术中暴露患侧甲状腺后注射纳米碳,10 min后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直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不注射纳米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血清钙和甲状旁腺素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常规石蜡切片检出甲状旁腺组织的病例数。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钙及甲状旁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血清钙及甲状旁腺素水平降低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石蜡病检报告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标本检出甲状旁腺组织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能明显降低甲状腺癌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和误切率。
- 赵雪云李远平张英毅祝琴
- 关键词:纳米碳甲状旁腺甲状腺癌
- 乳腺癌癌组织中VWCE、MEKK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癌组织中结构域蛋白(VWCE)、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MEKK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30例,分别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WCE、MEKK3的表达水平;根据患者VWCE/GADPH灰度值>2为高表达,VWCE/GADPH灰度值≦2为低表达将患者分为VWCE高表达组和VWCE低表达组,根据MEKK3/GADPH灰度值>2为高表达,MEKK3/GADPH灰度值≦2为低表达将患者分为MEKK3高表达组和MEKK3低表达组,分析腺癌癌组织中VWCE、MEKK3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关系;分析VWCE、MEKK3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根据患者VWCE表达和MEKK3的表达将患者分为VWCE高表达组75例、VWCE低表达组55例以及MEKK3高表达组70例、MEKK3低表达组60例;癌组织中VWCE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MEKK3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KK3和VWCE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VWCE低表达表达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MEKK3高表达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VWCE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为85.33%,显著高于VWCE低表达组的6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KK3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为68.57%,显著低于MEKK3低表达组的8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WCE呈低表达,MEKK3呈高表达;VWCE的高表达和MEKK3的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及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 李远平刘勋祝琴
- 关键词:乳腺癌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经乳晕下及肿瘤周围注射纳米碳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乳晕下及肿瘤周围注射纳米碳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肿瘤周围注射组和乳晕周围注射组,各40例。肿瘤周围注射组患者术前经乳晕下多点注射纳米碳,乳晕周围注射组患者术前经肿瘤周围多点注射纳米碳,两组均行手术分离出染色的前哨淋巴结,单独送病理检查,并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送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SLN检出率、准确率、假阴性及每例患者SLN检出数量。结果乳晕周围注射组患者SLN检出率、准确率均明显高于肿瘤周围注射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肿瘤周围注射组,每例患者SLN检出数量明显少于肿瘤周围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乳晕下注射纳米碳法能比较准确的鉴别前哨淋巴结,并反映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情况。
- 赵雪云李远平张英毅祝琴
-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纳米碳
- miR-1297通过下调TET3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miR-1297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选用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手术切除的20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乳腺癌细胞系MCF-7、SW626、HCC1937和人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用q 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1297的表达水平。实验分为对照组、miR-1297 inhibitor组、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3(TET3)过表达组及同时过表达TET3和miR-1297组,用CCK-8、Transwell实验检测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用WB检测MCF-7细胞中TET3和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297与TET3的靶向关系。结果:miR-1297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均高表达(P<0.01或P<0.05)。敲降miR-1297后,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EMT均明显受到抑制(P<0.05或P<0.01)。转染pcDNA3.1-TET3后,MCF-7细胞TET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同时过表达TET3和miR-1297能够逆转MCF-7细胞中TET3的表达水平及TET3对MCF-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的抑制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1297靶向结合TET3的3’UTR,miR-1297靶向下调TET3从而促进MCF-7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结论:miR-1297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其通过靶向下调TET3的表达水平促进MCF-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 赵雪云李远平张英毅祝琴黄亮张强
- 关键词: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增殖
- 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血清肿瘤异常蛋白、唾液酸、多肽特异性抗原变化及与远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唾液酸(serum sialic acid,SA)、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poly 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变化及其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82例,对其进行为期3年随访,记录远期预后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局部复发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162例。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TAP、SA、TPS表达水平,探讨其变化情况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前TAP聚合物面积、血清SA、TPS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TAP聚合物面积、SA、TPS表达均降低,且未复发组低于复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患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复发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营养不良、乳腺癌家族史、肿瘤分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组患者淋巴转移、切缘状态阳性发生率高于未复发组(P<0.05),术后规范化疗率低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患者术后TAP聚合物面积大于未复发组(P<0.05),术后血清SA以及TPS浓度高于未复发组(P<0.05)。淋巴转移与乳腺癌患者远期是否发生转移无显著关系(P>0.05),切缘状态阴性、术后规范化疗是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术后血清TAP、SA、TPS高表达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TAP、SA、TPS表达水平均与其远期预后存在一定联系,其中术后SA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血清TAP、SA、TPS均呈降低,但远期预后良好者变化程度更加显著。与此同时,远期预后还与患者术后治疗、手术切缘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根据乳腺癌患者血清TAP、SA、TPS保乳术前后表达水平协助预测远期预后情况,对高危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延长患者生存期。
- 黄亮李远平祝琴董鹏
-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唾液酸远期预后
- 超声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疗法对良性甲状腺囊性结节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疗法对良性甲状腺囊性结节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医院87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无水乙醇治疗的良性甲状腺囊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第1周、 第1个月、 第3个月的临床疗效,统计治疗第3个月时的结节体积缩小率(VRR),比较治疗前与治疗第3个月的甲状腺功能,随访2年统计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第1个月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治疗第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个月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治疗第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结节直径的增大,治疗次数增多,治疗第3个月时的VRR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个月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结节复发率为3.4%.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法能缓解良性甲状腺囊性结节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会影响甲状腺功能,结节复发率低,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祝琴李远平张强张英毅赵雪云
- 关键词:超声引导
- 甲状腺多发良性结节的全切与次全切疗效分析及术后激素评价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多发良性结节全切术与次全切术的治疗效果和术后激素改变情况。方法:收治甲状腺多发良性结节患者3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4例。观察组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显露情况均无对照组好(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个月内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术作为创伤较小又能保证疗效的一种手术方式,是甲状腺多发良性结节患者的不错选择。
- 祝琴李远平张强张英毅赵雪云黄亮
- 关键词: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 纳米炭与亚甲蓝在早中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技术之一,通过SLNB染料剂可有效检测和追踪患者的淋巴病灶,但不同染料剂间的示踪效果存在差异,故选择合理有效的染料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在SLNB术中给予患者纳米炭与亚甲蓝染色,探讨两者对早中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祝琴李远平张英毅赵雪云
- 关键词:纳米炭亚甲蓝前哨淋巴结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