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婧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建筑
  • 2篇
  • 1篇性能化防火
  • 1篇约定
  • 1篇碳排放
  • 1篇违约
  • 1篇消防
  • 1篇消防安全
  • 1篇消防措施
  • 1篇零碳建筑
  • 1篇节能
  • 1篇火灾
  • 1篇火灾隐患
  • 1篇建筑节能
  • 1篇古建
  • 1篇古建筑
  • 1篇含磷
  • 1篇含磷废水
  • 1篇合同
  • 1篇合同约定

机构

  • 5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作者

  • 5篇张婧
  • 2篇吴俊奇
  • 1篇钱锋
  • 1篇向连城
  • 1篇曾雪华
  • 1篇秦颖
  • 1篇赵敬源
  • 1篇王春丽

传媒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价值工程
  • 1篇给水排水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建筑与装饰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承包方更换合同约定人员时发包方的应对措施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建设工程项目中,发包方和承包方签订的所有合同都是基于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的前提下订立的,这些合同理应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全面履行。但在实际项目中发现,存在一些承包方为了赢取中标,承诺了具有较高水平、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投标中派驻现场的人员,并最终以合同条款约定在双方的合同里,而在项目开工后,又以各种理由,把这些高水平经验丰富的人员换成经验水平一般、投标承诺之外的人员,可能给发包方带来风险和损失。文章对工程项目进行中发包方如何应对承包方更换合同约定的人员谈一些意见。
马乐张婧
关键词:合同约定违约
新时期我国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被引量:33
2017年
结合时代背景,阐述了新时期我国古建筑消防发展的现状,通过具体火灾案例,分析火灾原因,提出我国古建筑消防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古今建筑防火措施,在提高古建筑耐火特性、保证消防水源、选择消防设施、改造电气线路、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和性能化防火设计等方面,提出适用于我国古建筑现状的消防保护技术和应对策略。
吴俊奇张婧曾雪华
关键词:古建筑消防安全火灾隐患消防措施性能化防火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零碳建筑发展现状及标准体系浅析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世界气候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确定了“3060”的“双碳”目标。在建筑节能“三步走”已经完成的情况下,为探索下一阶段零碳建筑的发展方向,本文对零碳建筑的含义、与零能耗建筑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我国主要政策和我国现有零碳建筑标准体系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文献的查阅以及政策的整理及研究,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结合现有节能标准体系并在技术要求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建立完善的零碳建筑体系指导我国零碳建筑的发展。
张婧秦颖马乐
关键词:零碳建筑碳排放
优化改性赤泥颗粒吸附含磷废水被引量:7
2017年
通过改变发泡剂(碳酸氢钠)的添加量,对改性赤泥颗粒进行优化。研究不同脱附剂对优化后改性赤泥颗粒的脱附和再吸附效果,选择出最佳脱附剂;利用优化后的改性赤泥颗粒进行动态吸附含磷污水实验,研究优化后的改性赤泥颗粒对水中磷的动态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改性赤泥颗粒的配比中适当增加发泡剂(碳酸氢钠)的比例可以提高改性赤泥颗粒对磷的吸附能力,优化后改性赤泥对磷的吸附量提高17%,吸附达到稳定的时间缩短了33%;对吸附饱和后的优化改性赤泥颗粒可选择0.5%的盐酸溶液进行再生;经SBR处理后的含磷污水(满足生活污水二级排放标准),通过优化后改性赤泥颗粒对其动态吸附后,可满足生活污水一级标准。在不计运行成本、制作和脱附成本条件下,按赤泥颗粒原材料市场价进行成本分析可知,优化后改性赤泥颗粒处理SBR出水的达一级排放标准的原材料成本为2.06元/t。
张婧吴俊奇向连城钱锋王春丽
关键词:
碳中和背景下中日建筑节能标准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23年
为落实“双碳”战略决策,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我国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GB 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应运而生。鉴于日本建筑节能标准对于我国节能标准发展的重要借鉴价值,本文对日本建筑节能法律体系进行了梳理,进而对中日现行建筑节能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及关键性指标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日标准体系差异显著,与中国以上位法为基础的独立建筑节能体系不同,日本标准衍生于节能法律,以基本法为主体,辅以配套法规;中日标准内容设置不同,中国标准更加完整,日本标准仅给定框架,细节内容需参阅辅助文件;中日标准表达方式不同,中国标准多采取规定性方法,给定精确限值,日本标准则多采取权衡判断法;中日标准对于节能性能指标限定方式不同,中国采用单一指标,日本采用多级指标,以政策和经济激励等方式促进节能性能的提高;在碳排放指标限值上,中国标准给定每平米碳减排定量化参考值,相较日本标准更加精确。日本建筑节能标准内容及体系的设定对于我国建筑节能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檀姊静柳天祥赵敬源孙德宇张婧
关键词:建筑节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